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研究中心

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研究中心成立於2011年,是中南民族大學直屬的跨學科、跨院系的綜合性研究機構,經湖北省教育廳批准的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概況

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研究中心成立於2011年,是中南民族大學直屬的跨學科、跨院系的綜合性研究機構,經湖北省教育廳批准的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依託學校學科優勢和科研資源,整合社會各方資源開展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的理論和實務研究,在提供高校風險預警防控實施動態、專項數據、本土案例、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研究報告等信息的同時,組織高校風險預警防控專題研討會,積極為政府、高校及社會提供決策研究、諮詢服務、戰略規劃以及人才培訓等,一方面為政府相關部門完善高校風險預警防控標準體系,推動高校風險預警防控規範實施提供政策建議,另一方面為國內高校有效進行風險管理,提高高校風險管理水平提供理論支撐,最終搭建一個良好的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理論與實務研究和交流的高端平台,實現理論研究、諮詢建議和服務實踐三者有機的結合。

學術團隊

中心自成立至今,學術隊伍結構不斷最佳化,科學研究碩果纍纍,社會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已基本凝聚了一支專業基礎紮實、知識結構合理、研究視野寬廣,涉及會計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經濟學和教育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團隊,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 16 人,博士20人。2011-2013年期間,中心科研人員已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國家民委社科基金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6項,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6項;在《經濟科學》、《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等權威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 余篇;出版專著 8部;科研成果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8項。同時,中心尤其注重與同行專家和教育部門的經常性的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等。

研究方向

方向一:高校風險預警防範理論研究與政策分析

本研究方向將從多學科的視角出發,依據多學科的理論基礎,系統梳理高校風險預警防範中的基礎理論問題及已有相關政策,採用理論研究及實證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構築高校風險預警防範的整體研究架構。本方向的研究內容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1)多學科的基礎理論分析。將從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高等教育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視角出發,深入分析諸多學科的相關理論如委託代理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廉政管理理論、高等教育理論等的基本內容、分析思路及套用範圍等。這是本方向研究的基礎。(2)多學科視角下高校風險預警防範基本理論的研究。從多學科視角出發,依據多學科的基礎理論,對高校風險的內涵、分類進行界定,考察高校風險與企業風險的異同,高校風險預警防範的目標、職能,高校風險預警防範與政府、學生等利益相關者的關係等基本理論問題,構築高校風險預警防範的基本理論框架。(3)多學科視角下高校風險預警防範的政策分析。以多學科的理論為研究基礎,結合高校風險預警防範的理論框架,從高校與政府的關係出發,系統分析、解剖現有高校風險預警防範的相關政策,並對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實證研究,其理論分析結果與實證研究結論為後續研究提供指導。

方向二:高校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研究

本研究方向內容主要包含高校風險評估與預警框架:弄清高校資金管理與風險預警的核心問題,預警的主旨、主體、客體與方法等;我國高校資金管理風險的警源分析、警兆分析和警情分析,高校風險評估與預警的模型、方法與實證分析,高校風險預警模式選擇和系統設計,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的流程和對策等;(1)高校風險評估與預警框架。弄清高校資金管理與風險預警的核心問題:預警的主旨、主體、客體與方法等;構建理論下高校的“警義-警源-警兆-警度-警患”預警機制和“警源-警兆-警情”的三維模型。(2)我國高校資金管理風險的警源分析、警兆分析和警情分析。通過高校風險的警源分析,確定風險類型;確定高校資金管理風險的警兆指標、設定警兆區間、確定警兆指標變動的趨勢、分析該時點的警情和警度;針對我國高校資金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警情分析,根據警源類型,確定高校資金管理的風險警情類型和相應的分析指標;對上述的警源分析、警兆分析和警情分析進行案例佐證。(3)高校風險評估與預警的模型、方法與實證分析。首先,總結評價各種預警方法,尤其是對高校風險預警方法進行比較分析,給出高校風險評判時所需要的模型,如因子分析、突變模型、模糊綜合評判模型等;然後,在遵循我國高校風險預警指標體系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分別建立一套高校風險預警評價的客觀指標體系和主觀指標體系;最後,運用一定的方法,設定各個具體的高校風險預警指標的評判標準,並對各警戒性指標設定警區、警點、警級的評判標準。並將上述設計的模型和方法在我國高校進行實證研究。(4)高校風險預警模式選擇和系統設計。在比較美國、英國等國外高校風險預警模式的基礎上,尋找適合我國高校的、可操作性的資金管理與風險預警模式,並提出我國高校風險預警系統設計的原則、功能與結構,界定我國高校風險預警系統的主要內容。(5)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的流程和對策。主要探討我國高校風險預警防控基本流程、主要的預案、防控體制的創建和創新,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個以大學使命為導向從顧客層面、內部業務流程層面、員工的學習與成長層面和財務安全層面等幾方面層層展開逐級細分的高校戰略管理系統。

方向三:高校內部控制與制度保障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包含構建適合我國高校發展的、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系統及其系統評價模型。(1)加強內部審計,構建內部監督體系研究。本研究擬在高校現有內部審計的基礎上,通過日常的審計活動,以內部控制中的“控制活動”要素為重點,針對各個環節的關鍵點逐一進行評價,評價其運行機制的健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尋找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並研究由高校財務監督、教學質量監督、科研成果監督以及財政資金投入績效監督等構成的以社會效益為導向的內部監督體系。(2)從五大控制要素著手,按照系統論的思想構建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研究。本研究擬結合高校內部控制實踐,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五大控制要素入手,研究高校內部控制的具體制度、高校內部控制的環境建設以及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系統,按照系統論的思想構建高校內部控制體系。(3)科學有效的高校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研究。本研究擬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所提出的高校治理結構,相應研究高校機構設定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和高校文化等,形成科學有效的高校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4)高校內部控制制度保障研究。該方面研究將具體包括:①高校的內部治理機制研究。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結合風險承受度,來對高校的內部治理機制進行研究,分別從高校不相容職務分離措施、授權審批控制措施、財務控制措施、預算控制措施、教學與科研控制措施、質量控制措施等,構成由組織、人事、教學、科研、財務等形成的有機控制體系。②構建科學的高校法人治理結構研究。因為在高校治理結構中存在著政府與高校之間的關係尚未完全理順、高校內部制衡和激勵機制不健全和高校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約束力不足等問題,因此本研究擬從明晰高校產權的問題等方面出發,構建科學的高校治理結構。③構建高校財務運行機制並改進高校的會計信息與溝通機制研究。擬從財務的角度研究高校如何加強財務資金的管理並構建高校財務運行機制,改進高校內部會計信息與溝通,構建會計信息收集、整理、歸納、傳遞和匯總的機制。④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建設大學文化研究。優質的企業文化是組織運行和發展的正向驅動力,擬用大學文化管理手段以有助於提升高校管理效果和組織效能,從而最佳化大學內部治理模式。⑤加強高校預算管理和高校辦學效益控制研究。高校的預算管理應著手從科學化、精細化出發,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建設目標

將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研究中心”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特色鮮明、成果豐碩、服務高教的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具體目標包括:一是發揮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科學研究領域的領頭作用;二是建設成為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的國內高層次人才培養研究基地;三是建設成為國內高校風險預警防控研究與實踐信息基地;四是推行全員聘任制和雙軌分配製,創新高校科研管理體制。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同時設立工作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下設三個研究方向,即高校風險預警防範理論研究與政策分析、高校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研究和高校內部控制與制度保障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