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汲勝

魚汲勝

魚汲勝,男,1948年12月28日出生於河北平山縣朱豪村,漢族,祖籍陝西省綏德縣,副研究館員。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中央衛生局中央醫院駐地,臨近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父親魚建民和母親李林芳是中央情報部門的工作人員。當時,平津戰役勝利在望,作為跟隨毛主席黨中央輾轉多年、即將迎來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的父母,便給自己剛剛出生的孩子取了這個極富象徵意義的名字。

196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陸軍第三十八軍、空軍第九軍、總參謀部第三部歷任書記、幹事、參謀等職,1981年轉業到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毛澤東研究組任職。

個人榮譽

是大型畫冊《開國將軍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墨寶選》《百名老紅軍書畫集》《紅色經典收藏珍品鑑賞》等編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八百開國將帥書畫集》《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百已故開國將帥遺墨選》主編。

人物評價

1988年3月為《張學良傳》(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范克明)作序:

1986年,香港《廣角鏡》月刊4月號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對五十歲以下的中國人來說,張學良就象一個活的影子,沒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沒有人見過他。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個十大風雲人物排行榜,張學良必可名列前茅。一位駐北京多年的外國記者表示,中共的許多高級政要,甚至一般民眾,對國民黨健在的政治人物,最感興趣的,除了蔣經國,就是張學良了。”

人民之所以深切懷念張學良,是因為他是中華民族的兒子,是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的真誠朋友。1934年,張學良為東北大學校刊題詞:“現在唯一救國之方,是堅確決心,把我自己無條件的供獻給社會和我的國家”。在民族危亡之秋,為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張學良將軍置個人生死榮辱於不顧,與楊虎城將軍一起義無反顧地發動西安事變,並都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紀念西安事變二十周年和五十周年大會上,周恩來和習仲勛先後代表我黨高度讚譽張學良與楊虎城是千古功臣、民族英雄。他們的不朽功績,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最近,我一口氣讀完了即將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由范克明同志撰寫的《張學良傳》一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主題鮮明,史料翔實,文筆流暢。作者不是根據研究張學良的現成結論去表達主題,而是以大量文獻、資料和活生生的史實為依據,並注意吸收近年來國內外有關西安事變和研究張學良的最新科研成果,秉筆直書,立論公允,既寫史,也寫人,既寫景,也寫情,力求從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上為傳主立傳,因而使它既有相當的文學特色,又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它從張學良的青少年一直寫到他幽居台灣的晚年。全書內容充實,時間跨度大,涉及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多。但作者從容以對,如數家珍,以飽含激情和清麗雋永的筆墨,展現出張將軍所走過的曲折坎坷、而又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道路與他那豐富複雜和波瀾壯闊的精神世界,從而較深刻地揭示了他是怎樣從一個封建統治集團的成員演變為一個傑出的愛國將領的。因此,與其說它是一位愛國名將的奮鬥史,不如說它是從民國初年至今大半個世紀的歷史畫卷。

作者是五十年代初期的大學畢業生,現在在一所高等院校任教,是副教授。幾十年來,他和其他知識分子一樣,走過了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他治學嚴謹,勤於筆耕。在執教之餘,經常進行科研活動。如今,他在工作、家務繁重的艱苦條件下,懷著對張學良將軍的一片深情,利用業餘時間,孜孜不倦地從事《張學良傳》的寫作。這種精神,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我衷心祝賀《張學良傳》的出版。

我熱切期待此書的出版能對促進祖國統一發揮積極的作用。

1988年3月30日於北京

文章發表

1986—1996年魚汲勝在全國各報刊上發表的部分文章(160篇)目錄

[1] 檔案史料與西安事變研究. 檔案工作,1986.10

[2] 西安事變研究綜述. 黨史通訊,1986.11

[3] 西安事變紀事. 黨史資料徵集通訊,1986.11

[4] 共產國際、蘇聯及各國對西安事變的反應大事記(未完待續). 理論學刊,1986.11

[5] 共產國際、蘇聯及各國對西安事變的反應大事記(續完). 理論學刊,1986.12

[6] 五十年前的十二月十二日. 星期天(陝西日報增刊), 1986.12.7

[7] 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紀念西安事變五十周年. 華聲報,1986.12.12

[8] 少帥送蔣回寧不是心血來潮——張學良陪蔣回寧問題新探,華聲報,1986.12.12

[9] 少帥送蔣回寧不是心血來潮——張學良陪蔣回寧新探,人民日報(海外版),1986.12.22

[10]少帥送蔣回寧並非心血來潮. 報刊文摘(解放日報),1986.12.23

[11]少帥送蔣回寧不是心血來潮. 文摘報(光明日報),1986.12.28

[12]少帥送蔣回寧是準備一死的——張學良陪蔣回寧問題新探之二,華聲報,1987.1.9

[13]岑春煊的座上客、孫中山的朋友、張作霖父子和蔣介石的顧問——端納. 人物,1987.1

[14]周恩來與張學良. 福建黨史通訊,1987.1

[15]對張學良陪蔣回寧問題的新看法. 黨史信息,1987.2.1

[16]張學良送蔣回寧是經過深思熟慮、有所準備的. 湖南黨史通訊,1987.1

[17]中國國民黨西安事變研究概述. 黨史資料與研究,1986.6

[18]對張學良陪蔣回寧問題新看法. 學術動態,1987.2

[19]千古功臣的千古奇冤:張學良陪蔣回寧問題新探. 黨史文匯,1987.1

[20]紀念西安事變五十周年學術討論會學術觀點述要. 黨史研究,1987.2

[21]張學良送蔣回寧並非心血來潮. 黨史通訊,1987.2

[22]楊虎城從未叫過楊虎臣. 黨史通訊,1987.3

[23]周恩來曾堅決勸阻張學良不要去南京. 黨史通訊,1987.4

[24]張學良陪蔣回寧應當基本肯定. 黨史資料通訊,1987.4

[25]張學良陪蔣回寧是經過深思熟慮、有所準備的. 報刊資料,1987.3

[26]少帥送蔣回寧並非心血來潮. 黨史文摘,1987.1.16

[27]西安事變前國共兩黨曾通過四條渠道進行和談. 黨史文摘,1987.1.16

[28]楊虎城從未叫過楊虎臣. 文摘報,1987.5.17

[29]張學良陪蔣回寧並非一時心血來潮. 新華文摘,1987.5

[30]張學良陪蔣回寧是準備一死的. 黨史信息,1987.3.1

[31]對張學良送蔣回寧問題的新看法. 四川黨史通訊,1987.2

[32]西安事變研究綜述. 信息·文摘(學術動態版·中央黨校),1987.12

[33]西安事變的歷史功績及現實意義. 黨史工作信息(貴陽),1987.6.20

[34]千古功臣的千古奇冤:張學良陪蔣回寧問題新探. 中國現代史(人大複印資料),1987.4

[35]張學良論著資料篇目輯覽. 遼寧黨史通訊,1987.4

[36]千古功臣的千古奇冤:張學良陪蔣回寧問題新探. 中國現代史(人大複印資料),1987.7

[37]張學良暨東北軍軍史學術研討會在瀋陽舉行. 陝西日報,1987.9.23

[38]張學良學術討論會簡介. 黨史通訊,1987.10

[39]邊區的人民不會忘記他—余建新傳略. 革命英烈,1987.5

[40]張學良暨東北軍軍史研討會概述. 黨史信息,1986.10.16

[41]西安事變學術研究新觀點綜述. 遼寧黨史通訊,1987.6

[42]民國史上威名顯赫的外國人——端納. 陝西文史資料,1987.8

[43]少帥送蔣回寧是準備一死的. 文摘旬刊,1987.2.1

[44]“我的眼淚是代表黨的” ——周恩來三次深情思念張學良將軍. 黨史縱橫,1988.1

[45]對《蔣介石曾兩度打算釋放張學良》一文的考證. 黨史資料通訊,1988.4

[46]蔣介石從未打算釋放張學良. 民國春秋,1988.4

[47]1955—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籍將軍譜. 廣西黨史研究通訊,1988.3

[48]對張學良陪蔣回寧一事的新說. 團結報,1988.2.27

[49]1955—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黑龍江籍將軍譜. 龍江黨史,1988.6

[50]《少帥張學良》立論公允.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1.21

[51]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浙江籍將領(1955—1965年). 浙江黨史通訊,1988.10

[52]民族英雄獻身精神躍然紙上——評介范克明著《少帥張學良》. 團結報,1989.2.4

[53]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籍將軍生平簡介. 上海黨史資料通訊,1989.1

[54]《華僑第二次愛國高潮》即將出版. 團結報,1989.4.4

[55]黃崖魂社——鍾家店戰鬥烈士群體事跡尋訪記. 黨史博採,1989.4

[56]1955—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籍將帥簡介. 廣東黨史通訊,1989.1

[57]毛澤東為他題詞­——記黨的財貿工作者余建新同志. 故鄉情,1989.1

[58]民國史上傳奇的外國顧問——端納的故事. 故鄉情,1989.1

[59]《少帥張學良》已出版. 中共黨史通訊,1989.10

[60]愛國與傳奇的奮鬥史——《少帥張學良》序言. 黨史縱橫,1989.3

[61]千古功臣的千古奇冤:張學良陪蔣回寧問題新探. 中國革命史人物研究綜覽,1989.7

[62]四川將帥名錄(上). 四川黨史月刊,1989.7

[63]四川將帥名錄(下). 四川黨史月刊,1989.8

[64]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北京籍將軍. 北京黨史研究,1989.4

[65]中國人民解放軍吉林籍將軍譜. 革命春秋,1989.3

[66]中國人民解放軍甘肅籍將軍譜. 黨史資料通訊,1990.3

[67]中國人民解放軍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的河南籍將軍簡介. 河南黨史研究,1990.3

[68]中國人民解放軍陝西籍將軍名錄. 陝西共產黨人,1990.3

[69]陪蔣回寧 英雄本色——張學良將軍九十壽辰紀懷. 華聲報,1990.6.8

[70]張學良陪蔣回寧思想動機探析. 文摘報,1990.6.17

[71]周恩來三哭張學良. 團結報,1990.6.20

[72]周恩來三哭張學良. 文摘,1990.7.18

[73]遼寧籍將軍志——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者. 黨史縱橫,1990.4

[74]近年來張學良研究的新進展. 社會科學述評,1990.5

[75]張學良陪蔣回寧思想動機. 黨史信息,1990.8.1

[76]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籍將軍簡介. 黨史資料與研究,1990.1

[77]張學良陪蔣回寧思想動機. 黨史研究與教學,1990.4

[78]張作霖研究論著與史料出版情況. 團結報,1990.11.10

[79]港台地區出版的張學良書目輯覽. 團結報,1990.11.17

[80]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簡介. 人防戰備報,1990.11.1

[81]楊虎城研究論著和史料出版情況. 團結報,1990.11.24

[82]張學良研究論著出版情況(一). 黨史信息報,1990.11.16

[83]張學良研究論著出版情況(二). 黨史信息報,1990.12.1

[84]財貿戰線的堅強戰士——記余建新同志. 黨史資料通訊,1990.5

[85]周恩來三哭張學良. 重慶政協報,1990.11.20

[86]周恩來三哭張學良. 人民政協報,1990.12.11

[87]滄海橫流 方顯出英雄本色——試析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張學良陪蔣回寧的思想動機. 黨史研究與教學,1990.6

[88]張學良陪蔣回寧思想動機新探. 博薈,1990.8

[89]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 中國現代史研究概覽,1990.9

[90]近年來張學良研究的新進展. 中國現代史(人大複印資料),1990.11

[91]張學良將軍往事及近況. 團結報,1991.1.6

[92]西安事變研究專著、史料出版情況. 黨史研究資料,1991.2

[93]周恩來三哭張學良. 黨史博採,1991.2

[94]昔曾並肩逐強敵 今謀攜手振中華——評價張梅玲著《干戈化玉帛——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團結報,1991.6.5

[95]張梅玲著《干戈化玉帛——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出版. 中共黨史通訊,1991.6.25

[96]周恩來三哭張學良. 黨史與建設,1991.2

[97]周恩來三哭張學良. 威海宣傳,1991.2

[98]周恩來三哭張學良. 黨史新苑,1991.4

[99]以史為鏡 可以知興衰—讀張梅玲著《干戈化玉帛——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華聲報,1991.7.5

[100]張學良為何不認“九一八不抵抗”的賬. 民國春秋,1991.4

2003—2013年魚汲勝策劃編輯出版的部分圖書(180部)目錄

(附錄迎接新中國成立65周年最新策劃選題24項和《老魚紅色藏品》書系8卷)

[1] 大豆加工技術問答(“九五”國家重點圖書)

[2] 國中語文學習指南

[3] 種子貯藏

[4] 園林花卉學

[5] 北京市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

[6] 農村財務會計

[7] 農技推廣實踐與創新

[8] 輻射與健康

[9] 農村財務管理與會計

[10] 阿堅憶舊

[11] 中國農業機械化與農業國際競爭力

[12] 奶牛營養參數與典型日糧配方

[13] 濕地文獻學引論

[14] 山東省農業產業化理論與實踐

[15] 中國學校教育與科研

[16] 花生優質高效生產原理與技術研究

[17] 樊慶笙教授紀念文集

[18] 南京農業大學史1902—2004

[19] 特用農作物種植(高效農業實用技術問答叢書)

[20] 蔬菜與食用菌生產(高效農業實用技術問答叢書)

[21] 牛羊飼養與疾病防治(高效農業實用技術問答叢書)

[22] 果樹栽培與貯藏保鮮(高效農業實用技術問答叢書)

[23] 觀賞植物育苗與養護(高效農業實用技術問答叢書)

[24] 特種經濟動物養殖與疾病防治(高效農業實用技術問答叢書)

[25] 中國農業科學院年鑑2003

[26] 中國農業巨觀管理與政策研究

[27] 歐洲和非洲林業立法趨勢(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文集)

[28] 食物與農業生物技術辭彙(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文集)

[29] 開發中國家的農業生物技術(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文集)

[30] 水權管理:經驗、問題和指南(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文集)

[31] 全球森林資源評估2000主報告(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文集)

[32] 世界漁業資源狀況回顧:海洋漁業(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文集)

[33] 走向2015/2030年的世界農業:FAO的展望分析(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文集)

[34] 花卉克隆與栽培

[35] 大學生讀書策略與方法研究

[36] 奶牛精細養殖綜合技術平台

[37] 北方旱作區節水高效型農牧業綜合發展研究

[38] 人文素養讀本

[39] 數字農業信息化標準研究­——畜牧卷

[40] 冬小麥水分關係與節水高產

[41] 區域耕地資源勞動力承載力多情景模擬研究

[42] 生物進化——基於生命物質融合的演變過程

[43] 中國農業科學院年鑑2004

[44] 農業合作經濟知識與實務

[45] 奶牛、雞疾病智慧型診斷與防治

[46] 董濤回憶錄

[47] 農業職業教育的學分制探析

[48] 中國綠洲及主要作物栽培

[49] 豬精細養殖綜合技術平台

[50] 中國農業科學院年鑑2005

[51] 農業本體論研究與套用(“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當代農業學術專著系列叢書,榮獲國家第一屆 “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獎)

[52] 冬小麥良種生產綜合技術問答(國家科學技術部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

[53] 特種經濟作物栽培新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部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

[54] 優質櫻桃番茄栽培(國家科學技術部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

[55] 脫毒生薑栽培(國家科學技術部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

[56] 鄉村垃圾收集與無害化處理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部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

[57]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部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

[58]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部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

[59] 生態衛生旱廁建造與使用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部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

[60] 民間捕釣秘術(國家科學技術部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

[61] 新型農村住宅設計與建築材料(國家科學技術部新農村建設實用技術叢書)

[62] 特菜和芽菜生產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63] 設施蔬菜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64] 露地蔬菜生產與反季節栽培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65] 食用菌栽培生產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66] 北方果樹生產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67] 果蔬產品貯藏保鮮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68] 園林果木繁育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69] 紅掌生產實用技術問答(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70] 年宵盆花生產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71] 花生實用生產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72] 蛋雞生產實用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73] 栽桑養蠶實用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74] 蛋鴨生產實用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75] 出口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76] 花壇花卉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77] 觀葉植物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國家農業部新型農民培訓叢書)

[78] 中國北方藥用農田雜草(全彩圖版)

[79] 鮮食與爆裂玉米育種和栽培

[80] 河北小麥

[81] 河北玉米

[82] 現代中國棉花育種與栽培概論

[83] 馮澤芳先生圖存

[84]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技術規範與指南

[85] 北方草本藥用植物及栽培技術(全彩圖版)

[86] 犬貓的按摩與針灸

[87] 飼料數據描述規範及評價進展

[88] 農田土壤墒情監測技術手冊

[89] 農業環境污染減排及其政策導向(“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當代農業學術專著系列叢書)

[90] 黃土高原徑流農業(“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當代農業學術專著系列叢書,榮獲國家第二屆 “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獎)

[91] 黃河的兒子:魚建明紀念文集(兼任主編)

[92] 中國農業科學院年鑑2006

[93] 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機制研究

[94] 高等職業教育辦學體系探索

[95] 征地收益分配研究

[96] 禮儀課堂——全國中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

[97] 人才·第一資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驗選編

[98] 農民工勞動與社會保障政策問答

[99] HACCP認證與百家著名食品企業案例分析

[100] 中國農業科學院年鑑2007

附錄一:

紀念新中國成立六十五周年

經典畫集

隆重推出大型超豪華16開精裝紅色經典畫冊

1.《紅一方面軍三百開國將帥書畫集》

2.《紅二方面軍百名開國將帥書畫集》

3.《紅四方面軍二百開國將帥書畫集》

4.《紅二十五軍開國將軍書畫集》

5.《陝北紅軍開國將軍書畫集》

6.《八路軍四百開國將帥書畫集》

7.《新四軍二百開國將帥書畫集》

8.《第一野戰軍二百開國將帥書畫集》

9.《第二野戰軍二百開國將帥書畫集》

10.《第三野戰軍二百開國將帥書畫集》

11.《第四野戰軍三百開國將帥書畫集》

12.《中國人民解放軍川籍開國將帥書畫集》

13.《中國人民解放軍晉籍開國將帥書畫集》

14.《中國人民解放軍陝籍開國將軍書畫集》

15.《中國人民解放軍冀籍開國將軍書畫集》

16.《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籍開國將軍書畫集》

17.《中國人民解放軍皖籍開國將軍書畫集》

18.《中國人民解放軍魯籍開國將軍書畫集》

19.《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籍開國將軍書畫集》

20.《中國人民解放軍百名湘籍開國將帥書畫集》

21.《中國人民解放軍百名鄂籍開國將帥書畫集》

22.《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百贛籍開國將軍書畫集》

23.《中國人民解放軍五百已故開國將帥遺墨選》

24.《中國人民解放軍六百開國將帥書畫集》

附錄二:

《老魚紅色藏品》書系16開精裝全彩圖版畫冊

第一卷(首日封簽章封卷)(已出版)

第二卷(開國將帥著作簽章本卷)

第三卷(開國將軍實寄封卷)

第四卷(開國將帥書畫卷)

第五卷(開國將軍手札卷)

第六卷(開國將帥照片卷)

第七卷(開國將帥夫人書畫卷)

第八卷(張學良出版物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