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暢[四川音樂學院教授]

高暢,四川音樂學院教授。1987年9月入雲南藝術學院攻讀作曲專業本科,1991年9月入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攻讀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和聲學方向)碩士學位研究生。

人物經歷

1987年9月入雲南藝術學院攻讀作曲專業本科,1991年9月入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攻讀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和聲學方向)碩士學位研究生。

1993年獲和聲學方向碩士學位,同年留四川音樂學院任教至今。主要從事和聲學及後調性理論的教學和研究。

1995年晉身講師,2000年晉身副教授,2006年晉升教授。

現為和聲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作曲系作曲技術理論教研室主任。

主要貢獻

《A·M論——音高節奏的易加增殖原理》;《五聲性集合的十二音組合》;《非調性語境中集合的連線及聲部進行》;《調性和聲基礎教程》;鋼琴作品《羅作》等。

論文《節奏的易加增殖原理》等數十篇;著作《調性和聲基礎教程》;譯著《後調性理論導讀》;鋼琴獨奏《羅作》等音樂作品;完成科研項目多項。

論文和譯文

四川音樂學院教授高暢 四川音樂學院教授高暢
1.《節奏的易加增殖原理》,《音樂探索》,1994年第3期。
2.《音高的易加增殖原理》,《黃鐘》,1995年第2期。
3.《音高及節奏中的易加增殖現象》,《交響》,1995年第3期。
4.《五聲音核及其擴展技法概論》,《音樂探索》,1995年第4期。
5.《主科和聲課程的合理定位及教學構想》,《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選載於《當代和聲理論與教學研究》,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年,第269—279頁。
6.《五聲調式的共同音轉調》,《音樂探索》,2000年第3期。
7.《旋律的結構及其延長導論》,《音樂探索》,2003年第3期。
8.《交流現代音樂創作的盛會,品嘗現代音樂作品的盛宴——“2003中國成都國際現代音樂節暨全國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會”綜述》,《人民音樂》,2003年第12期。
9.《調性分類的依據及記憶調性類別的方法——對斯波索賓等著<和聲學教程>有關調性分類的闡釋》,《音樂探索》,2005年第4期。
10.《全音階及其和聲透視》,《音樂探索》,2006年第3期。
11.《論音樂中的對稱》,《音樂探索》,2006年增刊1期。
12.《五聲性集合的十二音組合》,《中國音樂》,2013年第2期。
13.《類五聲集合初論》,《音樂時空》,2013年第6期。
14.《五聲性集合概述》,《音樂探索》,2013年第3期。
15.《後調性理論中一些概念術語解析及中譯名瑣談——翻譯史特勞斯<後調性理論導讀>一書後的思考》,《音樂時空》,2013年第12期。
16.《非調性語境中集合的連線及聲部進行》,《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17.《九聲音階概析及九聲音階音集之己見》,《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18.《對拉恩和福特集合標準型及原型標準的比較評析》,《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
19.《一部珍貴的對轉調進行專題講述的和聲學教材——對黃虎威<轉調法>的簡要分析和評價》,刊載於《“黃虎威教授教學與科研創作成果學術研討會”文論集》,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5年。
20.《新里曼理論三和弦轉換的基本模式及其擴展》,《音樂探索》2015年第4期。
21.《三和弦的逆行倒影鏈和移位鏈操作及不同轉換模式的循環》,《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
22.《後調性音樂分析中三大理論的套用比較及一些思考——以勛伯格<鋼琴小品六首>(OP.19)之6的分析為例》,《音樂探索》2016年第2期。
23.《無調性音高空間中的轉換模式》,《音樂探索》2018年第1期。
24.譯文《亨利·考威爾的鋼琴音響探索》(合作),《雲南藝術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
25.譯文《評內爾·米頓的<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合作),《音樂探索》,1999年第4期。

著作

1.《調性和聲基礎教程》,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

2.譯著《後調性理論導讀》(IntroductiontoPost-TonalTheory)(第一譯者,原作者JosephN.Straus),內部使用。

3.《後調性理論基礎》,人民音樂出版社,2018年7月版。

作品

1.鋼琴獨奏《羅作》,發表於《音樂創作》2001年第1期,第89—95頁。
2.歌曲《托起大地的希望》(作曲),第四屆全國農運會會歌徵集評選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農民運動會籌備委員會)一等獎,並當選為會歌。
3.無伴奏男高音領唱及與混聲合唱《太陽之歌》(作曲),獲四川省第四屆少數民族藝術節(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三等獎。

其他成果和榮譽

科研項目

1.獨立完成了四川音樂學院2003年重點科研項目“旋律學研究”(2003-1)。
2.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了四川省教育廳2011年重點科研項目“五聲性音高結構研究”(11SA128),並被評為優秀。
3.獨立完成了四川省教育廳2014年重點科研項目“後調性理論熱點問題研究”(14SA0152),並被評為優秀。
4.獨立完成了四川音樂學院2015年重點可以項目“新里曼理論三和弦轉換的模式及其循環類型研究”(CY2015008),並被評為優秀。
5.獨立完成了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無調性音高空間中的轉換模式研究”(SC15B074),並鑑定為良好等級。
6.獨立承擔的四川省教育廳2016年重點項目“‘K-網’在集合分析及聲部寫作中的效能研究(16SA0129)”,完成。

學術講座和學術交流

1.參加“全國和聲理論與教學研討會”(2005年5月北京),宣講論文:(1)《A·M論——音高節奏的易加增殖原理》;(2)《主科和聲課程的合理定位及教學構想》。
2.參加“2011中國當代音樂作品和聲論壇”(2011年10月上海),宣講論文《五聲性集合及其十二音組合》。
3.參加“全國首屆音樂(分析)理論大師講習班”(2012年6月上海),並舉辦“高暢教授、張旭鯤老師參加全國首屆音樂(分析)理論大師講習班匯報會”(2012年6月成都)。
4.受邀赴雲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舉辦“後調性理論解讀”專題學術講座(2012年12月昆明)。
5.參加“黃虎威教授從教60年學術研討會”(2013年10月成都),宣讀論文《一部珍貴的對轉調進行專題講述的和聲學教材——對黃虎威<轉調法>的簡要分析和評價》。
6.參加“第三屆全國音樂分析學學術研討會”(2015年10月29—10月3日武漢音樂學院),在大會上展示了“後調性理論基礎”課程中的《理論和分析中的“上下文關聯倒影”》課件,並宣講了論文《後調性音樂分析中三大理論的套用比較及一些思考——以勛伯格作品19之6的分析為例》。
7.參加“2017作曲理論學科建設國際高峰論壇”(2017年11月8日-11日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部和高峰高原作曲理論課程團隊承辦)。

獲獎記錄

歌曲《托起大地的希望》(作曲),第四屆全國農運會會歌徵集評選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農民運動會籌備委員會)一等獎,並當選為會歌。
無伴奏男高音領唱及與混聲合唱《太陽之歌》(作曲),獲四川省第四屆少數民族藝術節(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三等獎。

“基礎和聲教材及教法研究與實踐”(成員之一),獲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的2013年度四川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獲四川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