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麵塑

高平麵塑

麵塑,俗稱蒸花饃,在我市廣大農村,逢年過節都有做麵塑的習俗,其中以高平最為盛行。高平麵塑內容豐富,涉及許多農俗活動,而且造型美觀,種類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信息

所屬地區:山西·晉城·高平市

..

文化遺產名稱:高平麵塑
遺產編號:Ⅷ-6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晉城市高平市
遺產級別:省

簡介

..
麵塑,俗稱蒸花饃,在我市廣大農村,逢年過節都有做麵塑的習俗,其中以高平最為盛行。高平麵塑內容豐富,涉及許多農俗活動,而且造型美觀,種類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麵塑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現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山西高平麵塑造型精美、形象獨特,品種繁多,在吃用方面別具特色,主要出現在民俗禮儀活動中,有著濃郁的民間色彩。
老鼠拖葫蘆老鼠拖葫蘆

高平麵塑歷史悠久,但究竟起源於何時,目前尚無可靠的文獻記錄和實物資料。但顯然,高平豐富的民俗生活為麵塑藝術的流傳提供了肥田沃土,周而復始的大量運用更使之興盛不衰。民間藝人利用隱喻、暗喻等象徵手法,創作出多層次、內涵十分豐富的麵塑作品,而這些麵塑作品又體現著勞動民眾的純樸意願與真摯的感情,顯現著民俗風情的精神奧秘,美化著人民的生活,慰藉著老鄉們的心靈。

人物採訪

俗話說,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饅頭。在陰曆臘月二十五這天,我們來到了高平市馬村鎮,打算走訪麵塑藝人魏慧蘭老大娘。來到魏慧蘭老大娘家,我們看到她家已經開始為過年蒸花饃了。
主持人現場:觀眾朋友,花饅又叫麵塑。就是用和好的面進行造型的意思。做麵塑的工具其實很簡單,有剪刀、筷子、篦梳等,比較順手的東西。
記者:大娘,現大咱們先做個什麼讓觀眾看看。
..

魏大娘:做個羊吧。
記者:你做了很多年麵塑了吧,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魏大娘:從十幾歲開始,有個大媽教的。
配音:魏慧蘭大娘今年62歲,據她介紹小時侯在娘家常見本家一位大媽逢年過節做麵塑,她就喜歡上了這門手藝。十八歲,嫁到馬村鎮馬村後,她做的麵塑樣式好看,在三鄉五里都非常有名。
魏大娘:還有一個工具就是切面用的刀,先切出一個羊的耳朵,這是羊的耳朵,壓出一個耳朵。
記者:非常像,這是切出它的什麼了?
魏大娘:它的蹄,羊蹄,羊腿。
記者:羊蹄,羊腳。然後用筷子夾。
魏大娘:好象是它的蹄。
記者:是是是,很像,我覺得這個造型很關鍵是吧大娘?
魏大娘:你搓羊身子的時候,就要想到怎么弄,羊尾巴,再剪一條尾巴。
羊的基本形狀做好扣,可以用篦梳奪出羊毛,羊的眉毛則用面捻成條狀放在羊頭號上即可。再用小黑豆一點,羊的眼睛就出來了。
魏大娘:七月十五穀穗成了,這羊好出去,就去地。
..

記者:偷吃谷穗呢,咱們也給面羊弄個谷穗出來。
魏大娘:弄到羊背上,拖著這個谷穗。
記者:其實這也象徵著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高平農村蒸面羊的歷史由來已久,高平有座羊頭山,傳說是炎帝神農輥強住過的地方,炎帝在這裡教民農耕,發明五穀,所以高平民俗中留有許多羊的痕跡。
主持人觀眾朋友看一下,這個面羊就做完了,好看不好看。
主持人:這個羊就完成了,觀眾朋友來看一下,這個面羊就做完了,非常的像,面羊的來歷跟當地的民俗,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張主任那請你,給我們介紹一個做面羊的來歷。
採訪:高平市馬村鎮馬村村委主任張河生面羊一般是在農曆的七月十五,因為七月十五糧食都成熟了,七月十五蒸的面羊,有一尺多大,羊的身上還要馱一條大谷穗,以敬神靈,用來鏇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除了七月十五要蒸面羊外,過年時節更是蒸麵塑的好時候,一到陰曆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要拿出上等的白麵粉用於節日蒸花饃,而且可以根據自家愛好,自行揉搓剪捏,做出各種各樣的麵塑,大的棗山、節節高,小的如十二生肖,花鳥,為過年平添出許多喜慶的氣氛。
..

採訪:高平市馬村鎮馬村村委主任張河生:高平的麵塑從民間藝術中接產生的,比如春節過後,就是小輩們看長輩們,長輩們就做一些麵塑,比如雞呀,羊呀,狗呀這些小動物,用來饋贈小朋友,讓他們過春節愉快,這些東西既可以吃,也可以耍,實際這個麵塑,就是從咱們的民俗中,直接產生的。
現場主持:觀眾朋友,高平麵塑可以說是樣式繁多,各不相同,其中啊最好看,也是最難做的要數棗山了,今天高平麵塑藝人聚集在這裡,要合作起來做棗山,我們一起進去看看。
記者:大姐你這是做棗山呢?這現在做的是什麼?
..

藝人:棗山的底座。
配音今天一起合作做棗山的麵塑藝人有五位,有來自高平市馬村鎮的魏慧蘭、白仙娥、緱小葉、喬明娥,還有來自寺莊鎮寺莊村的張淑珍老大娘,據說是為元宵節即將舉辦的高平麵塑展做準備的。
記者:平常這個棗山一般是什麼時候做呀?
藝人:就是過年。
這裡是高平市元宵節的麵塑展覽現場,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麵塑作品。這是兩隻蒸餅和十二隻羊的麵塑,一般是姥姥給外孫做滿時必蒸的,表示孩子是群羊中的一員,可以吉祥如意,健康成長。
這隻公雞麵塑,揚尾伸頸,兩腿微曲,顯示出鳴叫的力度,使人仿佛聽到雄難報曉的聲音。
獅、虎麵塑色彩鮮艷,造型獨特,體現了民間藝人的豐富的想像力和神奇的創造性。
..

“糧倉”“谷堆”表示豐收的年景,展現出風調雨順,後人們喜悅的心情和對生活美好的祝願。
高平南部喪葬祭祀活動異常隆重,晚輩一般要蒸“豬羊祭”和“青獅白像”上供祭祖,少則需要十幾斤面,多則需要
..
二、三十斤面,一個大型的麵塑上有戲劇人物,中有大型動物圖案,周圍要插上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花。這種大型麵塑通體呈放射狀,蒸好後,觀看起來花蓬蓬,端起來顫悠悠、忽閃閃,光彩奪目,令人嘆為觀止。
採訪:市書畫院院長安新鮮:高平的民間麵塑歷史比較悠久,它是盛行於民間的,民俗活動和節日活動中這個麵塑它不僅是一種實用,還有一個觀賞價值,現在已經成了我們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們研究民俗文化,研究歷史都很有價值。鮮艷的色彩。吉祥的寓意,傳統的手藝,你是否感受到一種原生態藝術的強烈衝擊,但願高平麵塑能啟迪你的智慧,給你美的享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