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苗

鰣魚苗體呈長橢圓形,較側扁,一般體長25~40厘米。口大,端位。吻尖,下頜稍長於上頜。上頜骨正中有一顯著凹陷。鰣魚為洄游性魚類,入江河產卵時魚群集中,形成捕撈旺季。主要產地在長江流域,以下游鎮江、南京產量較多,珠江的西江在70-80年代也可見。

鰣魚苗

鰣魚的長度不大於10公分的叫鰣魚苗,意思就是剛在發育階段的小鰣魚。

鰣魚科屬: 鯡科

英 文 名: Reeves shad 拉丁文名: Hilsa reevesii

方名: 時魚、三來、三黎魚、遲魚、鰣刺

形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形,較側扁,一般體長25~40厘米。口大,端位。吻尖,下頜稍長於上頜。上頜骨正中有一顯著凹陷,上下兩頜均無齒。脂眼瞼發達,幾乎遮蓋眼的一半。腮孔大。鱗片大而圓薄,上有細紋。無側線。腹部有大型銳利的棱鱗,排列成鋸齒狀。有胸鰭、腹鰭各一對,腹鰭極小;背鰭、臀鰭各一個,背鰭條14~15,臀鰭條16~18;尾鰭深叉形,被有小鱗。體背和頭部為灰色,略帶藍色光澤,體兩側和腹部為銀白色。腹鰭、臀鰭灰白色,其他各鰭暗藍綠色。

產地: 鰣魚為洄游性魚類,入江河產卵時魚群集中,形成捕撈旺季。主要產地在長江流域,以下游鎮江、南京產量較多,珠江的西江在70-80年代也可見。

產季: 產季為4~5月份;杭州. 蕪湖. 安慶等地水域產季為5~6月份;鄱陽湖產季為6月份。 經濟營養價值:廣東有句話: “春鯿,秋鯉,夏三黎”。 三黎即鰣魚. 鰣魚肉細嫩,脂肪厚,脂肪中有一層不飽和脂肪酸,在蒸熟的時候有一種獨特的香味,不飽和脂肪酸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味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6.9克、不飽和脂肪17克,是我國名貴魚類之首,亦為長江三鮮之首。

鰣魚之說:鰣魚最為嬌嫩,據說捕魚的人一旦觸及魚的鱗片,就立即不動了。所以,蘇東坡稱它“惜鱗魚”。況且鰣魚不能離開水面,出水即亡,因此運往京師一定要快速行進,以保持其新鮮。著名評話家王少堂在他的《宋江》一書中,對鰣魚的特性有段描述:“鰣魚生得最嬌。它最愛身上的鱗呀,它一聲離了水,見風見光,隨時就死了,活鰣魚很不易吃到。鰣魚稱為魚中的貴族,她自身中有一種獨特的個性,鰣魚雍容華貴,典雅清高,世人難得一窺其鮮活美貌,所以她那么得人喜歡的原因。

鰣魚資料參考:

佛山市順德區農業水產站http://www.sdnysc.co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