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的靈魂

高貴的靈魂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選自中華活頁文選2004年第3期,由當代作家及學者周國平作,表達出自己對於靈魂生活的追求,不注重於物質生活。 同時此文也選自北京課改版初二語文第7課,第28頁。並收錄在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九課,56頁。

基本信息

全文欣賞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宇宙間任何東西都能致人於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 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人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我們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 要,但是,人的高貴卻在於他有靈魂生活。作為肉身的人,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惟有作為 靈魂的人,由於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才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

兩千多年前,羅馬軍隊攻進了希臘的一座城市,他們發現一個老人正蹲在沙地上專心研究一 個圖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羅馬軍人的劍下,當劍朝 他劈來時,他只說了一句話:"不要踩壞我的圓!"在他看來,他畫在地上的那個圖形是比 他的生命更加寶貴的。更早的時候,征服了歐亞大陸的亞歷山大大帝視察希臘的另一座城市 ,遇到正躺在地上曬太陽的哲學家第歐根尼,便問他:"我能替你做些什麼?"得到的回答 是:"不要擋住我的陽光!"在他看來,面對他在陽光下的沉思,亞歷山大大帝的赫赫戰功 顯得無足輕重。這兩則傳為千古美談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臘優秀人物對於靈魂生活的珍愛, 他們愛思想勝於愛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靈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顯赫的權勢更加高貴。

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甚於外在的物質財富,這是古往今來一切賢哲的共同特點。英國作家王爾德到美國旅行,入境時,海關官員問他有什麼東西要報關,他回答:"除了我的才華,什麼也沒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他擁有不能用錢來估量的藝術 才華。正是這位驕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訴我們:"世間再沒有比人的靈魂更寶貴的 東西,任何東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實,無需舉這些名人的事例,我們不妨稍微留心觀察周圍的現象。我常常發現,在平庸的 背景下,哪怕是一點不起眼的靈魂生活的跡象,也會閃放出一種很動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車旅行。列車飛馳,車廂里鬧哄哄的,旅客們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個少 女躲在車廂的一角,全神貫注地讀著一本書。她讀得那么專心,還不時地往隨身攜帶的一個小本子上記些什麼,好像完全沒有聽見周圍嘈雜的人聲。望著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輝中的安靜的側影,我心中充滿感動,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代。那時候我也和她一樣,不管置身於多么混亂的環境,只要拿起一本好書,就會忘記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經是一個作家,出過好幾本書了,可是我卻羨慕這個埋頭讀書的少女,無限緬懷已經漸漸遠逝的有著同樣純正追求的我的青春歲月。

每當北京舉辦世界名畫展覽時,便有許多默默無聞的青年畫家節衣縮食,自籌旅費,從全國各地風塵僕僕來到首都,在名畫前流連忘返。我站在展廳里,望著這一張張熱忱仰望的年輕的面孔,心中也會充滿感動。我對自己說,有著純正追求的青春歲月的確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

若干年過去了,我還會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車上的那個少女和展廳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們現在不知怎樣了。據我觀察,人在年輕時多半是富於理想的,隨著年齡增長就容易變得越來越實際。由於生存鬥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 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願他們仍然保持著純正的追求,沒有走上這條可悲的路。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作者簡介

周國平,當代學者,散文家。1945年7月25日出生於上海市。中共黨員。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著有多篇著作,其中《周國平文集》中的兩則寓言《白兔和月亮》被選入了國中預備年級教材,《落難的王子》被選入了國中一年級教材,以及《家》這篇散文被選入了初三教材。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是花季少年還是耄耋老人,都能從他的文字中獲得智與美的啟迪。

1945年7月25日出生於上海市

1950年在上海市紫金國小讀書

1956年在上海市成都中學讀國中

1959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學讀高中

1962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本科

1968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到湖南軍隊農場勞動一年半,然後分配到廣西資源縣工作,任縣委宣傳部理論幹事和縣委黨校教員

197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讀碩士研究生課程

1981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至今,開始時受聘為助理研究員

198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在職讀博士研究生課程,畢業後獲哲學博士學位

1988年受聘為副研究員

1994年受聘為研究員

2009年受聘為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字詞注意

高貴 靈魂 視察 赫赫戰功 無足輕重 千古美談 真愛 顯赫 權勢 甚於 古往今來 賢哲 報關 才華 起眼 跡象 全神貫注

課後習題

基礎知識

給加點的字注音。(6分)

1.

給加點的字注音。(6分)

卑鄙( ) 赫赫戰功( ) 平庸( ) 攜帶( ) 揣摩( ) 緬懷( )

作者認為“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下面哪些選項能體現“高貴”(a c d g h)(10分)

有知識 B. 有名望 C. 有理想 D.有高尚的道德 E. 有權力F. 有錢 G. 有思想 H. 有貢獻

能否將“高貴”改為“高尚”?為什麼?(4分)

1.

作者認為“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下面哪些選項能體現“高貴”(a c d g h)(10分)

2.

有知識 B. 有名望 C. 有理想 D.有高尚的道德 E. 有權力F. 有錢 G. 有思想 H. 有貢獻

3.

能否將“高貴”改為“高尚”?為什麼?(4分)

答: 。

請說說下面兩句話的含義。(8分)

(1)“不要踩壞我的圓!”

1.

請說說下面兩句話的含義。(8分)

2.

(1)“不要踩壞我的圓!”

答: 。

答: 。

語言表達

說話得體的是( )(4分)

A,爸,過來!給我講這道題! B. 別擋路,老太婆!

C.請同學們保持教室衛生。 D. 今天您為我們進行作文輔導,一定感到很榮幸。

仿照課文4~5兩段內容,圍繞在平庸的背景下“一點不起眼的靈魂生活的跡象,也會閃放出一種很動人的光采”寫一個小故事,不少於100個字。 (8分)

1.

說話得體的是( )(4分)

A,爸,過來!給我講這道題! B. 別擋路,老太婆!

C.請同學們保持教室衛生。 D. 今天您為我們進行作文輔導,一定感到很榮幸。

2.

仿照課文4~5兩段內容,圍繞在平庸的背景下“一點不起眼的靈魂生活的跡象,也會閃放出一種很動人的光采”寫一個小故事,不少於100個字。 (8分)

課內同步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有一回,我乘車旅行。列車飛馳,車廂里鬧哄哄的,旅客們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個少女躲在車廂的一角,全神貫注地讀著一本書。她讀得那么專心,還不時地往隨身帶的一個小本子上記些什麼,好像完全沒有聽見周圍嘈雜的人聲。望著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輝中的安靜的側影,我心中充滿感動,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代。那時候我也和她一樣,不管置身於多么混亂的環境,只要拿起一本好書,就會忘記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經是一個作家,出過好幾本書了,可是我卻羨慕這個埋頭讀書的少女,無限緬懷已經漸漸遠逝的有著同樣純正追求的我的青春歲月。

若干年過去了,我還會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車上的那個少女,揣摩她現在不知怎樣了。據我觀察,人在年輕時多半是富於理想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就容易變得越來越實際。由於生存競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願她仍然保持著純正的追求,沒有走上這條可悲的路。

畫橫線的“一片光輝”的內在含義是什麼?(6分)

1.

畫橫線的“一片光輝”的內在含義是什麼?(6分)

教案賞析

學習目標

1、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提倡人們在生活中應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

2、 理解文章的說理方法。

3、 學習議論文嚴謹的思路,緊密的結構。

教學構想

1、 整體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 把握文章嚴謹的結構。

3、 準確理解“靈魂”的內涵。

4、 課前了解並蒐集一些感動自己的人或事。

教學流程

(一) 交流預習情況。

1、 蘆葦(lú) 平庸(yōng) 赫赫(hè) 攜(xié)嘈雜(cáo) 沐浴(mù;yù) 緬懷(miǎn) 萎縮(wěi)2、 平庸:尋常而不突出; 平凡卑鄙:(語言,行為) 惡劣;不道德。

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無足輕重:無關緊要。 顯赫:(權勢、名聲等)盛大。

賢哲:賢明的人。 緬懷:追想(以往的事跡)。

(二) 導課:

1、 讓學生談談感動自己靈魂深處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課題“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2、 作者簡介: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出版各類著作二十多種,其中《人與永恆》、《守望的距離》、《妞妞——一個父親的雜記》《尼采——在世界的轉折點上》等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是當代具有號召力的學者、作家。(三) 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思考:

(1)文章提出怎樣的觀點?

(2)理出文章的思路。

2、 學生討論交流:這是一篇談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議論文。

文章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論點——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第二部分(第2、3段):列舉事例證明——“一切賢哲”都十分珍惜內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4、5、6段):以普通少女為例,說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著純正的追求。

第四部分(第7段):表達期望——祝願人們保持著純正的追求。

(四) 精讀課文,理解文章的說理方法。

1、 默讀課文,思考:文章如何將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的?

2、 學生討論、交流:

(1) 第二段,舉例阿基米德和第歐根尼進行說理。兩個例子的角度又各有側重,一是生命將被別人奪取的時候,一是在地位顯赫的人物要提供幫助的時候,這樣就豐富地展示了賢哲們靈魂的內涵。精要的議論揭示了所舉事例蘊涵的道理:在這些有著豐富內在世界的偉人面前,無論是奪取生命的屠刀,還是至高無上的亞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無足輕重,不屑一顧;在這些有著高貴靈魂的偉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無價值。

(2) 第三段舉一位作家的例子進行論證。它不是單純的舉例,而是把舉例和引用緊密相結合。既以王爾德本身的行為為例,又以他的名言為據。側重闡述獻身於文選藝術的人,總是把它們看做寄託自己靈魂的所在。

(3) 第五段先敘說一個少女在車廂中專心讀書的例子。

3、 總結:文章舉例注意選取事例的典型有力,注意事例的角度各有側重,事例的敘述突出重點,並且運用簡要的分析,將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合作探究

1、 學完課文,你覺得一個人靈魂的高貴體現在那裡?假如把“高貴”改為“高尚”,好不好?討論交流:一個人靈魂的高貴體現在:

A 有思想

B有豐富的精神財富

C有一種純正的追求

把“高貴”改為“高尚”不好。因為“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內容主要不是提倡一個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較高的審美趣味,“高貴”雖然也指人的品質,但說人的高貴,又不限於品質這一個方面,本文的“高貴”主要強調的是人要“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

2、 說說你在平時的生活中發現過的“動人的光彩”。(引得學生理解“動人的光彩”即能夠堅守住自己的靈魂。比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在物質的競爭中享有豐富的精神追求等。)

總結、拓展、練習

1、 文章運用舉例,引用等說理方法,說明了人的高貴在於靈魂的道理,提倡人們在生活中應該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

2、 練筆:從自己的記憶里,選取一則“會閃放出動人的光彩”的平凡事,字數150字左右

讀後感悟

1、一個人的高貴,不是體現在金錢、地位上,而是體現在一個人的靈魂、思想、品德上。我們要做一個靈魂上高貴的人。

2、善良行為可以使人的靈魂變得更加高尚,而高尚的靈魂可以使人做出更善良的舉動。

3、我覺得,一個人的高尚首先是心靈上的高尚,是由內而外的,而不是為了高尚而高尚的包裝。真正高尚的人,他的言行在別人眼中是高尚的,是令人讚賞的,但就他自己本身而言卻是覺得一切理所應當,是平凡的。這才是真正的靈魂上的高貴。

拓展延伸

面對苦難

周國平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能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絕症,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失敗。有些人即使在這兩方面運氣都好,未嘗吃大苦,卻也無法避免那個一切人遲早要承受的苦難——死亡。因此,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

我們總是想,今天如此,明天也會如此,生活將照常進行下去。

然而,事實上遲早會有意外事件發生,打斷我們已習慣的生活,總有一天我們的列車會突然翻出軌道。

“天有不測風雲”——不測風雲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禍福”——旦夕禍福是無所不包的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任何人不可心存僥倖,把自己獨獨看作例外。

人生在世,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難,世上並無絕對的幸運兒。所以,不論誰想從苦難中獲得啟迪,該是不愁缺乏必要的機會和材料的。世態炎涼,好運不過爾爾。那種一交好運就得意忘形的淺薄者,我很懷疑苦難能否使他們變得深刻一些。

我一向聲稱一個人無須歷盡苦難就可以體悟人生的悲涼,現在我知道,苦難者的體悟畢竟是有著完全不同的分量的。

人生的本質決非享樂,而是苦難,是要在無情宇宙的一個小小角落裡奏響生命的凱歌。

一種西方的哲學教導我們趨樂避苦。一種東方的宗教教導我們擺脫苦與樂的輪迴。可是,真正熱愛人生的人把痛苦和快樂一齊接受下來。

幸福的反面是災禍,而非痛苦。痛苦中可以交織著幸福,但災禍絕無幸福可言。另一方面,痛苦的解除未必就是幸福,也可能是無聊。可是,當我們從一個災禍中脫身出來的時候,我們差不多是幸福的了。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其實,“大難不死”即福,何需乎後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