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跳“龍門”

在神話故事中,鯉魚被人們看做是吉祥、勇敢、善良、堅貞的象徵。所以,也就有傳說“鯉魚跳龍門”這句喜慶話了。

鯉魚體態俊秀,背高體闊。側線鱗36片,排列的整整齊齊。它性情溫順,行動敏捷,柔中有剛。每當遇到危險時,它不但能巧妙地溜走,而且還會使出絕招。看!鯉魚在前進時遇到了魚堰,它立即將尾部卷向頭部,然後猛地用力挺直身體,就象壓縮的彈簧驟然彈開,一下子就跳了過去,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鯉魚跳龍門”。

有時鯉魚不幸被網圍住,它也能利用背鰭和臀鰭前面帶有鋸齒的硬刺把魚網割斷,很快溜走。它還用同樣辦法巧妙地割斷釣魚線而逃之夭夭。鯉魚喜歡在水流緩慢而雜草叢生的水中犧息,卻很少出現在水面上。鯉魚之間是很友愛的,它們之間從不殘殺。剛剛浮出來的魚苗主要吃軟蟲、甲殼類等浮遊動物,身體長到20毫米時,改吃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到了成魚便為雜食性,如田螺、蚌、蜆、昆蟲的幼蟲以及某些水生植物。往往在鯉魚集中的地方,人們常常可以聽到“嚓嚓”的聲音,這正是鯉魚的咽喉齒在研磨植物性食物的聲音。每年春天是鯉魚的生殖季節,雌鯉魚很會挑選產卵地點,它專門選擇那些在漲潮時被水淹沒,退潮時又能露出雜草的淺水地段產卵,因為這裡既安全,卵也容易孵化。雌魚在產卵前異常興奮,並會急促地遊動,與此同時它還散發著一種特有的氣味。這時雄魚聞到後,也會顯得十分興奮,東遊西竄。一會兒雌魚的背棘露出水面;一會兒雄魚躍出水面,水面由於它們之間產生愛的活動而出現一圈圈波紋。在天亮前,在一片暄鬧聲中,雌魚在水草或小石子上產下一堆亮晶晶的卵,雄魚這時也隨即在卵上射出精子。當太陽升起時,精卵結合過程完成了,於是,一切都安靜了。雌鯉魚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次可產卵30-70萬粒。水越暖卵孵化得越快,如果產卵期的氣溫為25-28℃,那么,只需要5-10天,就可以孵出仔魚。

中國是鯉魚的故鄉。早在公元前473年,越國的范釜寫的《養魚經》中,就介紹了養殖鯉魚的知識。從春秋到漢朝,是養鯉魚的黃金時代,到了唐朝)由於鯉魚姓皇帝的李姓,從而身價提高百倍,當時的老百性既不能捕鯉魚,更不敢吃鯉魚。因此,也就不再經營、養殖。漁民只好再去尋找新的魚種,並逐漸找到了青魚、草魚、白鰱、花鰱,並進行混合養殖,後來又稱這四種魚為“四大家魚”。其實,鯉魚才是最早的“家魚”。到了宋朝,鯉魚的養殖法才開始傳播到歐洲及其它各國。鯉魚為長壽魚,一般能活幾十年,有的甚至能活150年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