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馬

鬼馬

鬼馬原指主人死後遺留的馬或送葬儀仗中用紙紮的馬,在廣州俚語中意思類同於“機靈古怪”、“搞怪”,最貼近的詞條是“鬼怪”。

基本信息

詞語·鬼馬

【拼音】:guǐ mǎ
【注音】:ㄍㄨㄟˇ ㄇㄚˇ

詳細解釋

釋義:(1).原主人死後遺留的馬。
【出處】:唐,杜甫《草堂》詩:“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娛。”
釋義:(2).送葬儀仗中用紙紮的馬。
【出處】:清,吳嘉紀《送瑤兒》詩:“送瑤兒,出門闌,門外生死別,行人駐足觀。鬼馬在後,仙幢在前。”

方言俗語

廣州話俚語,意思類同於“機靈古怪”、“搞怪”,最貼近的詞條是“鬼怪”。
鬼馬也有神秘難測之意,有趣而難於估計,有所謂“鬼五馬六”,即詭秘之意。
用法:
佢地真系鬼馬,又生鬼,又靈活,使人開心。
唔好鬼鬼馬馬!我早知你靠唔住,小心。
來源:
鬼馬不是馬兒死了成鬼,是鬼脈一詞的音轉。鬼脈指隱秘的山脈。
又:鬼脈:謂脈像沉細有鬼氣,為將死之兆。鬼義有難於估計的意思,引申成為描寫詭秘、荒誕。
鬼馬電影是香港60-70年代時期主流。類似於後來的無厘頭,是無厘頭的啟蒙。《鬼馬師姐》、《鬼馬神偷》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