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嘉麗

魔女嘉麗

魔女嘉麗是一部影片,由布萊恩·德·帕爾瑪執導,茜茜·斯派塞克、派珀·勞瑞等主演。

基本信息

簡介

《魔女嘉麗》《魔女嘉麗》
《魔女嘉麗》是70年代重要的恐怖片之一,也是第一部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的電影。最重要的是要歸功於導演布賴恩.德.帕爾瑪對攝影機機位的精準和營造氣氛的方法。故事描述了一個擁有超能力的少女嘉麗.懷特,她在學校受盡欺負,回到家還要受她母親那儀式化的宗教信條。為了擺脫這些陰影,她決定改變自己,他參加了畢業舞會,但沒想到在舞會上更是受到同學的捉弄和嘲笑,忍無可忍的嘉麗在極度憤怒之下,她用她的超能力血洗校園

故事內容

在舞會上受到嘲弄的嘉麗被激怒,她用自己的超能力血洗了整個舞會。“血”成了這部電影的主題,從電影開始的“經血”代表嘉麗由女孩變為女人,也引發了她潛藏的超能力;女同學的“豬血”嘲弄將事態的嚴重性推向高峰,從而也導致了一場災難
《魔女嘉麗》《魔女嘉麗》

嘉麗因為第一次月經來潮卻不知是何原因而遭到女生們的嘲笑和捉弄,回家後卻受到母親的惡語:“那條蛇叫做罪惡,罪惡之手就是交媾。”,她的母親生怕孩子和別的男孩交往,她把“經血”比作災難,把“交媾”比作魔鬼。當她意識到女兒所擁有的超能力時,她又比做“那是撒旦的力量。”可嘉麗說那就是自己,不是什麼魔鬼,這實則也是一種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峙。嘉麗的母親年輕時和其丈夫對基督教非常虔誠,以至到了不對性有渴求,可丈夫在一次醉酒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玷污了她,於是母親生下了嘉麗,她覺得這是上帝對她的懲罰,當初就想把嘉麗獻給上帝,可自己因為心軟沒有下手。這次她在把剛在舞會上受到心理受創傷的嘉麗攬在懷中之際企圖用刀將嘉麗殺死,被捅了一刀的嘉麗因為無意間的憤怒激發了她的超能力,飛起的刀叉射進了母親的身體並盯在門上,這姿勢和刀叉所插入的身體位置和家中耶穌的神像如出一轍。這裡應是暗喻母親為“神靈”,嘉麗為“魔鬼”,魔鬼打敗了神靈,弒母也遭到了天譴,天上下起了“石頭雨”,將房屋撤地毀滅,嘉麗和她的母親葬身火海。
電影中的鏡頭也深值研究,布賴恩.德.帕爾瑪再次展示了他過人的鏡頭處理方法。片中最深刻的鏡頭是三處:
第一處出現在舞會嘉麗和湯姆跳舞那段,德帕爾瑪最初應該還是從希區柯克《眩暈》中男女主角親吻的連續好幾周鏇轉那裡得到的靈感,並發揚光大,在這裡這種鏇轉程度長達五分鐘,並且頻率越來越快,音樂也逐漸消失,最後足讓人感到頭暈目眩。布賴恩.德,帕爾瑪曾多次運用這種360度順時針鏇轉多次的手法,在《迷情記》、《凶線》、《替身》(粉紅色殺人夜)、《蛇眼》等片中都有運用。
第二處是介紹繩子、豬血、嘉麗的關係時的交代手法,一個長鏡頭將這三層關係逐一展現出來,鏡頭跟著上了屋頂頂拍盛有豬血的桶在嘉麗頭上的對立位置,然後一張紙條從上面落下來飄到嘉麗頭上,暗示災難的來臨。那根繩子也成了災難的導火線。蘇發現力圖阻止卻被老師認為她是有意搞破壞。整個段落用慢鏡頭表現,並且全部段落無一處對白,立刻就能烘托出一種很懸疑的氣氛,這種氣氛德打破直到豬血被澆下。這樣的慢鏡頭處理在《狂怒》中也有深刻表現。
第三處是緊接著豬血澆下後,嘉麗用超能力報復這些嘲笑她、戲弄她的學生。銀幕一分為二來交待嘉麗、這些學生的關係,左右兩邊不斷交替嘉麗運用超能力和受難中的學生和老師,對比性明顯,也更能突出恐怖的氣氛。銀幕分割在片中出現多次,只不過這裡是一個直接性的。還有一些間接性的銀幕分割在多次出現在電影中,一些近景和遠景,窗內和窗外的互動在片中也是反覆出現。這也是德帕爾瑪的電影的標誌之一。

花絮

在與配樂人伯納德.赫爾曼展開了親密的合作關係後(73年的《奇胎怪案》、76年的《迷情記》),赫爾曼於1976年辭世,得帕爾瑪不得不再找一位擅長些恐怖片的配樂人,於是他發現了義大利配樂人皮諾.唐阿吉歐,唐阿吉歐50年代曾是義大利紅極一時的歌手,後來開始為電影作曲,早期包括維斯康提的《獅子星座》,但到70年代初期才真正意義上成名,《魔女嘉麗》之前出名的作品是《現在不要看》(1973),此次是他和布賴恩.德帕爾瑪的首度合作,往後他們的合作長達六次,而且除了79年的《家庭電影》外都是清一色的懸疑驚悚片,包括那部極具代表性的《剃刀邊緣》(1980)。德帕爾瑪下一部拍片任務--恐怖片《玩具人》也將由唐塔吉歐配樂。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那個騎腳踏車車嘲笑嘉麗的孩子是導演的侄子;而扮演克里絲的南希.艾倫後來成了導演的妻子,後來兩人離婚,此片是她和德帕爾瑪首度合作,兩人後來又合作了《家庭電影》、《剃刀邊緣》和《凶線》。扮演蘇的埃米.艾琳其後也在《狂怒》中扮演擁有超能力的女主角;扮演比利的約翰.特拉沃爾塔當初還未成名,1年後因為《周末狂舞》和2年後的《油脂》成為著名舞星,他後來在《凶線》中也變成了男主角

影片製作

《魔女嘉莉》是史蒂芬·金出版的第一本小說,也是第一部被搬上大銀幕的金氏作品。雖然本片堪稱布萊恩·德·帕爾瑪的經典作品,但他並非是製片方最初的導演人選。他在1977年接受採訪時回憶說:“我讀過那本小說,是我的一個朋友推薦的,小說的作者就是我朋友的朋友史蒂芬·金。我想那是兩年前的事了。我非常喜歡那本小說,於是讓我的經紀人查明誰購得了小說的改編拍攝權,結果當時還沒人出手。很多製片商都曾考慮將其拍成電影,儘管不少人都知道我有興趣拍攝,可隨後的半年間一直杳無音訊。”
編劇勞倫斯·D·科恩(Lawrence D。 Cohen)完成的劇本初稿嚴格遵從了原著作者的意圖,但之後的版本便迅速偏離,由於拍攝經費有限,劇本中的一些場景被最終刪減。片尾蘇接近嘉莉墳墓的場景在夜間拍攝,攝影師努力用人工照明營造夢境質感,這段場景的靈感源自1972年的《激流四勇士》,而茜茜·斯派塞克一再堅持要親自被埋在地下,以將手伸出墓穴。
喬治·盧卡斯和德·帕爾瑪組織了《星球大戰》和《魔女嘉莉》兩部影片的聯合選角活動,有傳言稱,茜茜·斯派塞克和凱麗·費雪分別是扮演麗亞公主和嘉莉的最初人選,但費雪拒絕出演裸戲,而斯派塞克則甘願獻身,於是兩人交換了角色。巧合的是,片中中學的拍攝地曾屬於凱麗·費雪的父母。另外,在本片中扮演湯米的威廉·卡特(William Katt)最初想扮演的是《星球大戰》中的盧克,他後來在試鏡中輸給了馬克·漢密爾。
在斯派塞克試鏡之前,梅勒尼·格里菲恩(Melanie Griffith)曾有望得到嘉莉的角色。後來斯派塞克的丈夫傑克·費斯克(Jack Fisk)希望妻子能扮演嘉莉,在他的遊說下,德·帕爾瑪同意讓斯派塞克參加試鏡,但認為她應該扮演克里絲。不肯罷休的斯派塞克隨即取消了電視廣告的拍攝計畫,一心揣摩嘉莉的角色,她將頭髮塗滿凡士林,穿上7年級時的水手裙,蓬頭垢面的參加了最後一輪試鏡,終於如願以償的順利當選。
本片於1976年5月17日開拍,同年7月殺青,拍攝投入僅為180萬美元。最初為本片掌鏡的是伊西多爾·曼柯夫斯基(Isidore Mankofsky),他在影片拍攝期間與德·帕爾瑪發生衝突,後來馬里奧·托西(Mario Tosi)接替了他的位置。德·帕爾瑪充分借鑑了希區柯克的電影,片中貝茨中學的名字就源於1960年《精神病患者》(Psycho)中的諾曼·貝茨。另外,在嘉莉使用超能力的場景中,德·帕爾瑪借用了《精神病患者》中的小提琴曲。
片中舞會場景耗時兩周才拍攝完成,因為混亂的現場很難掌控。斯派塞克不願被真血潑濺,於是特效總監用玉米糖漿和食品顏料調製出片中豬血,不過在實拍時,澆滿斯派塞克全身的假血在燈光的高溫烘烤下會很快凝固並粘住皮膚,為去掉假血,斯派塞克只能用水管沖洗。
按照劇本的情節設定,嘉莉和母親的住所最終將毀於從天而降的石雨,可在拍攝當晚,意外的機械故障令劇組一籌莫展,萬般無奈之下,劇組只好將房屋模型付之一炬。
《魔女嘉莉》於1976年11月3日在全美409家影院小範圍上映,最終其美國國內票房達到了3380萬美元。《魔女嘉莉》曾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提名,這在恐怖片中可謂鳳毛麟角,本片還贏得了亞佛里亞茲奇幻電影節(Avoriaz Fantastic Film Festival Grand Prize)大獎,憑藉在片中的出色表演,茜茜·斯派塞克被美國影評人協會授予最佳女演員獎。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美國百年百部恐怖佳片”榜單上,本片名列第46位。

影片特色

總是受欺侮但卻有著超越自然能力的少女嘉莉·懷特,擺脫了身邊滿懷惡意的同學及沉迷於病態宗教的母親所帶來的陰影,在畢業晚會上成為“女王”,但由於對手的惡作劇,她全身被淋滿了鮮血。在極度憤怒之下,她開始無差別地展開大屠殺……
又是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成功電影。雖然在當時已經有很多基點為校園的恐怖片,但像嘉麗觸目驚心的倒少有。本片是導演德帕爾瑪截至當時最成功的電影,且寓意深刻。片中除了使用了大量的分畫面之外,還出現了另一個德帕爾瑪的專有標誌:以假亂真的噩夢式結局。女演員西茜·斯帕塞克和皮波·勞莉一同得到奧斯卡獎提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一個策劃報復的卑鄙小人得到了觀眾的注意,他就是日後步入巨星行列的約翰屈弗塔。

導演簡介

布萊恩·德·帕爾瑪布萊恩·德·帕爾瑪

布萊恩·德·帕爾瑪

布萊恩德帕爾瑪,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紐華克市,室女座。被譽為“美國的希區科克”,“當代懸疑大師”。由於童年時父母離異,年幼的德帕爾瑪為蒐集父親不忠的證據而花了幾天時間跟蹤記錄,以致這段不幸的兒時經歷成為他日後偏好偷窺主題的心理根源。

布萊恩·德·帕爾瑪被奉為“當代美國的希區柯克”,他也是最具爭議的好萊塢導演。德帕瑪的父親是一名整容醫生,他從小目睹父親在手術台上的工作,那些血淋淋的場面對他造成了終生影響,使他不斷在影片中表現出對鮮血淋漓的強烈興趣。而童年時父母離異,年幼的德帕爾瑪為蒐集父親不忠的證據而花了幾天時間跟蹤記錄的經歷成為他日後偏好偷窺主題的心理根源。

德帕爾瑪在步入電影界之前本來學習物理,在高中時還曾贏得當地科技博覽會的大獎,其設計項目是“套用模擬計算機解決微分方程”(關於這位理科天才的少年經歷,參見影片《剃刀邊緣》)。進入哥倫比亞大學之後,德帕爾瑪開始拍攝了一些業餘短片(多為諷刺劇),其中一部拍於1962年的短片《沃坦的甦醒》還為他贏得了獎學金,使他進入薩拉勞倫斯大學深造,師從戲劇導演威爾弗·德里奇。

演員簡介

茜茜·斯派塞克

其貌不揚的茜茜·斯派塞克是好萊塢老一代演技派中的佼佼者,如今的她更多地是在淡定從容地享受表演帶給自己的幸福。

派珀·勞瑞

原名羅塞塔·雅各布斯,生於底特律。50年代好萊塢的女角,主要在環球影片公司的喜劇和古裝片中飾演漂亮而天真的姑娘。60年代成為性格演員。曾獲兩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南茜·艾倫

南茜·艾倫,美國電影女演員,生於紐約曼哈頓區,曾就讀於一所天主教辦的私立女子學校,後進入紐約表演藝術中學。十五歲開始當模特兒,也演過電視廣告片,1970年,她在傑克·尼科爾森主演的影片《最後細節》里扮演一個小角色後引起了對電影的興趣,遂前往洛杉磯。
1975年在布賴恩·迪·帕爾馬導演的驚險恐怖片《卡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79年參加影片《1941》的演出,隨後又在帕爾馬導演的《化裝殺人》(1980)和《車胎爆裂》(1981)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這些影片裡,艾倫扮演的是一個個被瘋子、變態心理者、暴徒所追逐、殺害、蹂躪的女人。

影評

電影中還有很多手法都很特別,比如嘉麗參加舞會,母親在家拿著一把菜刀剁胡蘿蔔,鏡頭用頂拍拍攝,剁一刀鏡頭斷開切換頂拍近景,再一刀再近,這樣推進行的快速剪輯有一中“快刀斬亂麻”的感覺;再有豬血被澆在嘉麗頭上之後,她出現了暈眩的效果,畫面被處理成多個畫面鏇轉並使之重疊,猶如一個萬花筒,每個人的嘲笑在萬花筒中變成了一種醜態;電影結尾,蘇去嘉麗的墓碑看望,為了表現蘇的古怪動作,導演在拍攝時讓蘇倒著向後走,然後用倒放,在電影中就變成往前走,所以走路姿勢會感覺很怪異。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圍的兩輛車輛都是倒著開的。還有開場網球賽結束後,女生們去在更衣室,有全裸的、半裸的和穿著內衣的,用慢鏡頭+長鏡頭推進到嘉麗在裡面淋浴,整個畫面和音樂達到一種和諧的氛圍,拍得很唯美。
最後嘉麗和母親葬身火海之後,蘇去嘉麗的目的看望就已經表現出一種略微詭異的氣氛,然後一隻血手從墳頭伸出來抓住了蘇的胳膊,蘇從夢中驚醒蘇的母親也抓著蘇的胳膊告訴她“沒事,沒事。”這幕恐怖的平行蒙太奇叫我看後難忘。這種以假亂真的噩夢式結局在導演後來的《剃刀邊緣》中也出現過,而在《蛇蠍美女》中則被發揚得更加廣大。
德帕爾瑪的電影中經常會出現咎由自取的人,此片也不是例外,如果沒有當初那些嘲弄嘉麗的女生或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如果克里絲和比利沒有對嘉麗搞惡作劇或許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結局,這些成了必然的因果報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