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火山

1982年初,高火山參加了風雲一號衛星測控系統的總體設計與試驗,以全部精力投入了科技攻關的第一線。 C星發射成功之後,高火山擔任了風雲一號衛星副總指揮並主持風雲一號衛星研製工作。 可高火山哪有時間休息,他還要負責風雲一號D星及後續任務的工作。

面對茫茫宇宙、燦爛星空,人們常常浮想聯翩。記不清有多少回了,每當高火山情不自禁地仰望廣袤的太空時,心裡總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他知道,那是因為他在太空中傾注了太多的心血、太多的汗水。近十多年來,他與風雲一號衛星前總指揮項家楨、總設計師孟執中以及科技人員一起,經過精心培育、播撒,已把4顆風雲一號衛星送上了太空。那一顆顆凝聚著科技人員智慧和心血的衛星,有的未完成使命便飄然而去,有的超齡服役仍寶刀未老,正是它們在時時牽扯著他的心。
作為衛星總指揮,高火山像熟悉親生兒子一樣熟悉風雲一號、風雲三號衛星,每個節點、每個環節,他都了如指掌。風雲一號、風雲三號衛星最令他魂縈夢繞。

一生鍾愛風雲衛星

改革開放前夕,風華正茂的高火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被譽為“工程師搖籃”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進入無線電信息工程專業深造。在知識的海洋中他勤奮地暢遊,修完了大學本科的全部課程。
20世紀80年代初,高火山來到了他夢寐以求的衛星總體單位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509所,參加了風雲一號01批氣象衛星研製,成為當時這家單位向衛星研製領域最高水平衝刺中最年輕的知識分子之一。
1982年初,高火山參加了風雲一號衛星測控系統的總體設計與試驗,以全部精力投入了科技攻關的第一線。高火山憑藉堅實的知識基礎和長期的實際工作經驗,對已有的衛星測控系統進行了最佳化設計,出色地完成了這個項目,獲得了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他連續兩次參加了風雲一號衛星發射,其中1988年A星的首發成功,填補了我國極軌氣象衛星的空白。20世紀80年代,高火山在衛星研製領域已嶄露頭角。
1998年,高火山參加了風雲一號C星研製。此時他擔任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主管衛星型號的科研三部副部長,協助型號總指揮主管風雲一號衛星的研製與調度工作。他對型號任務進行了周密計畫,精心組織,合理調度,及時協調,保證了型號任務的順利進行。1999年5月10日,風雲一號C星發射成功,至今已在軌穩定運行超過7年,成為我國對地觀測衛星中在軌穩定運行時間最長的衛星。風雲一號C星發射成功作為國家大事記銘刻在中華世紀壇上。
C星發射成功之後,高火山擔任了風雲一號衛星副總指揮並主持風雲一號衛星研製工作。在衛星研製過程中,他始終把提高衛星可靠性和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嚴格加強對衛星研製全過程的質量控制與管理,確保了風雲一號D星發射成功。至今,D星已在軌穩定運行4年多,超過了2年的工作壽命要求。2000年,高火山擔任了風雲三號衛星總指揮。風雲三號衛星是我國目前對地觀測衛星中裝載有效載荷最多的一顆衛星,衛星精度要求高,技術複雜,研製工作困難重重。高火山曾在一次動員會上,豪情滿懷地表示了“一生鍾愛風雲衛星,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決心。近幾年來,高火山與全體科技人員一起,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關鍵技術難題:2002年底,完成了風雲三號衛星方案的研製;2005年11月,完成了風雲三號衛星初樣研製;2005年12月,風雲三號衛星順利轉入正樣研製。

樸實務實紮實全為成功

衛星研製,是一項技術十分複雜而又耗資巨大的系統工程,工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使無數人的辛勤和智慧付諸東流。高火山作為一名行政指揮員,深深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他時時刻刻把周總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教誨銘記在心,從產品設計、生產到驗證試驗,每一步、每一次,他都一絲不苟,嚴格把關。
一次,某單位研製的衛星太陽帆板驅動裝置出現問題後,高火山寢食不安。他不顧身體不適,和總設計師孟執中一起帶領有關技術人員奔赴蘭州、南京、北京等地的協作單位。一到目的地,他們顧不上安頓就直奔協作單位找分管領導和科技人員,共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之後還幫助協作單位從技術、工藝、管理、質量、人員等方面找出薄弱環節,制定整改措施。直到找準問題,完善措施,消除現象,高火山他們才休息。高火山嚴格抓質量,對出現問題一抓到底、不留任何隱患的工作作風,使協作單位幹部職工深為感動。
由於我國電子工業基礎薄弱,較長時期以來,我國部分電子元器件產品的質量始終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而衛星使用的元器件,其質量要求極其苛刻。為確保衛星長壽命、高可靠,必須首先確保元器件的高質量。風雲一號A星、B星升空不久相繼“夭折”,深深地刺痛了科技人員的心,他們在當時的衛星總指揮項家楨、總設計師孟執中帶領下,從風雲一號C星開始,始終把提高衛星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與性能指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元器件選擇、單機應力篩選、環境試驗、高溫老煉試驗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他們剔除元器件中的早期失效產品,提前暴露產品存在的薄弱環節和質量隱患,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提高衛星產品的可靠性。尤其是在風雲一號C星上首次提出了衛星出廠前進行整星通電老煉試驗的概念,為以後其他衛星研製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高火山接任風雲一號衛星總指揮後,不僅繼承發揚了前輩良好的工作作風,而且十分注重元器件質量管理,以此作為突破口,全面提升衛星型號質量管理水平,使衛星元器件等產品質量在原有基礎上大為提高。
高火山和科技人員一起,在風雲一號衛星研製過程中始終以長壽命、高可靠為目標,設計中充分分析影響衛星可靠性的各種因素,找出薄弱環節,採取各種可靠性設計手段,有效地提高星上各系統和單機的可靠性。其中,重點是提高接口的可靠性,消除關鍵部位的單點失效故障。為此,科技人員對元器件質量、防環境污染、抗空間粒子輻照效應、電磁兼容性等採取了一系列技術措施,並進行充分的地面驗證和可靠性增長試驗,從而提高了衛星的壽命和可靠性。
風雲一號衛星首次實行的衛星出廠前一個月進行整星通電老煉試驗,對提高衛星質量、不帶問題出廠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風雲一號C星在整星老煉試驗的第一個星期,就暴露出了兩個質量問題,如不及時排除,衛星上天后就不能正常工作。高火山他們及時提出了應對措施,並按“雙五條”要求進行歸零,終於排除了故障,確保了衛星的可靠性。
高火山十分注重發揮老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前幾年,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某研究所一位從事元器件專職工作幾十年的老專家退休了,高火山慧眼識寶,聘請他為風雲三號衛星元器件質量管理員,協助處理元器件質量問題,把好元器件質量關。這在當時八院多個衛星型號中是沒有過的。這位老專家兢兢業業地工作,做到了守土有責,為提高風雲三號衛星研製質量作出了貢獻。
與高火山一起工作的科技人員說:“高火山工作風格有‘三實’,即樸實、務實、紮實。”高火山講話從不轉彎抹角,直截了當地講出問題的實質,看似不給人面子,其實是幫助人家找準問題,早點解決問題,並且確保今後不出類似差錯。
高火山平均每周至少有4天以上時間是在研製現場度過的。50多歲的人了,乾起工作來不分白天和黑夜,真有一股子拚命三郎的精神,許多年輕人都難以跟上他的工作節奏,也難以承受他那樣的工作強度和壓力。

稱職的衛星總指揮

作為衛星總指揮,高火山從不以專家和領導自居,處處謙虛謹慎,平等待人。他把自己置身於科技人員之中,不時地從科技人員中汲取營養。他總是說:“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是有限的,在第一線工作的科技人員比我更有發言權。”他非常注重深入基層、深入研製第一線,了解情況,掌握動態,發揚民主,耐心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高火山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會謙虛地向別人請教。別人向他請教問題,他總是耐心地予以解答。人們有問題願意向他請教,有話願意同他說。
“風雲三號”項目辦編制了型號管理與質量控制等檔案,當檔案草稿送給高火山審閱時,他戴上眼鏡,逐字逐句地仔細閱讀,還不時地找有關人員共同探討,在草稿空白處認真修改,填上具體的修改意見。項目辦人員沒有想到,高火山修改的文字竟然比草稿本身文字還要多。
高火山對青年人更是傾注了老科技人員的拳拳之心。個別青年骨幹由於收入偏低等問題,準備跳槽外出謀高薪工作。高火山獲悉後,心急如焚。因為他知道,這些青年都是型號研製的主力,如離職勢必給風雲三號衛星的研製工作帶來許多困難和影響。高火山找他們一一談心,了解情況,並開導他們:能參與國內目前技術創新最為集中的風雲系列衛星的研製,本身就是一次難得的機遇;為這顆衛星作出青年人的貢獻,更是一生中值得自豪的事;航天人的成就感、自豪感是其他行業所不能比擬的。高火山還找到他們所在部門的領導,如實反映這些年輕人的想法和後顧之憂,並協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穩定了隊伍,保證了型號任務的順利進行。
高火山還注重提高青年科技人員的專業素質,只要有合適的機會,他總會提供條件,讓青年人多學習知識,多掌握技術本領。“風雲三號”項目辦有一名青年調度是從其他部門調過來的,工作熱情很高,但缺乏系統管理培訓。在任務繁忙的情況下,高火山通過合理安排,選派他到北京參加了為期1個月的項目管理師培訓,這名青年調度不負厚望,認真學習,勤于思考,順利地拿到了結業證書。後來,在高火山的關照下,他還參加了國防科技工業項目管理高級論壇研討會,通過學習交流,獲益匪淺。
高火山尊重科技人員,他把孟執中總設計師視為自己的良師益友,工作中經常與他交換意見,聽取技術見解。早在風雲一號衛星研製初期,孟執中與原先的總指揮項家楨就形成了“黃金搭檔”。後項總因病不幸去世,高火山臨危受命,走馬上任,擔任風雲一號D星總指揮。孟執中說,由於高火山是從衛星總體所的技術員一步步走上衛星型號總指揮崗位的,他對基層單位的基礎質量管理、計畫落實的瓶頸等問題比較了解,甚至比這些崗位的具體工作人員還要了解得多、了解得深,因而容易從技術、質量、進度、經費等方面找準薄弱環節,抓問題能抓到關鍵,解決問題能出高招。經過幾年的搭檔,孟總高興地說:“高火山工作主動性很強,工作安排有條有理,考慮問題周到細緻,是一名稱職的衛星總指揮。”

一切為了衛星

長期的忘我工作,使高火山積勞成疾。但他仍然一心撲在衛星研製指揮崗位上,置個人健康於不顧。
1998年,風雲一號A星、B星沒有達到設計壽命而遇到挫折。面對挫折,面對國內外的壓力,高火山冷靜而理性:“風雲一號衛星填補了國內空白,屬於高科技領域,在它取得成功的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失利在科技領域並不罕見,重要的是如何從失利中吸取教訓,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從而獲得成功。”高火山和同事們圍繞設計、生產、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反思,採取了一系列保證衛星質量的措施,並逐項予以落實。
在研製風雲一號C星時,科技人員憋足勁,一心想打翻身仗。高火山當時作為院主管衛星型號的科研三部副部長,不僅要協助型號“兩總”提高設計質量、把住源頭關,而且要針對型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現象,敦促有關方面制定規範,消除管理隱患。他經常深入廠所,協助分析問題、查找原因、認真整改。在風雲一號C星臨出廠前的一段日子裡,他常常工作到晚上11點鐘才想起回家。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感到體力嚴重透支的高火山飯吃不下去,覺也睡不香。累了,他就買來西洋參含片,放入口中強提精神,堅持工作。
衛星終於出廠了,稍鬆口氣的他又跟隨風雲一號C星試驗隊趕赴發射場,執行發射任務。試驗隊出發前,高火山發現自己咽部時常有異物感,咳不出,咽不下,他簡單地吃點藥,就上了去發射場的專列。沒想到,一天后,高火山咽部灼熱、發癢、刺痛,並時有聲音嘶啞。他用足氣力講話但聲音卻很輕,而且吞咽困難。在專列上開會時,他把自己講話聲音調節到最高,儘量使聲音洪亮,以便讓坐在最後排的隊員都能聽到。到了發射場後,高火山克服咽炎病痛指揮隊員們做發射前的準備工作。領導勸他去醫院治病,他顧不上,一心撲在工作崗位上。在衛星即將發射的前夕,高火山急性咽炎發展成了慢性咽炎,光吃藥打針已不起作用了。圓滿完成發射任務後,高火山欣喜若狂。
回到上海後,醫生告訴他,急性咽炎如不及時治療,很快就會發展成為慢性咽炎,還會以此為突破口,損壞聲帶,引起其他呼吸器官發炎,甚至爆發全身疾病。針對高火山慢性咽炎的嚴重程度,多家醫院的醫生不約而同地開出了長病假單子,建議他少講話,臥床修養幾個月。可高火山哪有時間休息,他還要負責風雲一號D星及後續任務的工作。高火山為治療慢性咽炎前後花去2萬多元,但始終無法根治,直到現在,他講話時間稍長一些,咽部就會幹癢,並引起乾咳。高火山時常對人說:“只要能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多做工作,多發射幾顆長壽命、高可靠衛星,我就是拼了命也值得。”
高火山生活不大浪漫,但處處透著真情實意。
年邁的老母親病重期間,高火山在上海指揮著風雲一號系列衛星的研製,實在抽不出時間回湖北老家看看,就時常打個電話問候關心一下,囑咐親戚朋友代為照顧。十多年來,高火山很少回家看望老母親,偶爾回家一聚,就為老母洗涮、換藥、看病,給老母做可口飯菜,然後又匆匆忙忙地趕回上海。老母去世,他強忍著心中悲痛回湖北料理後事,沒有向院裡任何人說起家中不幸。對年邁的父母親,高火山有著深深的內疚。
高火山欠自己寶貝兒子的同樣也很多。2004年兒子高考前夕,風雲三號衛星初樣研製進入關鍵時期,原先答應幫助兒子輔導功課的高火山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常常工作到深更半夜才回家。連續幾個星期都是這樣忙忙碌碌。在高火山忙著要去工作時,妻子、兒子常常說的話就是:“去乾你的風雲衛星吧!”而高火山留給父母親和妻子、兒子最大的安慰,是一本本記載著貢獻與光榮的榮譽證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