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設計類十二五規劃教材·產品形態設計

(三)點的設計與套用 (一)體的分類 (三)產品結構與形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2月1日)
平裝: 16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7075962
條形碼: 9787307075962
尺寸: 28.2 x 20.8 x 1.2 cm
重量: 699 g

內容簡介

產品形態設計》內容簡介:產品設計涉及的內容較多,產品造型設計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它包括產品形態設計產品色彩設計兩個方面。本教材通過六個章節講述了在產品形態設計中的設計基礎、設計方法、設計定位等內容,重點闡述了現代加工技術的產品形態設計方法和傳統加工工藝的產品形態設計方法,以及相應的美學法則和材料在設計中的套用。產品的文化定位是產品形態設計的基礎,也是初學者難以把握的內容,在參閱了大量資料的前提下,本教材單獨用一個章節進行了分析。
產品形態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本教材結合作者二十多年的工業產品的設計經驗,強調了設計的綜合性、設計的定位和基礎知識的運用等幾個環節,每個章節有學習目的和任務,以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每個章節備有作業與思考題,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糾正“繪製效果圖是產品形態設計的最後結果”、“產品設計不需要了解產品製造和工藝部分”、“產品文化定位隨便”等錯誤觀點。本教材第五章學生可以自學完成。在每完成一個設計方案後,要求學生能運用設計手冊,選擇所使用的具體材料,說明選材的理由,養成腳踏實地的設計作風,形成系統的設計思想。

目錄

第一章 產品形態概述
一、形態分類
二、概念設計
三、自然形態
四、人工形態
五、產品形態的生成與發展
六、產品形態的設計定位
(一)工程條件對產品形態的影響
(二)市場切入口影響產品形態風格走向
(三)產品形態設計方法取決於產品的科技含量
(四)按產品使用要求構建產品操作形態
(五)運用美學法則完善整體形態
作業與思考題
第二章 產品形態設計基礎
一、點的特性及點的視覺效果
(一)點的特性
(二)點的視覺效果
(三)點的設計與套用
二、線的性格、語義及線的組成方式
(一)線的概念與分類
(二)線的性格
(三)產品形態設計中的線形排列
(四)產品形態設計中的線組設計
(五)線形的排列形式
(六)線的組合方式
三、面的語義及面的構成形式
(一)面的概念
(二)面的種類
(三)面的性格與情感
(四)面的構成形式
(五)特殊比例矩形的分割與轉換
四、體的語義及體的組成方式
(一)體的分類
(二)體的性格
(三)立體構成與類型
(四)立體構成材料形態
作業與思考題
第三章 構成產品形態的美學法則
一、統一與變化
(一)線的統一與變化
(二)面的統一與變化
(三)體的統一與變化
(四)色彩的統一與變化
二、對比與調和
(一)線形的對比與調和
(二)形態的對比與調和
(三)體量的對比與調和
(四)材質的對比與調和
(五)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三、節奏與韻律
(一)節奏
(二)韻律
四、對稱與均衡、穩定
(一)對稱
(二)均衡
(三)穩定
五、尺度與比例
(一)比例
(二)尺度
六、過渡與呼應
(一)過渡
(二)呼應
七、產品形態常用組合方式
(一)堆砌組合
(二)接觸組合
(三)連續組合
(四)漸變組合
(五)貼加組合
(六)疊合組合
(七)貫穿組合
作業與思考題
第四章 單元空間的產品形態構成
一、單元空間構成法
(一)產品總功能的分解
(二)最初單元空間的確定
(三)功能邏輯順序組合法則
二、產品結構分類
(一)整體框架結構
(二)單元空間組合形式
(三)連線構件
三、靜態單元空間的設計
四、動態單元空間的設計
(一)平面連桿機構
(二)凸輪機構設計與套用
五、連線構件的設計
(一)產品連線構件分類
(二)產品形態設計中動、靜態連線的套用
六、單元空間設計常見的問題
(一)單元空間與整體殼體框架構成
(二)整體純框架構成
(三)元器件、構件與整體外殼構成
(四)虛空間與整體殼體
(五)純殼體空間組合構成
(六)機構空間構成
(七)動、靜態空間混合構成
(八)產品形體設計中的比例設計
(九)協調與統一
作業與思考題
第五章 材料、工藝因素與產品形態
一、金屬材料及成形工藝
(一)常用金屬材料
(二)材料套用方法與形態
二、塑膠性能及成形工藝
(一)常用的工程塑膠
(二)塑膠的成形方法與套用
三、產品表面塗飾設計
(一)表面塗裝設計套用
(二)塗料表面裝飾性與套用
(三)表面電鍍設計套用
四、材料成形與產品形態
(一)常用材料工藝結構特性
(二)工藝結構對產品形態的限制
(三)產品結構與形態
作業與思考題
第六章 產品形態設計的文化定位
一、文化與產品形態的關係
二、文化差異與產品形態設計
(一)不同地域文化差異
(二)不同文化的價值取向
(三)不同文化的作用方式
三、仿生設計與產品形態定位
(一)仿生設計基本含義
(二)仿生設計分類
(三)仿生設計與產品形態定位
(四)仿人工形態設計
四、系列化與產品形態
(一)系列化設計的產生
(二)系列化設計的優勢
(三)系列化設計的類型
(四)總結
作業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