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山衛城

鰲山衛城位於嶗山之北,鶴山腳下,東臨鰲山灣,距即墨市20公里,為明代海防要衝。

 【鰲山衛城】 位於嶗山之北,鶴山腳下,東臨鰲山灣,距即墨市20公里,為明代海防要衝。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魏國公徐輝祖派指揮僉事廉高來此築城駐軍。城牆為磚石結構,周長2.5公里,高11.6米,厚6米,外有護城河,深5米,寬8.3米。城門有四:東為“鎮海”,南曰“安遠”,西稱“迎恩”,北名“維山”。當時,海潮抵達東門,可以停泊船隻,便於攻防。城中建築方正對稱,街道形如棋盤,四門洞達。城內有衛署、學宮、經歷司、倉廒、文廟、武廟、天齊廟等建築。城西築有演武廳,設廳堂、點將台等。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撤鰲山衛,其地併入即墨縣,衛城逐漸頹塌。如今城垣已全部拆除,僅存遺址。
鰲山衛統轄二所,一為雄崖守御千戶所,一為浮山備御千戶所。這座600年前雄踞海隅的堡壘,經歷明、清的興衰和近代的變化,現已成為一個擁有5000多人口的集鎮,城西南的練兵校場,如今是鎮政府的駐地,有公路西通即墨市,南達嶗山,是鰲山衛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