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路街道

高新路街道

高新路街道辦事處位於貴陽市東北部,地處烏當區新天城區中心,距市中心8公里。2002年12月31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新添寨鎮,建立高新路街道和新天街道辦事處,高新路街道因貴州省惟一的國家級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坐落轄區及連線坐落東風鎮的國家農業科技園的高新路而得名。

基本信息

介紹

高新路街道高新路街道
貴陽市烏當區高新路街道黨工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黨建工作各個環節,按照“五好”總體目標,以推動發展、服務民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為著眼點,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為著力點,堅持分類指導,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實施強基工程,創新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的機制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面貌變不變,基礎在黨建。”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改革不斷深化,面對市場經濟深層次運行帶來的新形勢,街道黨工委創新基層組織領導班子建設的機制,拓寬用人渠道,探索採用內部選育、競爭上崗、機關下派、對外選聘等多種途徑,解決基層領導班子後繼乏人的問題。一是實施基層幹部遞進培養工程,建立了基層後備幹部、基層黨員及黨員積極分子人才庫,經過有計畫有重點的培訓,培養了一批“想幹事、真幹事、會幹事、乾成事、不出事”的基層組織後備力量。去年以基層黨支部換屆為契機,注重從致富能人、經商能手、科技示範戶、復員軍人、企業骨幹中選拔基層幹部。新當選的24名基層黨支部委員中,都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新任的10名基層黨支部書記中,其中大專學歷以上的8人。二是大力推進機關黨建工作重心下移,組織資源向基層傾斜,幫助基層組織抓班子、強隊伍、理思路、促發展、抓穩定,先後選派了7名思想政治強、綜合素質高、公道正派、責任心強的黨員到社區、村黨支部任職,其中2名科技幹部分別擔任了新莊村、阿栗村黨支部書記。這些選派到基層工作的黨員幹部,充分發揮了基層工作的調研員、黨的政策的宣傳員、生產社會發展的指導員、民主管理的監督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社會和諧和鄉風文明的傳播員等“六大員”作用。三是堅持不拘一格選人才,採取公開招考,從大中專畢業生中選聘了22名優秀人才到街道工作,其中13名充實社區及村幹部隊伍,確保了“一社區一村有一名大學生”的目標。同時還選聘了2名退休黨員幹部,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助理。高新路街道通過選育、下派、選聘創新基層領導班子建設的機制,給基層黨組織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二、實施素質工程,創新基層黨員教育管理的機制
高新路街道黨工委大力實施“素質工程”,率先在烏當區成立了基層組織建設辦公室和街道黨校,形成了以黨校為基地、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覆蓋城鄉的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網路,分類別對黨員幹部進行輪訓。一是抓任職資格和崗位培訓,街道黨工委在社區、村“兩委”換屆、領導班子調整後,對社區、村黨支部委員進行任職資格培訓,對居、村委委員進行崗位素質培訓,強化基層黨員幹部的理論政策、法律法規及業務素質教育,增強履行職責的本領。二是圍繞各個時期的工作重心舉辦專題培訓,街道黨工委結合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決定,請專家授課舉辦專題講座。通過教育培訓,把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與推動科學發展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在增強科學發展和生態文明意識、提高科學發展本領和提高生態文明建設能力、創新科學發展體制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科學發展業績和保護環境最佳化生態上下功夫,收到了明顯成效。三是注重教育培訓的針對性,社區圍繞“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和強化“服務、穩定、整合、凝聚、發展”五大功能作為培訓的重心,在培養謀劃型、知識型、文體型、技能型社區黨員幹部隊伍上著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強城市服務保障能力。農村以造就帶頭致富、帶領民眾致富“雙帶型”黨員幹部隊伍為目標,組織開展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和農業產業化知識技能的培訓,培養技術型、技能型、經營型、管理型的黨員幹部隊伍,使之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者和引領者。四是注重教育培養的多樣性,堅持集中培訓與日常培訓、短期培訓與利用遠程教育網路培訓、專業培訓與提升學歷教育培訓相結合,增強培訓效果,著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強、推動發展能力強、民主政治意識強、民眾工作本領強的基層黨員幹部隊伍,促進基層組織建設上台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