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旺盛

中國農業大學西區科技處 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作物學院

個人經歷編輯

1983-1994.1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講師,副教授

1994.1-1995.6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博士後

高旺盛

高旺盛

1995.7-1997.3中國農業大學西區科技處副處長

1997.4-1999.7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

1999.8-2002.8中國農業大學作物學院教授,副院長

2002.9-2003.12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副院長

2004.1-2006.5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學校辦公室主任

2006.6--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發展規劃處處長

社會職務編輯

中國農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理事長

中國可持續農業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國作物學會常務理事

教育部科技委農林學部委員

科技部農業科技減災委員會委員

科技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戰略研究組組長

“十二五”現代農業科技戰略研究專家組組長

工作研究編輯

教學工作

本科生:《農業生態學》

博士生:《巨觀農業系統研究與進展》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農業生態系統學、巨觀農業與發展戰略規劃、農業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已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12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中國區域農業協調發展戰略》.《農業巨觀分析方法與套用》、《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概論》、《農作學》等學術專著15部。先後應邀赴美國、荷蘭、日本、泰國、奧地利等國家合作研究和參加學術會議。現主持國級項目3項,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糧食主產區農田生態健康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保護性耕作技術研究與示範”及“農田複合生物共生循環模式研究與示範”,並擔任“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保護性耕作”及重大項目“循環農業”項目首席專家 。[1]

課題項目

2007-2010年: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農田複合生物共生循環模式與技術研究

2006-2010年: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

2006-2010年: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糧食主產區農田生態健康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2004-2006年: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糧食主產區保護性耕作制與關鍵技術研究

2004-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測度、市場轉化與決策模式研究

2004-2005年:農業部軟課題,農業科技跨越發展戰略研究

2003-2004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戰略研究,農業科技問題區域戰略研究

2003-2005年:北京市項目,京郊裸露農田保護型耕作關鍵技術研究

2001-2003年:國家基金項目,秸稈還田對作物-土壤-環境影響效應研究

2001-2005年:國家攻關重點課題,區域農業協調持續發展戰略與典型模式研究

2001-2005年:國家攻關重點課題,區域農業協調持續發展重大戰略問題研

2001-2005年:國家攻關重點課題,區域農業結構調整關鍵技術研究

主要成就編輯

著作

1、《中國農業產業實用新技術讀本》.高旺盛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概論》.高旺盛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農業巨觀分析方法與套用》.高旺盛主編.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

4、《中國農作制度研究進展2008》.高旺盛主編.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5、《農業資源與區劃》.楊改河主編,高旺盛副主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6、《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科技發展戰略》.賈敬敦主編,高旺盛副主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7、《現代農業與農作制度建設》.鄭建初,高旺盛主編,胡躍高陳阜等副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8、《中國區域農業發展戰略》,高旺盛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4

9、《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與策略》,高旺盛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10、《農作學》.劉巽浩主編,高旺盛,陳阜,胡躍高副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

11、《糧食安全與農作制度建設》,高旺盛主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12、《秸稈還田的機理與技術模式》,劉巽浩,高旺盛,朱文珊,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13、《集約持續農業工程技術》,劉巽浩,高旺盛著,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

14、《旱地農業系統生產力與適度開發》,高旺盛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9

學術論文

(帶*為通訊作者):

高旺盛,陳源泉,段留生等.中國糧食主產區農田生態健康問題與技術對策探討.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29(1):89-91,111

高旺盛,陳源泉,陳冬冬.基於農業生態服務價值的農業綠色GDP核算指標體系初探.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26(1):1-5

高旺盛,陳源泉,董孝斌.黃土高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重要性與恢復對策探討.水土保持學報,2003,17(2):59-61(225)

高旺盛,陳源泉,梁龍.論發展循環農業的基本原理與技術體系.農業現代化研究,2007,28(6):731-734

高旺盛,陳源泉,石彥琴等.中國集約高產農田生態健康評價方法及指標體系初探.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0):131-137

高旺盛,董孝斌.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脆弱農業生態系統服務評價——以安塞縣為例.自然資源學報,2003,18(2):182-188

高旺盛,劉巽浩.我國西部生態經濟脆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策略.中國軟科學,2001(10):124-125(90)

高旺盛,秦紅靈,趙沛義.內蒙古陰山北麓乾旱區不同種植模式對農田風蝕的影響.水土保持研究,2005,(5):122-125×××

高旺盛.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基本原理與發展趨勢中國農業科學,2007,40(12):2702-2708

高旺盛.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系統生產力研究方法分析.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2,18(4):279-282(228)

高旺盛.論新時期現代農業的內涵、特徵及科技對策.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0):1-4

高旺盛.西部農業開發的戰略地位與現代化途徑.農業現代化研究,2002,23(4):259-262

陳冬冬,高旺盛*,陳源泉.生態足跡分析方法研究進展.套用生態學報,2006,17(10):1983-1988

陳冬冬,高旺盛*,隋鵬,吳天龍.現代種植業系統及糧食生產能量轉化效率的動態分析——以山前平原河北欒城縣為例.地理科學進展,2008,27(1):99-104

陳源泉,高旺盛*.中國糧食主產區農田生態服務價值總體評價.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30(1):33-39

陳源泉,高旺盛*.基於農業生態服務價值的農業綠色GDP核算——以安塞縣為例.生態學報,2007,27(1):250-259

陳源泉,高旺盛*.農牧交錯帶農業生態服務功能的作用及其保護途徑.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15(4):110-115××

陳源泉,高旺盛*.農業生態補償的原理與決策模型初探.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0):163-167

陳源泉,高旺盛*.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市場轉化問題初探.生態學雜誌,2003,22(6):77-80(249)

陳源泉.高旺盛*.基於生態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生態補償量化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27(4):165-170

董孝斌,高旺盛*,嚴茂超.黃土高原典型流域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的能值分析——以安塞縣紙坊溝流域為例.地理學報,2004,59(2):223-229(232)

董孝斌,高旺盛*,嚴茂超.基於能值理論的農牧交錯帶兩個典型縣域生態經濟系統的耦合效應分析.農業工程學報,2005,21(11):1-6×

董孝斌,高旺盛*.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典型縣域的能值分析.水土保持學報,2003,17(1):89-92(245)

董孝斌,高旺盛*.提高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的對策與建議.山地學報,2005,24(2):213-217××

彭濤,高旺盛*,隋鵬.農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4,9(1):21-25

秦紅靈,高旺盛*,李春陽.北方農牧交錯帶免耕對農田耕層土壤溫度的影響.農業工程學報,2007,23(1):40-47

秦紅靈,高旺盛*,馬月存等.兩年免耕後深松對土壤水分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08,41(1):78-85

秦紅靈,高旺盛*,馬月存等.免耕條件下農田休閒期直立作物殘茬對土壤風蝕的影響.農業工程學報,2008,24(4):66-71

秦紅靈,高旺盛*,馬月存等.免耕對農牧交錯帶農田休閒期土壤風蝕及其相關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生態學報,2007,27(9):3778-3784

獎勵情況

2004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

2005年獲河北省山區創業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