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世界盃賽

高爾夫球世界盃賽高爾夫球世界盃賽(World Cup of Golf)為每年舉辦一屆世界高爾夫球最高水平的一項賽事,是國際四大賽事中唯一代表國家和地區參賽的男子隊際賽。

賽事簡介

高爾夫球世界盃賽(World Cup of Golf)為世界高爾夫球最高水平的一項賽事,是國際四大賽事中唯一代表國家和地區參賽的男子隊際賽,由國際高爾夫職業巡迴賽聯盟認可和組織。每年舉辦一屆。現在該賽事稱為歐米茄觀瀾湖世界盃(Omega Mission Hills World Cup)。
 首屆高爾夫世界盃於1953年舉行,不過當時的名稱不叫世界盃,而是“首屆加拿大杯暨國際高爾夫錦標賽”,當時規模較小,只有7個國家參賽.此後,它逐漸成長為高爾夫世界最偉大的賽事,共有28個國家和地區各派出兩名選手,在全世界最好的球場上爭奪至高無上的榮譽.直到1967年,這項賽事才正式更名為“世界盃”,並在2000年成為世界高爾夫錦標賽的一員。
首屆高爾夫世界盃之所以能夠在蒙特婁舉行並不是一個巧合,加拿大杯暨國際高爾夫錦標賽是約翰·傑· 霍普金斯先生智慧的結晶。他的名字也因此被刻在冠軍獎盃上。霍普金斯先生堪稱“國際高爾夫之父”。 他是General Dynamics公司及其分公司Canadair的創始人和主席,隨後又創立了加拿大杯。
做為高爾夫球員,霍普金斯雖然擁有強勁的開球,但是以職業球員的標準評估,他算不上一位優秀的球手。不過他對高爾夫這項運動的熱情卻是令人嘆服。約翰·霍普金斯於1893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生,父親是位傳教士。從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後,1916年他又進入哈佛大學繼續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加入了海軍預備役部隊。戰後重返哈佛,繼續完成自己的法學學位。
畢業後霍普金斯在紐約和洛杉磯都做過律師,之後創立了General Dynamics公司,並擔任公司主席,該公司負責研製了第一艘核潛艇。
對高爾夫充滿熱忱的他於1952年在紐約創立了國際高爾夫協會,口號是“通過高爾夫加強國際友好交流”。
細數高爾夫世界盃冠軍榜,已有無數偉大的名字被鐫刻在這榮耀的史冊上:彼得·湯姆森和克爾·納哥爾(澳大利亞,1954年)、本·侯根和桑姆·史立德(美國,1956年)、四次冠軍獲得者傑克·尼克勞斯和阿諾·帕爾默(美國,1963年,1964年,1966年,1967年)、加里·普萊爾和哈洛德·亨寧(南非,1965年)、泰格·伍茲和大衛·杜瓦爾(美國,2000年),丸山茂樹和伊澤利光(日本,2002年)、伊梅爾曼和薩巴蒂尼(南非,2003年)、保羅·卡西和盧克·唐納德(英國,2004年)。
在最初的兩屆比賽中,來自阿根廷的羅伯托·德文森佐與安東尼奧·希爾德拉合作奪得首屆賽事的冠軍。1954年,比賽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澳大利亞隊的彼得·湯姆森和克爾·納哥爾最終獲得了冠軍。
1955年,第三屆比賽來到了霍普金斯先生的祖國-美國華盛頓特區哥倫比亞舉行,東道主國美國隊第一次奏凱,為他們贏得比賽的是愛德·佛格和奇克·哈伯特。
1956年,加拿大杯暨國際高爾夫錦標賽走入第四個年頭並移師至英格蘭最傳統、最著名的球場之一溫特沃斯俱樂部。賽事才首次令全球為之喝彩。
湧進塞雷郡俱樂部的觀眾之多史無前例,大家目睹了本·侯根和桑姆·史立德為美國奪冠的過程。滿心歡喜的霍普金斯先生驕傲的宣布:“這個賽事已經成熟了。”
霍普金斯一生的夢想即將實現,他曾經說到:“高爾夫是一種文明,同時也是一種文明的遊戲,是鄰裡間的最好遊戲。它具有最高的道德規範卻又不失趣味。”
雖然在當今成功代表一切的社會上,他的口號聽起來就像是陳詞濫調,不為人所動,但是霍普金斯始終相信他可以通過高爾夫這項運動能夠為世界和平有所作為。 “我希望能通過這項賽事的精神將所有人團結起來,”霍普金斯先生說:“成千上萬,或者至少會有數百萬的觀眾,在觀看球員比賽時,必定能夠體會到那種將所有國家聯繫起來的紐帶,它們都有共同之處。”
1955年前往日本出差時,他選定了東京的霞關鄉村球會作為1957年賽事的舉辦地。日本組合中村和小野奪得冠軍,在高爾夫歷史上書寫了新的一頁。然而不幸的是,霍普金斯先生沒能看到這一天,此前他已經去世。
1967年,這項賽事更名為世界盃。2000年,它成為了世界高爾夫錦標賽的一員。2001年,世界盃重回日本,在日本御殿場太平洋俱樂部舉行,產生了史上最為引人注目和激動人心的延長賽,共有四支隊伍爭奪冠軍獎盃。最終由雷蒂夫·古森和恩尼·埃爾斯合作打敗紐西蘭,丹麥和美國,為南非贏取再一次的勝利。
其後,2002年的冠軍獎盃由日本隊摘得,2003年南非再次獲得勝利,而2004年英格蘭拿下了他們的第二座世界盃獎盃。2005年輪到威爾斯的組合布拉德利·德雷奇和史蒂芬·多德舉起了獎盃。2006年巴貝多的冠軍是德國老少配馬塞爾·西姆和伯納德·蘭格。而2007年則由蘇格蘭的科林·蒙哥馬利和馬克·沃倫奪得獎盃。
2007年,世界盃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國際高爾夫職業巡迴賽聯盟宣布歐米茄成為全新冠名贊助商,並連續贊助12年,而賽事定居中國的觀瀾湖高爾夫球會直至2018年。而此項由國際高爾夫職業巡迴賽聯盟組織的賽事,不再是世界高爾夫錦標賽的一員。
在超過50年的時間裡,已有14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獲得過這個約翰·霍普金斯的獎盃。從個人來說,奪冠最多次數的記錄由傑克·尼克勞斯和阿諾·帕爾默共同保持——6次。其中他倆搭檔的有4次。二十世紀最後一個十年的主宰是美國雙雄弗雷德·卡普雷斯和戴維斯·拉夫三世。他們並肩作戰,總共贏得四場勝利,追平了尼克勞斯和帕爾默的紀錄。事實上,他們贏得的四場勝利是1992年到1995年連續奪取的。
霍普金斯為高爾夫運動留下的遺產是無價的。美巡賽的專員芬臣說過:“高爾夫世界盃在高爾夫界擁有受人尊重的地位,它為高爾夫運動在世界各地的推廣已經做得足夠多了。”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世界盃得到了那些意識到這一賽事的重要性和價值的總統和總理們的支持,世界盃一直在團結各國人民、打破隔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957年幫助將世界盃賽事帶往日本的Matsutaro Shoriki和霍普金斯有著同樣的信念,他簡單歸納到:“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學著怎么跟別人合作比賽,那么他們都會明白怎樣才能與別人相處的更好。”
多年來,國際高爾夫協會的董事會都由在商界和高爾夫界都享有盛譽的人組成。其成員包括:主席莊念龍(Jonathan S. linen,前美國運通主席顧問)、迪恩·碧曼(Deane R. Beman,美巡賽前專員)、J.B.莫科(J. B. McCoy,美國第一銀行退休主席)、比爾·索德斯(Bill Souders,施樂前執行副總裁及總監)以及提姆·芬臣(Tim Finchem, 現任美巡賽專員)

高爾夫球世界盃賽與中國

1995年,高爾夫世界盃首次登入中國,一度使高爾夫球運動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國掀起了熱潮。那一年,中國隊首次參加世界盃;那一年,代表中國參賽的張連偉和程軍,獲得了並列第27名的成績。2007年,歷經12年之後,經觀瀾湖與國際高爾夫職業巡迴賽聯盟再立盟約,高爾夫世界盃再次回到中國,並由歐米茄冠名贊助這項賽事,將在觀瀾湖高爾夫球會連續舉辦12屆。
 世界盃回歸中國當年,國際高爾夫職業巡迴賽聯盟的一位官員稱,將高爾夫世界盃舉辦權再次交給中國,將有助於高爾夫這項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
2007歐米茄觀瀾湖高爾夫球世界盃賽25日在深圳觀瀾湖奧拉沙寶球場結束。由張連偉、梁文沖組成的中國隊以低於標準桿17桿的總成績並列第十一名,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隊在世界盃賽歷史上的最佳成績。

入選資格

本年度世界盃決賽的前20名可以直接進入下一年度的決賽,另外每年將在兩個不同國家或地區舉行預選賽,其前4名可以獲得該年度決賽的席位,主辦國的代表隊可以直接進入決賽,其餘決賽席位由國際高爾夫球協會決定。

數據統計

勝出次數最多的國家及地區
美國 - 23次
南非 - 5次
西班牙 - 4次
澳大利亞 - 4次
加拿大 - 3次
愛爾蘭 - 2次
日本 - 2次
英格蘭 - 2次
威爾斯 - 2次
德國 - 2次
瑞典 - 2次
阿根廷 - 1次
中國台北 - 1次
蘇格蘭 - 1次
參賽次數最多的國家
美國 - 54次
英格蘭 - 54次
澳大利亞 - 54次
阿根廷 - 53次
德國 - 52次
加拿大 - 51次
勝出次數最多的組合
傑克·尼克勞斯 / 阿諾德·帕爾默 - 4次
費雷德·卡波斯/ 大衛·拉夫三世 - 4次
勝出次數最多的組合球員(與不同球員組隊)
阿諾·帕爾默 - 6次
傑克·尼克勞斯 - 6次
桑姆·史立德 - 4次
大衛·拉夫三世- 4次
費雷德·卡波斯 - 4次
個人賽勝出次數最多的球員
傑克·尼克勞斯 - 3次
勝出桿數優勢最大的組合
厄尼·埃爾斯/韋恩·維斯特納- 18桿
桑姆·史立德/本·侯根- 14桿
參賽次數最多的球員
讓·加萊德(Jean Garaialde) - 25次
參賽年齡最大的球員
弗洛里·范多克(Flory Van Donck,比利時) - 67歲
參賽年齡最小的球員
馬克·沃克(Marko Vovk,南斯拉夫) - 15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