鱅鱅魚

鱅鱅魚

中國古代文化傳說中的一條魚。出自《山海經》卷一:東山之首,樕北臨乾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鱅鱅之魚,其狀如梨牛,其音如彘鳴。

基本信息

原文

山海經》第四卷《東山經》東次一經云:“東山之首,樕(su四聲) (zhu一聲)之山。

北臨乾昧(mei四聲),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鱅鱅之魚,其狀如梨牛,其音如彘鳴。”

譯文

東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樕zhu山,其北面與乾昧山相鄰。食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北流去,最後注入大海。水中生長著很多鱅鱅魚,它的形狀像梨牛,發出的聲音如同豬叫。

鱅鱅魚因為體型像牛,所以也稱作牛魚,傳說它還生活在東海中,而且皮能夠預測潮起潮落。

將它的皮剝下後懸掛起來,當要漲潮時,皮毛就會豎起來;潮水要退去時,毛就會伏下去。

鱅鱅魚還特別好睡覺,而且受驚動後發出的聲音很大,甚至一里外都能聽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