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學新理論與新技術

四肢骨幹骨折的治療第三節 肱骨幹骨折的當前治療第一節 踝部骨折脫位的新治療第一節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趙定麟,1935年生,1956年畢
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現任國際矯
形與創傷外科學會(SIC0T)委員兼
中國分會主席及世界矯形外科教育
學會(W0C)和國際矯形外科通訊學
會中國負責人。現任中國人民解放
軍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骨科
主任醫師、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導師。
於1990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
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
特殊津貼;1995年起被確認為上海
市醫學領先專業-脊柱外科的首席
學術帶頭人。曾受邀先後在日本、美
國、加拿大、韓國等近30所大學、脊
柱外科中心及學術會議進行講學、
專題演講及學術交流。曾獲國家級
及部級二等以上科技成果獎及發明
獎七項。先後編著《脊柱外科臨床研
究》、《實用創傷骨科學》、《頸椎傷
病學》及《現代創傷外科學》等多本
專著。為我國脊柱外科的奠基人之
一。
陳德玉,1957年生,1983年畢
業於第二軍醫大學醫療系,1992年
獲博士學位,後赴美國進修,並進行
了脊柱外科相關的博士後研究。現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附
屬長征醫院骨科副主任、副教授。
參加編寫專著6本,發表論文30餘
篇。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上
海市及軍隊科技成果獎多項。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骨科植入材料學的進展
第一節 概述及植入物材料選擇
第二節 關節成形術的存在問題和進展
第三節 我國內固定植入物器械狀況及建議
第二章 AO理論與方法的進展
第一節 AO理論的新概念
第二節 四肢骨幹骨折的治療
第三節 關節內骨折及開放性骨折的處理
第三章 骨折癒合方式新釋
第一節 骨折癒合的三種方式
第二節 不同骨折癒合方式的力學和生物學基礎
第三節 骨折不同癒合方式的臨床意義及其影響因素
第四章 骨影象學檢查進展
第一節 數位化X線攝影、CT及MR
第二節 骨密度測量、核素、超聲及骨肌介入放射學
第五章 界面固定在脊柱外科中的套用
第一節 界面固定原理及臨床套用範圍
第二節 界面固定在頸椎外科中的套用
第三節 頸椎空心螺紋內固定器(CHTF)及其工具的設計
第四節 腰椎空心界面內固定物之現狀
第二篇 上肢損傷
第一章 肩關節不穩定
第一節 盂肱關節的實用解剖與構成盂肱關節不穩的因素
第二節 肩關節不穩定的機制與分類
第三節 盂肱關節不穩定的診斷與治療
第二章 肱骨幹骨折的當前治療
第一節 發生機轉、移位特點及分型
第二節 診斷與治療
第三章 肘部骨折脫位的現代診療
第一節 肱骨遠端骨折
第二節 肘部關節脫位
第三節 尺橈骨上端骨折
第四章 前臂損傷之當前治療
第一節 尺橈骨骨幹骨折
第二節 尺撓骨遠端骨折
第三節 關節鏡監護下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
第五章 腕部損傷的當前治療
第一節 舟骨骨折
第二節 月骨骨折、脫位與壞死
第三節 其他腕骨骨折與下尺橈關節脫位
第六章 手部創傷的現代治療
第一節 掌骨及指骨骨折
第二節 手部開放性創傷
第三篇 下肢損傷
第一章 髖部損傷的當前治療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髖關節脫位
第三節 髖臼骨折
第四節 股骨頭骨折
第五節 股骨頸骨折
第六節 股骨轉子間骨折
第七節 轉子下骨折及大小轉子骨折
第八節 股骨頸再造術新方法
第二章 全髖關節置換翻修手術
第一節 全髖置換術的流行病學與假體鬆動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假體失敗的可能機制
第三節 假體鬆動診斷、骨溶解與分類
第四節 髖關節重建手術及其早期療效
第五節 全髖置換術後無菌性鬆動的病因與假體設計固定方法
第六節 全髖置換術後無菌性鬆動的診斷與分型
第七節 全髖置換術後無菌性鬆動的治療
第三章 股骨幹骨折治療的現狀
第一節 致傷機轉、臨床表現及診斷
第二節 股骨幹骨折的治療
第四章 膝關節外科之進展
第一節 全膝關節置換術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 全膝關節置換術的實施與併發症防治
第三節 膝關節鏡手術的進展
第四節 膝內翻併骨關節炎的脛骨高位截骨術
第五章 脛腓骨骨幹骨折當前診治的要點
第一節 損傷機制、分型及診斷
第二節 治療
第三節 小腿創傷的併發症和合併傷
第六章 踝部骨折脫位的新治療
第一節 踝部骨折
第二節 踝關節韌帶損傷
第七章 常見足部損傷處理之現狀
第一節 距骨骨折脫位
第二節 跟骨骨折
第三節 足舟骨、楔骨、骰骨骨折及中跗、跖跗關節脫位
第四節 跖骨、趾骨與籽骨骨折及跖趾、趾間關節脫位
第四篇 頸椎傷病
第一章 頸椎病之現狀、分型及其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一節 頸椎病之現狀
第二節 簡易分型法
第三節 專科分型法
第四節 頸椎病的鑑別診斷
第二章 頸椎病的非手術療法
第一節 非手術療法的基本原則與自我療法
第二節 傳統的非手術療法
第三節 中醫藥治療頸椎病的選擇
第三章 頸椎病手術新療法
第一節 手術病例的選擇、術前準備與手術入路
第二節 頸椎前路手術
第三節 頸前路側前方減壓術
第四章 頸椎椎管狹窄症的新認識
第一節 發病機制和診斷
第二節 治療原則與椎管成形術
第三節 兼顧椎管前方切骨減壓的頸後路椎管成形術及神經根管擴大減壓術
第四節 棘突縱割式頸部椎管擴大人工骨橋成形術的手技與術後療法
第五章 鉤椎關節病與外傷性鉤椎關節病(頸腦綜合徵)的診斷與治療
第一節 實用解剖、病因與臨床特點
第二節 鉤椎關節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三節 鉤椎關節病的治療
第四節 外傷性鉤椎關節病(外傷後頸腦綜合徵)
第六章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OPLL)及其新療法
第一節 基本概念及診斷
第二節 治療
第三節 鈦鋼板加珊瑚人工骨或自體骨頸椎前路減壓內固定術治療頸椎疾患
第七章 重視頸腰綜合徵
第一節 概述與發病機制
第二節 頸腰綜合徵的診斷與治療
第五篇 胸腰椎損傷
第一章 胸腰椎骨折進展及新療法
第一節 AF系統手術在胸腰段骨折的套用
第二節 去旋轉加原位彎棒CD技術對脊柱骨折矢狀面的重建
第二章 腰椎崩裂與滑脫內固定新技術
第一節 椎弓崩裂滑脫直接修復單節段固定
第二節 經椎弓根椎體間內固定
第三節 脊柱滑脫撐開復位固定裝置(DRFS)的臨床套用
第三章 骶骨內固定技術及進展
第一節 一般骶骨內固定術
第二節 Jackson骶骨內置棒內固定技術
第四章 胸腰椎治療新技術
第一節 單側進路並保留後部結構的全椎板減壓術
第二節 擴大操作口的胸腔鏡下脊柱前路手術
第三節 脊柱側彎的後路去旋轉矯正技術
第四節 經側後方斜向植入單枚多孔螺紋狀椎間融合器的椎體間融合術
第五節 腰椎滑脫症和胸腰椎骨折新型內固定器的臨床套用
第五章 鑑別根性痛、乾性痛及叢性痛的臨床意義
第一節 根性痛、乾性痛與叢性痛的臨床特點
第二節 誤診分析及處理對策
第六章 選擇性動脈栓塞在脊柱胸腰段骨腫瘤治療中的套用
第一節 發病概況及其與血供之關係
第二節 經皮選擇性動脈栓塞的簡介
第三節 選擇性節段性動脈栓塞在脊柱腫瘤治療中的套用
第七章 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第六篇 其他損傷
第一章 臂叢神經損傷的當前治療
第一節 損傷類型
第二節 診斷
第三節 治療
第二章 周圍神經損傷手術療法之現狀
第一節 神經外膜及束膜的修復
第二節 神經缺損的處理
第三節 神經移植的適應證、方法與預後
第四節 電生理檢查在脊柱外科和周圍神經損傷修復中的套用
第三章 可吸收內固定物的臨床套用
第一節 可吸收內固定物的選擇
第二節 可吸收內固定物的臨床套用
第四章 骨盆損傷的生物力學與分類的最新研究
第一節 骨盆的結構及生物力學特點
第二節 骨盆損傷的分類與臨床意義
第五章 特殊情況下的骨關節損傷
第一節 兒童骨關節損傷
第二節 老年人的骨關節損傷
第三節 糖尿病病人的骨與關節損傷
第六章 肢體複雜組織缺損的急診顯微外科修復
第一節 急診顯微外科修復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急診顯微外科修復的操作常規與病例報導
第三節 手術病例選擇與操作要點
第七章 脊神經後根切斷術治療痙攣性腦癱
第一節 痙攣性腦癱的概述、病因與臨床特點
第二節 脊神經後根切斷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