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巷國小

魯巷國小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巷國小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關山街一組,建立於1958年,經過近50年的不斷發展,現已由當初的一所百餘名學生的鄉村國小,發展到今天的52個教學班、近2600名學生、在崗教職工124名的大學校。在這50餘年的奮鬥歷程中,學校始終堅持走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強校之路。1994年,學校通過了武漢市首批實驗國小的驗收。1995年被命名為省、市兩級首批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學校。2007年,學校成為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學校。

基本信息

簡介

魯巷國小魯巷國小

魯巷國小,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關山街一組,建立於1958年,經過近50年的不斷發展,現已由當初的一所百餘名學生的鄉村國小,發展到今天的52個教學班、近2600名學生大學校。目前有2000多名學生和幾百名老師。

師資

在崗教職工124名,其中,優秀區管專家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省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1名,市師德建設“十佳”教師1人,市優秀教師3人,市、區優秀德育工作者1人,區名師2人,市、區優秀班主任14人,市、區優秀青年教師18人,國家、省、市級骨幹教師15名,區骨幹教師24人。廣大教師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奮工作,潛心鑽研,共發表論文60餘篇,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有近200人次獲獎。

管理

學校貫徹教育方針,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遵循四大原則。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國家的教育方針是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紅又專,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高科技人才與技術操作性人才相結合。因此,繪製的藍圖必須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做到:規範(開齊門類,開足課時)國家課程、保證地校課程、安排自選課程,每天早上教室里書聲琅琅,那是日托班的學生在進行英語口語訓練,呤誦古典詩文;普通班的學生在進行美文欣賞。

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原則。 科學地描繪教學藍圖,可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得最好的效率。如:在學生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安排基礎學科課程,在學生易疲勞或精力易分散的時間裡安排藝術類課程;各種課程交錯編排,腦力勞動較重與腦力勞動較輕的課程間隔,以調節精力,提高學習效率;書面作業量大與作業量小的課程間隔,以均衡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將課時少的課程間隔編排,以保證知識的落實;將同一學科較分散地編排,有利於學生消化……總之,編排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使學生動靜搭配,勞逸結合。對學科感興趣,對求知有欲望。

充分利用設備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有些課程需要共同使用儀器、教具、場地,而目前學校的條件又有限,只能在編排課表時,相互兼顧,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的儀器、教具及場地利用率,保證每個學生能享用,以確保教學的質量。

適於教學準備研究的原則。在描繪教學 藍圖時,還要考慮到方便教師教學。如:代多個年級課的教師,要確保一天只拿1-2本書;代多個班級課的老師,要考慮一圈一圈的循環。如一個體育教師代5個班的體育,要保證他把上一課時間轉完後再進行下一課時;同時還要考慮到同類型的課相對集中,讓各教研組都有集中的時間在一起進行教學研究,如:1、2節的藝術、綜合學科老師,3、4節語文、數學老師,基本可坐在一起解決教學中臨時遇到的疑難。還有將所任課時相對集中排列,方便教師處理業務,備課及批改 作業。

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省、市首屆教育科研“五十強”學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素質教育實驗基地學校,成為武漢市第一批辦學水平示範學校、綠化先進學校、科技先進學校、巾幗文明示範崗、全國少先大隊紅旗大隊,成為“中國光谷”的明星學校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