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教材:排球運動

作品簡介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包括《籃球運動》、 《排球運動》、《足球運動》、《武術》、《散打》、《跆拳道》、《女子防身術》、《健美操》、《體育舞蹈》、《健身健美》、《游泳》、《桌球運動》、《羽毛球運動》、《網球運動》、《戶外運動》、《體育保健與康復》等。《排球運動》為其中一冊,內容系統、全面。以運動項目練習促進學生健康為主線,融體育知識、健康知識、營養知識、體育文化於一體;以促進健康為目標,以和諧發展為追求,實現體育課程促進身體健康基礎上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的全面發展;以運動項目練習為手段,設計了針對增進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練習方案,使體育鍛鍊促進人的健康更具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體育與健康

第一節 健康概述

第二節 體育鍛鍊與健康

第三節 學校體育與競技運動

第四節 營養與健康

第五節 校園體育文化

第六節 奧林匹克運動

第七節 普通高等學校對體育教育的要求

第二章 排球鍛鍊與身體健康

第一節 排球鍛鍊與心肺功能

第二節 排球鍛鍊與彈跳能力

第三節 排球鍛鍊與移動能力

第四節排球鍛鍊與手臂揮擊能力

第五節排球鍛鍊與力量

第六節排球鍛鍊與柔韌性

第七節排球鍛鍊與靈敏性

第八節排球鍛鍊中易發損傷的治療與預防

第九節身體健康的測量與評價

第三章排球鍛鍊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心理健康的標準與保持

第二節排球鍛鍊與心理健康

第三節排球鍛鍊與應激

第四節增進心理健康的排球練習方法

第五節心理健康的測量與評價

第四章排球鍛鍊與社會適應能力

第一節排球鍛鍊與規範意識、創新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及價值觀念

第二節排球鍛鍊與個性形成、協作意識及人際關係

第三節排球鍛鍊與現代生活方式及民主意識

第四節排球鍛鍊與和諧氛圍營造

第五節排球鍛鍊與體育道德精神

第六節社會適應能力的測量與評價

第五章排球運動的發展演變

第一節排球運動的起源與傳播

第二節排球規則的演變與排球運動的發展

第六章排球鍛鍊的基本技術

第一節排球技術概述

第二節準備姿勢和移動

第三節墊球技術

第四節傳球技術

第五節發球技術

第六節扣球技術

第七節攔網技術

第七章排球的基本戰術

第一節排球戰術概述

第二節進攻戰術

第三節防守戰術

第四節基本戰術的練習方法

第八章排球競賽組織工作

第一節排球競賽的意義和種類

第二節排球競賽的組織工作

第九章排球主要競賽規則與裁判手勢圖解

第一節排球主要競賽規則簡介

第二節裁判員執行比賽的主要手勢圖解

第十章排球運動的觀賞

第一節排球欣賞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節排球欣賞的心理生理機制

第三節排球運動的評價

第四節如何觀賞排球運動

文章前言

世界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主要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一背景同時賦予高等教育新的歷史使命——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思想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和文化素質所構成的人才素質概念和人才培養要求,是指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關鍵,是推進我國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為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結合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實際,2002年8月,教育部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對體育課程的性質進行了重新定位,即體育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一、二年級)和選修課程(三、四年級和研究生),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內容。

《綱要》將體育課程主要使學生獲得運動知識、技術和技能以及增強體質,擴展到促進學生的生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強調體育課程的健康促進功能。

《綱要》從學生身體發展水平和興趣愛好的差異出發,將體育課程應達到的目標又分為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基本目標和符合有發展餘力的特長生的發展目標,倡導“三自主”教學組織形式,並對體育課程改革提出了具體的操作要求。

基於《綱要》對體育課程的指導思想、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和課程評價等方面的重新定位和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條件的現實狀況,我們組織編寫了這套教材。本套教材包括《籃球運動》、《排球運動》、《足球運動》、《武術》、《散打》、《跆拳道》、《女子防身術》、《健美操》、《體育舞蹈》、《健身健美》、《游泳》、《桌球運動》、《羽毛球運動》、《網球運動》、《戶外運動》、《體育保健與康復》等。

精彩書摘

一、體育鍛鍊與健康

體育鍛鍊對人類健康的促進作用已被無數事實和科學研究證實。它不僅僅改造著人的生物屬性,同時也改變著人的社會屬性。

(一)體育鍛鍊促進健康的社會學分析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體育已經演化成為一種具有獨立體系結構的文化形式,並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滲入社會的每一個細胞,並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從體育的社會學角度來看,體育發展必須與社會需求同步,必須承擔起促進人類健康的重任。因此,體育鍛鍊將為人類的全面健康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體育鍛鍊促進健康的體育學分析

世界衛生組織對身體適應能力——簡稱體適能(physicalfitness)的定義是:在應付日常工作之餘,身體不會感到過度疲倦,還有餘力去享受休閒及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

美國運動醫學會認為:體適能由健康體適能和技能體適能組成。健康體適能是與健康有密切關係的體適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發揮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不僅是機體維護自身健康的基礎,而且還是機體保證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降低慢性疾病危險因素出現的條件,主要內容包括有氧適能、肌適能、身體成分和柔韌素質。技能體適能是指與動作、舞蹈和體操等表現有關的運動技術能力,主要包括靈敏、平衡、協調、速度、爆發力和反應時等。技能體適能一般受遺傳的控制,是從事各種運動項目的基礎。

有研究證明,任何健康的人都具有一定的體適能;而若保持一定的體適能必須經過適當的體育鍛鍊才能獲得。

一般來說,個體對體適能的要求與其活動的目的有關。例如,運動員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長期、大強度的運動訓練,才能增強其技能體適能,提高運動競技水平;而普通人只需進行一般性的身體活動或適量的體育鍛鍊即可維持健康體適能。

1.與人體健康有關的體適能

(1)有氧適能:是指人體攝取、運輸和利用氧的能力,是人體最基本的工作能力,即人們日常生活、生產勞動指中持續活動的能力。有氧適能對於氧氣和營養的分配、體內垃圾的清除具有重要的作用。人體在進行長時間、低強度活動時,如步行、慢跑及各種勞動和活動均與自身有氧適能密切相關,在耐力性運動中有氧適能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氧體適能對提高人體的適應能力和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