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瀨船(日漢對照)

內容介紹

短篇小說《高瀨舟》屬於作者所謂“脫離歷史”的歷史小說。作品寫一個犯人在囚船上講述自己的經歷。他的弟弟不堪貧病折磨,自刎未死,他在弟弟的懇求下幫助弟弟結束了生命,因而被判罪流放。他認為囚徒的生活比他原來的境遇還優越,所以處之泰然,這就更加深入地揭示了封建幕府時期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慘狀。 日本大文學家森鷗外在其創作後期,放棄了反映社會現實題材的文學創作,獨闢蹊徑傾心開創了日本歷史小說創作的先河。《高瀨舟》就是其中一篇有名的反映歷史與現實的矛盾衝撞,宣揚超逸脫俗思想的短篇小說。本文嘗試從悲劇美學角度,對文學敘事中對人的不幸遭遇、悲劇主人公的抗爭行為以及潛在的精神超越這幾個基本要素在作品所體現出的悲劇美進行分析。

作者介紹

森鷗外(1862~1922) 日本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
本名森林太郎,號鷗外,別號觀潮樓主人、鷗外漁史。1862年7月9日生於日本石見(今島根縣)鹿足郡一藩主侍醫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國學、漢學和蘭學(江戶時代中期以後由荷蘭傳入日本的西方學術)教育。1882年畢業於東京第一大學醫科學校,曾任陸軍軍醫。1884年赴德國留學,廣泛涉獵歐洲古今名著,深受叔本華、哈特曼的唯心主義影響,哈特曼的美學思想成為他後來從事文學創作的理論依據。1888年回國,歷任軍醫學校教官、校長、陸軍軍醫總監、陸軍省醫務局長等職。晚年擔任過帝室博物館館長、帝國美術院院長職務。1922年 1月19日逝世。 森鷗外留學歸來,以啟蒙家的姿態開始文學活動。他翻譯西方著名作家歌德、萊辛、易卜生等人的作品,同時創辦《柵草紙》等文學刊物,介紹西方美學理論,開展文藝批評,並致力於戲劇改良、詩歌革新活動,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產生過較大的影響。1890年發表的處女作《舞女》,連同他的《泡沫記》和《信使》被認為是日本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之作。《舞女》的主人公是一個留學德國的日本青年官吏,為了追求個性解放和純潔的愛情,他曾愛上一個德國窮舞女,但在日本專制官僚制度和封建道德的壓力下,終於遺棄了她,釀成愛情悲劇。作品反映了個性解放的要求與社會現實的矛盾,最終卻與現實妥協。一般認為它是日本近代文學初期的代表作品。 1910年前後,森鷗外寫了《青年》、《雁》等取材於現代生活的小說。《雁》是作者這一時期創作的藝術成就較高的作品,描寫明治年間一個貧苦的少女淪為高利貸主的情婦;她渴望擺脫這種屈辱的境地,暗自愛上一個每天從門前經過的大學生,但由於一個偶然的原因,失去了表白愛情的機會,她追求幸福的努力終於化為泡影。作者懷著同情寫出一個普通婦女的不幸,但卻把這種不幸歸結為偶然性的惡作劇,最後用一隻碰巧被飛石擊斃的雁來象徵她的命運。日本評論家認為,作品的心理刻畫細膩,人物、場景描寫逼真。 1910年日本政府製造了所謂“大逆事件”,加強了對思想文化界的專制統治,森鷗外開始轉向歷史小說的創作。他把自己的歷史小說分為“遵照歷史”和“脫離歷史”兩類。前者完全依據史料寫作,後者則藉助歷史事件的描述來表達作者的理想和信念。第一篇歷史小說《興津彌五右衛門的遺書》,讚美武士殉死行為。但緊接著創作的同一題材的短篇小說《阿部一家》,卻客觀地抨擊了這一封建道德行為。阿部一家由於未被允許為藩主殉死而受到歧視,終致滿門被殺戮,揭示了封建殉死制度的虛偽、腐朽和慘無人道的實質。這兩篇傾向不同的作品反映了作者世界觀上的矛盾。短篇小說《高瀨舟》屬於作者所謂“脫離歷史”的歷史小說。作品寫一個犯人在囚船上講述自己的經歷。他的弟弟不堪貧病折磨,自刎未死,他在弟弟的懇求下幫助弟弟結束了生命,因而被判罪流放。他認為囚徒的生活比他原來的境遇還優越,所以處之泰然,這就更加深入地揭示了封建幕府時期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慘狀。 作者晚年埋頭於史料的考證,也寫過幾部人物傳記,如《澀江抽齋》等。所傳人物多為專心學術、不問世事的學者,表現作者晚年企圖擺脫世俗的心境。 森鷗外的作品側重於體現他的倫理道德觀,反映了明治時期上層知識分子思想上的矛盾。早期作品文筆優美,抒情氣氛濃郁。後期大多數作品,特別是歷史小說,往往採取冷峻客觀的筆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