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炎

髖關節炎

髖關節由股骨頭與髖骨的髖臼相對構成,屬於杵臼關節。髖關節炎是指由於髖關節面長期負重不均衡所致的關節軟骨變性或骨質結構改變的一類骨關節炎性疾病。其主要表現為臀外側、腹股溝等部位的疼痛(可放射至膝)、腫脹、關節積液、軟骨磨損、骨刺增生、關節變形、髖的內鏇和伸直活動受限、不能行走甚至臥床不起等。我國人群中發生髖關節炎者較白種人為少。

病因

本病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肥胖體重的增加和髖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關係。肥胖是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髖關節炎的發病。

二、軟骨構造 當軟骨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出現髖關節炎的幾率就增多。

三、外傷和外力的承受 當關節承受肌力不平衡並加上局部壓力,就會出現軟骨的退行性變。正常的關節和活動甚至劇烈運動後是不會出現骨性關節炎的。

四、遺傳因素 不同種族的關節受累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在白種人多見,但有色人種及國人中少見,性別亦有影響,本病在女性較多見。

髖關節承受著人體的巨大重量,其關節軟骨的變形發生最早,具有特徵性病變。軟骨基質內糖蛋白丟失時關節表層的軟骨軟化,在承受壓力的部位出現斷裂,使軟骨表面呈細絲絨狀物。以後軟骨逐漸片狀脫落而使軟骨層變薄甚至消失。軟骨下的骨質出現微小的骨折、壞死,關節面及周圍的骨質增生構成X線上的骨硬化和骨驁及骨囊性變。關節滑膜可因軟骨和骨質破壞,代謝物脫落如關節腔而呈腔增生性改變,包括滑膜細胞的增生和淋巴細胞的浸潤。嚴重的髖關節炎的關節囊壁有纖維化,周圍肌腱亦受損。

病 理

早期滑膜充血水腫、白細胞浸潤、滲出液為漿液性,內有大量中性白細胞;關節軟骨沒有破壞,病程是 可逆的,治療適當關節滲出液完全吸收,關節功能恢復正常。進一步發展,滑膜炎症加重,滲出性更大,關節腔內滲液增多,並含有膿細胞,滲液變為粘稠而渾濁。 纖維蛋白溶解酶滲入到關節腔,使關節面粘連,妨礙關節軟骨代謝產物釋放及關節液內營養物質進入關節軟骨。細菌破壞關節軟骨引起軟骨下感染,並引起軟骨下骨壞死,成為軟骨下骨髓炎;加重造成股骨頭炎性壞 死及缺血壞死。

兒童股骨上段或髂骨急性化膿性骨髓炎,膿液穿破骨皮質,合併化膿性髖關節炎,一開始關節腔就充滿 膿液,壞死組織,有時還有小塊死骨存留在關節腔。關節軟骨浸泡在膿液中溶解破壞關節軟骨面,這類繼發性關節炎不存在漿液滲出期及漿液蛋白滲出期;其治療比血源性化膿性髖關節炎更為困難,預後也差,常遺留關節強直。

臨床表現

發病前70%患者有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及外傷史。

1.全身表現

起病急、寒戰、高熱,呈典型急性感染中毒症狀。

2.局部表現

患髖痛,屈曲,外展,外鏇被動體位。兒童患者膝關節痛,體溫高,脈快,髖前有壓痛。叩擊痛、托馬斯征陽性。

治療

非藥物療法

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內翻的楔行鞋墊、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後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藥物療法

(1)透明質酸鈉:為關節腔滑液的主要成分,為軟骨基質的成分之一,在關節起到潤滑作用,減少組織間的摩擦,關節腔內注入後可明顯改善滑液組織的炎症反應,增強關節液的粘稠性和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緩解疼痛,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常於關節內注射,1次25mg,1周1次,連續5周,須嚴格無菌操作。

(2)氨基葡萄糖:為構成關節軟骨基質中聚氨基葡萄糖(GS)和蛋白多糖的最重要的單糖,正常人可通過葡萄糖的氨基化來合成GS,但在骨關節炎者的軟骨細胞內GS合成受阻或不足,導致軟骨基質軟化並失去彈性,膠原纖維結構破壞,軟骨表面腔隙增多使骨骼磨損及破壞。氨基葡萄糖可減少軟骨細胞的損壞,改善關節活動,緩解關節疼痛,延緩骨關節炎症病程。氨基葡萄糖的弱點是其單體不能促使人體軟骨再生。

(3)非甾體鎮痛抗炎藥:可抑制環氧化酶和前列腺素的合成,對抗炎症反應,緩解關節水腫和疼痛。可選用布洛芬或氨糖美鋅或尼美舒利,連續4~6周。

手術療法

髖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藥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併發症,如部件的鬆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併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實施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要謹慎。

代替療法

鑒於目前的傳統治療大多著眼於緩解疼痛,不能改善關節軟骨的現狀,80年代開始,利用純天然鋸峰齒鮫(大青鯊)軟骨粉來治療髖關節炎,恢復人體已退化的關節軟骨的再生,已成為80年代之後各先進國家中全新的嘗試。在歐洲,鋸峰齒鮫軟骨粉的萃取物已經被認定為關節炎藥品,美國OAM(代替醫療事務局)也把鋸峰齒鮫軟骨粉當作代替醫療的一環進行研究和普及,而日本則選定專業公司提供臨床用品,作為代替醫療的一環廣泛運用於髖關節炎的臨床,並取得顯著成效,日本鯊魚軟骨普及協會甚至歸納出針對人體軟骨再生的最佳服用量為7.5g/天的統計數據。純天然鯊魚軟骨粉除了功效得到驗證之外,沒有副作用也是它的難得之處,代替療法的普及為人類從根本攻克髖關節炎帶來了全新的希望。

預後

多曬太陽,注意防寒濕,保暖,使髖關節得到很好的休息。疼痛緩解後,每日平地慢走一兩次,每次20—30分鐘。儘量減少上下台階、彎腰、跑步等使關節負重的運動,避免、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補充關節營養物質,如上述提到的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對恢復關節活力大有裨益。此外,選擇適宜適度的體操,強化關節周圍肌肉可以保證關節的安定性。

脫位

25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即股骨頭不在髖骨臼窩裡,或容易從裡面滑出來。此病有家族遺傳特點,女孩發病比男孩多。該病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均發現髓關節一側或雙側脫位或不牢固,關節周圍的纖維囊軟弱,或骨臼窩狹窄。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症狀有:

1、跛行。

2、患肢後側臀下的皮膚褶皺比正常肢的皮膚多一些。

髖關節不牢固的孩子,在出生後很快就能恢復。如果孩子髖關節異常,在2周時得不到恢復,可以採取夾板固定的辦法,使孩子的股骨頭固定在骨窩裡面。夾板一般戴2—4個月。當去掉夾板時,髖關節理應恢復正常。到下次例行檢查時,如果孩子的脫位還沒有恢復,只好開始長達幾周時間的股骨頭牽拉的辦法,強使股骨頭進入骨窩。牽拉後,孩子必須戴夾板或打石膏,堅持幾個月。

如果在孩子走路後才發現此病,那么就要採取一系列的手術治療。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治療越早越好,如果在嬰兒期治療,孩子將來走路正常,也不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耽誤了治療,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跛行,或是髖關節炎。

日常注意事項

1.多進行一些物理按摩

2.運動時注意保護已受損害的關節

3.最好穿鬆軟、鞋底有彈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閒鞋

4.多進行一些適當的體育鍛鍊,如專業的康復體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