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資鄉

高資鄉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境西部,總面積51平方公里,境內礦藏資源豐富,種類較多,有待開採的有巢凰山的鈾礦,香山的石墨礦,天王山的石英砂;部分開採的有大理石、白雲石、白泥、紫泥等。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清初為鎮,清末建鄉,以後或稱鎮或稱鄉,境域也時大時小。1958年建高資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為鄉。位於江蘇省鎮江丹徒縣境西部,東接鎮江市潤州區,南鄰石馬鄉,西為句容縣,北與世業鄉隔江相望,總面積51平方公里,耕地20790畝。轄14個村民委員會,90個村民小組,7376戶,26817人,其中外僑加入中國籍的1人。另僑居國外的188戶、876人;居香港的46戶,151人。

具體情況

高資鄉的地勢南高北低,坡度較大,南部有巢凰山、雙頂山、天王山、香山、五洲山,總面積1.8萬畝;中為平原,北屬圩區。舊時山區大雨,山洪成災,大雨一過,田野龜裂;圩區坦蕩低平,水源充足,但江潮上漲,常遭澇漬,正常年份糧食年產200公斤左右。建國後,加固江港堤岸,沿香山開挖了4.5公里的環山河,山水可流入分洪河通江。修建了巢凰、北南窯、陳豐、均益、夾山5座水庫,排澇站20處。擁有大中型拖拉機5台,手扶拖拉機359台,排灌動力機械258台,有效灌溉面積1.6萬畝。1985年糧食總產量1035.76萬公斤,年均畝產637公斤,水稻單產465.5公斤,同1981年與石馬分社時比,分別增長30%、28%和40%。鄉辦林場1個,苗圃3個,茶場6個,淡水養殖場1個,村辦養殖場2個,年產茶1250公斤,水果1.12萬公斤,魚蝦151.2噸,家禽8.38萬隻,鮮蛋23.26萬公斤。林副業總產值399.74萬元。境內礦藏資源豐富,種類較多,有待開採的有巢凰山的鈾礦,香山的石墨礦,天王山的石英砂;部分開採的有大理石、白雲石、白泥、紫泥等。
鄉辦工業,60年代初建農具、服裝、製鞋3個廠。70年代中期發展較快。1985年有紡織、紡機、水泥等19個廠,總產值1323.26萬元,上交利稅156.83萬元,主要產品有自動換梭織機、外貿台鉗、針織內衣、毛滌、粗紡毛織品等。紡機廠被評為江蘇省先進集體,輕型台虎鉗遠銷歐美。村辦廠47家,總產值599.14萬元,上繳利稅40.22萬元。個體工業總產值71.74萬元。
1985年社會總產值4126.74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342.23萬元,農業總產值1053.26萬元,收益分配人均522.3元。
1979年被評為省計畫生育先進集體。1985年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先進集體。
1985年有國中5所及縣屬高資中學,教師106人,學生1602人;國小25所,教師130人,學生3162人;鄉醫院1所,醫護人員32人,病床30張。
鄉政府駐地高資鎮,宋時名高資村。因得長江水運之便,淳熙十二年(1185)即建驛館,並有高資鋪、酒坊。明時已成集鎮。滬寧鐵路橫貫東西,設高資火車站寧鎮公路穿過鎮內,鎮江公共汽車及開往灣山煤礦班車也在鎮內停靠,交通方便。原商業街街道狹窄,條石路面,1975年沿公路建商業新街,寬20米,兩邊人行道各3米,長1.28公里,瀝青路面,商業南移,老街漸廢。現有國營商店22個,集體商店6個,個體商販186個,縣、鄉屬駐鎮單位9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