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圩鄉

魁圩鄉

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魁圩鄉地處廣西雲南兩省(區)交匯處,距縣城53公里,東靠德保縣敬德鎮和扶平鄉,西連那坡縣龍合鄉和定業鄉,南與渠洋鎮和果樂鄉接壤,北與百色市右江區泮水鄉、雲南省富寧縣谷拉鄉毗鄰。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轄16個行政村(街)216個自然屯264個村民小組4370戶,總人口21994人。有1所初級中學,16所村完小,7 個數學點,有魁圩街和扶賴街等2處圩場。鄉政府駐魁圩街。2003年農業總產值達40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78元;糧食總產量605.5萬公斤;財政總收入84.6萬元。農林牧業協調發展,農作物主要種植玉米、水稻、黃豆、紅薯;畜牧業主要是生豬、牛、山羊、馬:經濟作物主要有八角、桑蠶、油茶、油桐、山楂果和各種中草藥材等,是靖西縣茴油的主產地。地表及地下蘊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鋁礦資源最豐富。近年來,魁圩鄉從實際出發,發揮優勢,按照“穩糧食、強林桑、興畜牧、活流通、導輸出”的工作思路發展農村經濟,一是做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在種植業方面著重發展八角、桑蠶、水果和石山中草藥材等。

目前,魁圩鄉已發展為靖西市八角和桑蠶主要的生產鄉份。在養殖業方面重點發展生豬和牛。二是抓好小城鎮建設,努力打造兩省(區)五縣(區)邊緣中心鄉鎮。三是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力勞務輸出。

農業產業結構

2008年,魁圩鄉桑園總面積為101.33公頃,全年養蠶16批,共480.25張,產鮮繭16983.75公斤,收入33.97萬元;種植蔬菜320公頃、豆類200公頃;壇馬村11畝地煙的試點工作初見成效;完成八角低改133.33公頃,全鄉八角面積達到1400公頃,投產面積1000公頃;發展石山水果30公頃,甘蔗種植面積16.07公頃;種植中草藥13.33公頃,其中蘇木7.33公頃,千斤拔2.67公頃,穿心蓮3.33公頃。畜牧業養殖業得到較大發展,2008年,大牲畜年末存欄達10880頭,比2007年增加1078頭,增長11%,生豬存欄16133頭,出欄19850頭,出欄數比2007年增加121頭,增長0.61%,肉類總產量為183.7萬公斤,比上年增加6.6萬公斤,增長3.72%。

基礎設施建設

2007年至2008年,魁圩鄉全力抓好扶貧開發,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後勁,各項基礎建設得到了較大改善。 一是共完成修建屯級道路12條,總共37.8公里;完成修建大面村公路、壇馬至布林等2條村四級公路共15公里;修建沼氣池296座;完成20座地頭水櫃建設;在實施的兩個易地安置中,共搬遷35戶154人,其中派達易地安置點22戶,班居13戶,總投資154.3萬元;累計完成人畜飲水工程13處,共解決13屯440戶2076人的飲水難問題,鄉水廠實施淨化處理,共有400戶2008人喝上乾淨的水;全鄉累計解決溫飽人口1217人。 二是舉全鄉之力投入“兩基”迎國檢攻堅戰,投入22.49萬元改善了魁圩國中、鄉中心校、平巷國小、康和國小、布林多燦多坭國小等學校的辦學條件。 三是投資15.5萬元建設那些村和德周村兩個村部。 四是投資6萬元完成鄉府院內綠化、美化和路面硬化建設。 五是投資7萬元建設大面村國小和康和村大遠國小的兩處廁所。 六是派出所、司法所、林業站、計生服務所和畜牧獸醫站等新服務辦公樓的相繼投入使用,極大方便了民眾辦事。

村(街)簡介

巴甫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大動村,西、北臨那坡縣龍合鄉,南接果樂鄉。全村共有8個自然屯,13個村民小組,264戶1380人,農村勞動力890人,外出勞動力362人。耕地總面積92.6公頃,其中水田4.33公頃,旱地88.2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7公頃,林地面積127.8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33.99萬公斤,人均產糧246公斤,人均純收入1278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185戶332人,未解決飲水82戶332人,未通路8戶50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布林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連那多村,西臨那坡縣龍合鄉,南接德周村,北靠雲南省富寧縣谷拉鄉。全村共有29個自然屯,21個村民小組,296戶1321人,農村勞動力810人,外出勞動力191人。耕地總面積107.33公頃,其中水田10.67公頃,旱地96.6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8公頃,林地面積19.6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42.71萬公斤,人均產糧323公斤,人均純收入1370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種桑養蠶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48戶151人,未解決飲水192戶1002人,未通電18戶90人。未通路192戶1002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大動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平巷村,西臨巴甫村,南接果樂鄉,北連那坡縣龍合鄉。全村共有10個自然屯,13個村民小組,195戶940人,農村勞動力610人,外出勞動力147人。耕地總面積65.2公頃,其中水田8.6公頃,旱地56.6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7公頃,林地面積93.1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32.35萬公斤,人均產糧344公斤,人均純收入1322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14戶69人,未解決飲水110戶490人,未通路51戶193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大貢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大面村,西臨果樂鄉,南接康和村,北連平巷村。全村共有17個自然屯,19個村民小組,259戶1376人,農村勞動力1120人,外出勞動力372人。耕地總面積66.67公頃,其中水田18.67公頃,旱地48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5公頃,林地面積433.3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40.75萬公斤,人均產糧296公斤,人均純收入1703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18戶71人,未解決飲水92戶481人,未通路82戶430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大面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德保縣敬德鎮,西臨大貢村,南接渠洋鎮,北連平巷村。全村共有4個自然屯,8個村民小組,157戶795人,農村勞動力372人,外出勞動力285人。耕地總面積56.67公頃,其中水田11.33公頃,旱地45.33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7公頃,林地面積281.2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25.55萬公斤,人均產糧321公斤,人均純收入1367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和種植烤菸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22戶87人,未解決飲水48戶266人,未通路48戶266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德周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扶賴街,西臨那坡縣龍合鄉,南接壇馬村,北連布林村。全村共有13個自然屯,9個村民小組,181戶905人,農村勞動力530人,外出勞動力187人。耕地總面積66.53公頃,其中水田8.47公頃,旱地58.0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7公頃,林地面積139.2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30.56萬公斤,人均產糧337公斤,人均純收入1278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15戶66人,未解決飲水98戶538人,未通路98戶538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扶賴街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南靠德保縣敬德鎮,西臨壇馬村,北連馱林村。全村共有11個自然屯,28個村民小組,574戶2561人,農村勞動力2070人,外出勞動力478人。耕地總面積122.67公頃,其中水田80公頃,旱地109.33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5公頃,林地面積660.7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56.64萬公斤,人均產糧221公斤,人均純收入1728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13戶62人,未解決飲水24戶108人,未通路89戶431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康和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南靠渠洋鎮,西臨果樂鄉,北連大貢村。全村共有14個自然屯,23個村民小組,419戶2030人,農村勞動力1200人,外出勞動力404人。耕地總面積126.13公頃,其中水田35.47公頃,旱地90.6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62公頃,林地面積480.7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58.44萬公斤,人均產糧287公斤,人均純收入1705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和甘蔗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32戶128人,未解決飲水44戶211人,未通電2戶11人,未通路53戶287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魁圩街 是魁圩鄉政府所在地的一個行政村,東靠德保縣敬德鎮,西臨那坡縣龍合鄉,南接平巷村,北連壇馬村。全村共有11個自然屯,16個村民小組,403戶1962人,農村勞動力1040人,外出勞動力421人。耕地總面積126公頃,其中水田3.33公頃,旱地9.2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64公頃,林地面積4363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59.42萬公斤,人均產糧302公斤,人均純收入1803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21戶84人,未解決飲水40戶206人,未通路12戶74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那多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馱林村,西臨雲南省富寧縣谷拉鄉,南接馱滿村,北連那些村。全村共有14個自然屯,14個村民小組,257戶1184人,農村勞動力656人,外出勞動力200人。耕地總面積96.33公頃,其中水田29.67公頃,旱地66.6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81公頃,林地面積439.2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36.83萬公斤,人均產糧311公斤,人均純收入1560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和八角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27戶109人,未解決飲水91戶367人,未通路79戶302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那些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百色市右江區泮水鄉,西臨那多村,南接馱林村,北連雲南省富寧縣谷拉鄉。全村共有9個自然屯,7個村民小組,129戶604人,農村勞動力442人,外出勞動力197人。耕地總面積31.8公頃,其中水田18.47公頃,旱地13.33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53公頃,林地面積458.7公頃,糧食總產量19.67萬公斤,人均產糧325公斤,2008年,人均純收入1421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和八角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14戶59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平巷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大面村,西臨大動村,南接大貢村,北連魁圩街。全村共有17個自然屯,27個村民小組,516戶2420人,農村勞動力1270人,外出勞動力367人。耕地總面積133.87公頃,其中水田47公頃,旱地86.8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55公頃,林地面積204.6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62.95萬公斤,人均產糧260公斤,人均純收入1698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和桑蠶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58戶233人,未解決飲水69戶344人,未通電21戶96人,未通路69戶344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壇馬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德保縣敬德鎮,西臨那坡縣龍合鄉,南接魁圩街,北連德周村。全村共有21個自然屯,22個村民小組,356戶1870人,農村勞動力1340人,外出勞動力565人。耕地總面積98.67公頃,其中水田2公頃,旱地96.6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53公頃,林地面積166.5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41.89萬公斤,人均產糧224公斤,人均純收入1206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和種植烤菸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17戶69人,未解決飲水331戶1458人,未通電15戶70人,未通路252戶1162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庭那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魁圩街,西、西北臨那坡縣龍合鄉,南接大動村。全村共有16個自然屯,19個村民小組,334戶1546人,農村勞動力1010人,外出勞動力140人。耕地總面積107.8公頃,其中水田35.13公頃,旱地72.67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7公頃,林地面積464.9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51.46萬公斤,人均產糧332公斤,人均純收入1692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18戶70人,未解決飲水280戶1288人,未通路290戶1288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馱林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百色市右江區泮水鄉,西臨馱滿村,南接扶賴街,北連那多村。全村共有14個自然屯,12個村民小組,190戶893人,農村勞動力500人,外出勞動力234人。耕地總面積55.4公頃,其中水田21.4公頃,旱地34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62公頃,林地面積635.7公頃,糧食總產量27.7萬公斤,人均產糧310公斤,2008年,人均純收入1540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15戶66人,未解決飲水65戶323人,未通路65戶323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馱滿村 是魁圩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東靠馱林村,西臨布林村,南接扶賴街,北連那多村。全村共有8個自然屯,11個村民小組,136戶660人,農村勞動力557人,外出勞動力240人。耕地總面積45.47公頃,其中水田12公頃,旱地32.8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92公頃,林地面積76.2公頃。2008年,糧食總產量24.66萬公斤,人均產糧373公斤,人均純收入1342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為主。2008年底,全村未解決溫飽14戶57人,未解決飲水88戶469人,未通路88戶469人,民眾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