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羊毛氨酸

高羊毛氨酸,蛋白質纖維的化學組成,隨纖維種類不同而有較大差別。

高羊毛氨酸

簡介

蛋白質纖維的化學組成,隨纖維種類不同而有較大差別。

蛋白質纖維中各種元素的含量為:(%)

碳49.0-52

氧17.8-23.7

氮14.4-21.3

氫6.6-8.8

硫2.2-5.4

灰分0.16-1.01

相關資料

羊毛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和類脂,它們分別占羊毛總量的97%和1%,脂肪、膽固醇、礦物質等的含量極低。理論上羊毛是蛋白酶的理想底物,但由於羊毛的複雜微細結構以及酶特有的催化專一性,並不是所有的蛋白酶對羊毛均具有減量活性。有活性的蛋白酶對羊毛的活性也是有條件的,即羊毛只有在一定的化學預處理前提下,某些蛋白酶才能顯示活性,這是羊毛的結構特點所決定的。

羊毛主要由鱗片層和皮質層組成,其中鱗片層僅占羊毛總量的10%左右,是羊毛改性的主要對象。鱗片層結構如圖1所示,由鱗片表層、鱗片外層和鱗片內層組成,各層又有其各自的微細結構。鱗片表層對化學作用相當穩定,在氯水中處理,由於鱗片外層中二硫鍵被氧化,形成了少量的水溶性蛋白,從而造成鱗片表層內外滲透壓之差,水份向里滲透,鱗片表層即會鼓起成囊,這就是著名的阿爾瓦登(Allworden)反應,因而,鱗片表層實際上是阿爾瓦登膜。鱗片表層這種結構很可能包覆著整個鱗片細胞,因為,有人[’]曾成功地分離了完整的鱗片細胞並使其顯示了同樣的阿爾瓦登反應。鱗片表層主要成份為蛋白質,朧氨酸含量僅占12煒(含量遠低於鱗片外層),但至今仍未能對其化學穩定性作出理想的解釋。最近有資料表明,在鱗片表層中存在著一種酞胺鍵交聯,結構如圖2所示,它的位置在膚鏈的谷氨酸殘基與另一條膚鏈的賴氨酸殘基之間,這種酞胺交聯不僅可能使鱗片表層具有穩定的耐化學性,同時也使其具有了較高的彈性伸縮性能,因為,酞胺交聯的鏈長是二硫鍵鏈長的兩倍。鱗片表層的表面含有一層規整的類脂層,厚度約為0.gnm圈,一般稱其為F層(結構如圖2所示),F層的主要成份為二十酸和二十一酸,其中18甲基二十酸為常見結構,它們和鱗片表層以脂鍵和硫脂鍵結構結合,由於該結構中脂肪酸的長碳鏈規整向外排列,是鱗片疏水的主要原因。鱗片外層根據脆氨酸的含量不同,可分為鱗片外A層(含有35寫的脆氨酸)和鱗片外B層(含有15%的朧氨酸),該層脆氨酸的交聯多,是工藝上某些分子擴散的障礙(如染料分子等)。鱗片內層朧氨酸含量僅為3%。化學穩定性相對較差,是蛋白酶較易作用的部位。穩定的耐化學性是生物體長期進化的結果,只有氧化劑或還原劑才能對羊毛鱗片特別是鱗片表層產生作用,因而在氧化劑或還原劑的作用下,使F層的類脂結構和二硫鍵得以破壞,酶分子對羊毛蛋白才具有可及度,同時也使酶水解能夠持續進行。因而,用蛋白酶對羊毛進行改性,前處理(氧化或還原)是必須的步驟,目前還未發現未經前處理即能對羊毛進行水解的蛋白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