鳥翅裳鳳蝶指名亞種

鳥翅裳鳳蝶指名亞種的翼展約15 - 18厘,雌蝶大於雄蝶。觸鬚、頭部和胸部為黑色,頭胸側邊有紅色的絨毛,腹部為淺棕色或黃色。雌蝶前翅是棕色或黑褐色,尾翼金黃色並布有環鏈珠形黑斑點;雄蝶前翅黑色略透,各翅脈兩側為白色。尾翼金黃色沒有斑點,但脈紋更清晰。蟲體態優美,色彩艷麗,飛舞時姿態優美,後翅黃色斑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像披著一件鑲金的衣裳,華貴美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鳥翅裳鳳蝶指名亞種
鳥翅裳鳳蝶鳥翅裳鳳蝶

【中文別名】鳥翅裳鳳蝶
【拉丁學名】Troidesamphrysusamphrysus
【命名時間】Cramer,1782
【英文名稱】BirdwingButterflies
【科屬分類】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鳳蝶科裳鳳蝶屬

外形特徵

鳥翅裳鳳蝶指名亞種(雌)鳥翅裳鳳蝶指名亞種(雌)
鳥翅裳鳳蝶指名亞種的翼展約15-18厘,雌蝶大於雄蝶。觸鬚、頭部和胸部為黑色,頭胸側邊有紅色的絨毛,腹部為淺棕色或黃色。雌蝶前翅是棕色或黑褐色,尾翼金黃色並布有環鏈珠形黑斑點;雄蝶前翅黑色略透,各翅脈兩側為白色。尾翼金黃色沒有斑點,但脈紋更清晰。蟲體態優美,色彩艷麗,飛舞時姿態優美,後翅黃色斑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像披著一件鑲金的衣裳,華貴美麗。[1] 雄蝶正面沿內緣有褶皺,內有發香軟毛(性標),並有長毛。前翅狹長,前緣長為後緣的2倍;R1脈長,從翅1/2處前分出,和Cu脈分出處遙遙相對;中室狹長,長約為翅長的一半。後翅短,近方形;中室長約為翅長的一半。雄性外生殖器背兜與鉤突很退化,有側突,囊突短粗;瓣片大,內部凹陷,中央有1條長的跗片,其末端有鋸齒;陽莖短,末端斜截形。蛹頭頂平鈍;翅很長。幼蟲大型,生有粗大的管狀肉質突起。[2]

分布範圍

大洋洲—東洋生態區:爪哇島。[3]

生活習性

鳥翅裳鳳蝶指名亞種(雄)鳥翅裳鳳蝶指名亞種(雄)
食性包括花粉、花蜜、植物汁液。寄主為馬兜鈴科植物幼蟲攝食馬兜鈴科尖葉馬兜鈴(Aristolochiaacuminata)、蜂巢馬兜鈴(Aristolochiafoveolata)、印度馬兜鈴(Aristolochiaindica)、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kaempferi)、蕨兜鈴(Thotteawallichii)等植物的葉。成蟲整年可見,但主要發生期在3-4月,9-10月間;飛行頗慢,喜於晨間黃昏時飛至野花吸蜜。生活在低海拔山區,喜歡滑翔飛行,較緩慢。[4]

生長繁殖

卵生。一年多代,一次產約卵5-20卵,確保族群繁殖。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保護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