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虛、勞倦中醫療法

體虛、勞倦中醫療法是指中醫治療體虛、勞累、疲倦的方法。

體虛、勞倦 中醫療法

正文

體虛、勞倦
方1
〔組成〕土丁桂60g ,鹽膚木30g ,烏賊魚乾1 只。
〔用法〕加水燉服。
〔附註〕此方用於勞倦乏力。
方2
〔組成〕山雞椒根30~60g ,烏賊魚乾1 個。
〔用法〕酌加酒、水燉服。
〔附註〕此方用於勞倦乏力。
方3
〔組成〕白背黃花稔30~60g ,雞或墨魚乾適量。
〔用法〕酒、水燉服。
〔附註〕兼外感者加藍花參同煎服。
方4
〔組成〕綿毛鹿茸草50g ,刀豆殼15g ,墨魚乾1 只。
〔用法〕水燉服。
〔附註〕此方用於勞倦乏力。
方5
〔組成〕黃花遠志根30g ,烏賊魚乾1 只。
〔用法〕酒水燉服。
〔附註〕此方用於勞倦乏力。
方6
〔組成〕八角蓮10g ,鴿子或雞肉或豬肉250g 。
〔用法〕加水燉服。
〔附註〕此方用於體虛勞傷咳嗽、虛汗、盜汗。
方7
〔組成〕白背黃花稔根30g ,骨碎補15g ,淫羊藿15g 。
〔用法〕水煎服。
〔附註〕此方用於勞倦乏力。
方8
〔組成〕土人參15~30g 。
〔用法〕酒水燉服,或加墨魚乾1 只燉眼。
〔附註〕此方用於勞倦乏力。
方9
〔組成〕山梗菜根6g ,雞蛋適量。
〔用法〕加水同煮,食蛋飲湯。
〔附註〕此方用於四肢無力。
方10
〔組成〕千針萬線草、大黑藥各等量。
〔用法〕上藥碾粉,加雞蛋、紅糖煮吃。
〔附註〕此方用於體虛貧血、頭暈耳鳴、虛腫、飲食無味。
方11
〔組成〕女貞子、旱蓮草各適量。
〔用法〕女貞子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陰乾,蜜酒拌蒸,過一夜,粗袋
擦去皮,曬乾為末,瓦罐收貯。旱蓮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搗汁為膏,和
前藥為丸,臨臥以酒送服。
〔附註〕此方用於補腰膝、壯筋骨、強陰腎、烏髭發。
方12
〔組成〕鴨公頭(女兒紅根)30g 。
〔用法〕燉肉吃。
〔附註〕此方用於病後體虛或乾血癆。
方13
〔組成〕佛掌榕根30g ,墨魚1 只。
〔用法〕酌加黃酒60g ,煎服。
〔附註〕此方用於勞力過度。
方14
〔組成〕牛蒡子根適量。
〔用法〕燉雞肉或豬肉服。
〔附註〕此方用於虛弱腳軟無力。
方15
〔組成〕手掌參9g 。
〔用法〕水煎服。
〔附註〕此方用於病後身體虛弱。
方16
〔組成〕鮮毛葉石楠根18~21g ,山靛青(馬鞭科大青)90~120g ,胡
頹子根皮30~60g 。
〔用法〕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飯前各服1 次。
〔附註〕此方用於勞傷疲乏。
方17
〔組成〕雙剪菜15g 。
〔用法〕燉肉吃。
〔附註〕此方用於勞傷虛弱。
方18
〔組成〕頭暈藥9g ,地骨皮9g ,臭牡丹根9g ,仔雞1 只。
〔用法〕蒸服。
〔附註〕此方用於虛弱,精神不振,骨蒸自汗。
方19
〔組成〕細藥(東菊)15g, 知母15g ,牛膝15g ,金針花根15g 。
〔用法〕煎綠殼鴨蛋吃。
〔附註〕此方用於身體虛弱。
方20
〔組成〕卡密(小果白刺)30g ,紅糖6g 。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為丸,每次服9g 。
〔附註〕此方用於身體虛弱。
方21
〔組成〕叢毛榕乾根30g 。
〔用法〕水煎服或加墨魚1 只同燉服;
〔附註〕此方用於勞倦乏力。
方22
〔組成〕地梢瓜全草30g ,土黃芪60g 。
〔用法〕水煎服。
〔附註〕此方用於氣血虧虛。
方23
〔組成〕老槍谷根30g ,土黨參15g ,四照果30g ,蔓性千斤拔30g 。
〔用法〕水煎服。
〔附註〕此方用於虛損、頭昏、四肢無力。
方24
〔組成〕紅骨參60g 。
〔用法〕燉雞肉,分4 次服。
〔附註〕此方用於勞傷虛弱。
方25
〔組成〕雞嗉子花30g 。
〔用法〕燉豬肉吃。
〔附註〕此方用於病後體虛。
方26
〔組成〕岩高粱30g 。
〔用法〕煨水或燉肉吃。
〔附註〕此方用於病後體虛。
方27
〔組成〕野雞草9—15g 。
〔用法〕煎水服。
〔附註〕此方用於病後陽虛。
方28
〔組成〕野油麻30g 。
〔用法〕燉肉吃。
〔附註〕此方用於病後體虛。
方29
〔組成〕野丁香根30g 。
〔用法〕水煎服。
〔附註〕此方用於病後頭昏、心慌。
方30
〔組成〕盤龍參30g ,豇豆根15g ,豬肉250g (或用仔雞1 只)。
〔用法〕蒸服,每3 日1 劑,連用3 劑。
〔附註〕此方用於病後虛弱。
方31
〔組成〕鮮綿毛鹿茸草30—60g 。
〔用法〕酒水煎服。
〔附註〕此方用於勞倦乏力。也可用於腰痛。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