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哭寺

魚哭寺

靈寶市朱陽鎮沿弘農澗河西行10里,有一座廟亭高聳,下有一潭,此處名曰“魚哭寺”。

簡介

靈寶市朱陽鎮沿弘農澗河西行10里,有一座廟亭高聳,下有一潭,此處名曰“魚哭寺”。  廟亭不大,建在石崖頂端。石崖突兀聳立,末端前傾,使廟亭有一種凌空的感覺。下邊有一水潭,約四丈長,兩丈寬,石崖底部有一洞穴,水從洞穴中汩汩湧出。潭水清澈見底,魚兒成群,水草碧綠。藍天、白雲、石崖、廟亭倒映水中,真不知魚是在水中、廟裡,還是天上。

魚哭寺背靠高山,漫山青松翠柏,山頂藍天湛湛,白雲悠悠,一條山路蜿蜒在青松翠柏之中,一頭是藍天,一端是廟亭,如果說那是一條龍從天而降,那廟亭肯定是龍頭了。

魚哭寺 魚哭寺

我喜歡魚哭寺,不是因為它是我故鄉的一景,它比不上少林寺的雄偉,白馬寺的壯觀,也比不上普救寺的詩情畫意,但這裡有一個悠久而悽美的傳說,深深地吸引著我。關於魚哭寺的傳說,《靈寶史》有這么一段記錄:朱陽山下有人,打漁為生。時近臘八,一老翁至,聞臘八粥香而入,請吃。予之。走時囑曰:明日出海,見群魚,可視頭領之後者捕之。次日,漁人出,果見,急擲叉,領頭大魚濺血而中,喜取回,剖之,胃內些許臘入粥尚未消化。是夜,群魚鳴咽,不勝悽慘。每當故鄉人講起這個故事,多帶著對頭魚的同情,對漁人的譴責。

傳說

魚哭寺 魚哭寺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魚哭寺對面有個村落,不知當年叫什麼名字,叫運頭村。村頭有一天然的岩洞,裡邊流出甘甜的泉水,滋養著村裡的人們,被人們稱之為《福泉》,在這裡洗洗手,再滴上幾滴在身上,臉上,據說可以賜福,來年有好運。

然而,更神奇的是,岩洞裡流出的除了泉水外,還還伴隨著大大小小的魚兒,讓周圍的人們嘆為觀止。

村民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們在魚哭寺裡邊打魚艱難度日。村裡有一戶人家,老老少少幾口人,老的有病,少的年幼,生活實在是艱難。

魚哭寺 魚哭寺

那年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的下午,天刮著寒風,飄著雪花,有一位白鬍子老人,衣衫襤褸,拄著拐杖來這戶人家討飯。這家人見老人實在可憐,就把僅剩的半碗臘八粥送給老人充飢。老人吃罷,把那家主人拉到一邊悄聲說:“明天清早,你去打魚,除了前邊那條大魚外,你儘管打撈”。主人一愣,尋思間,一陣風吹過,那老人卻不見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那家主人就早起去打魚。剛到洞口,就看見一條又肥又大的魚,從崖下洞裡游出,身後跟著一群大大小小的魚。主人大喜,從未見過這么多的魚,剛要下網打撈,耳邊又響起了昨天老人對自己說的話。

可是那條魚太肥太大,不打多可惜呀!他心一橫,還是把那條大魚打撈起來,高高興興,滿載而歸。

令人驚訝的是,當他宰殺後,卻發現大魚的肚子裡還殘留著一些臘八粥。這下,他才是恍然大悟:原來昨天的那位老人是神仙啊!

主人追悔莫及,拍打著頭直說:“暈頭,暈頭”(後人為讓人們牢記不做暈頭之事,便改村名叫暈頭村了,歷經變遷成為今天岩洞旁的運頭村)。

魚哭寺 魚哭寺

當天夜裡,汗風夾雜著雪花,異常寒冷。隱隱約約有種悽慘的哭聲,響徹整個夜晚。第二天村民依舊去打魚,卻見魚成片浮在水面,死了。從此以後,洞中再也沒有出現過一條魚。

這還沒完,接下來怪事又發生了。剛才說過那長滿青松翠柏的山坡上奇異地被大霧籠罩了(平常冬季很少有霧的)。並且有叮噹叮噹好象有人砍木頭的聲音,村民很是奇怪,卻什麼也看不見。三天過後,大霧退去,在水潭旁邊石崖上悄然出現一座精美的亭子。亭子做工精良,造型別致,飛檐翹角,雕樑畫棟,非一般工匠所及,並且能夠巧妙地建在石崖凌空一角,實在難以想像。有人說是那家主人為表示愧疚之心,修建的,但大多數人不信,他們說只有魯班才能這么快造出這么別致的亭子來。

後來,人們為紀念那條善良的魚和這個引人深思的故事,取名叫“魚哭寺”。

這個傳說我從小就聽村里老人常常說起,每每聽來,心裡總有一種慚愧的感覺。魚能以寶貴的生命報搭人的半碗粥充飢之恩,人卻抵制不了一條魚的誘惑,我為人的貪婪而慚愧。

魚哭寺 魚哭寺

令人欣慰的是,人們能修建廟亭來作紀念,取名“魚哭寺”來悔過,改村名“運(暈)頭”來自省。

還有人時常來燒香祈求神靈保佑。貪婪的人們啊!你還在祈求神靈保佑什麼?不知悔改的人,充滿私慾的人,迷失良知的人還值得保佑嗎?

透過繚繞的香霧,聽著人們喃喃的祈禱,我仿佛又聽到了魚在哭泣,為人類的悲哀、人性的自私而哭泣。

魚哭寺,和它所在的那道石崖和遍山的青松還有半崖上的那隻龐大的神龜已經被周圍的人們所推崇和愛戴。

每年每月的初一十五,前來參拜和許願的遊客繽紛而至,逐漸已經成為朱陽鎮的一道神奇而有亮麗的風景線

景點路線

魚哭寺 魚哭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