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儺

詞語信息

詞語讀音

qū nuó

詞語意思

舊時年終或立春時節驅鬼迎神賽會迷信活動

詞語出處

始載《後漢書.禮儀志中》:"季冬之月﹐星回歲終﹐陰陽以交﹐勞農大享臘。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皂制﹐執大鞀。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戈揚眉。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僕射將之﹐以逐惡鬼于禁中。"

詞語示例

唐 孟郊 《弦歌行》:“驅儺擊鼓吹長笛,瘦鬼染面惟齒白。”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歲時風俗·驅儺》:“《禮緯》曰: 高陽 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二居江水中為瘧,一居人宮室區隅中,善驚小兒,於是以正歲十二月命祀官持儺以索室中而驅疫鬼。
《軒轅本紀》曰: 東海 渡塑山 有 神荼 、 鬱壘 之神,以御凶鬼,為民除害,因制驅儺之神。”
馬南邨 《燕山夜話·守歲飲屠蘇》:“驅儺的意思是要驅逐疫癘之鬼,與我們現在說的送瘟神的意思相同。”

唐朝-驅儺

驅儺吹笛又擊鼓,瘦鬼塗面赤雙足。桃弧射矢茅鞭打,鼠竄引得眾歡呼。
『驅儺』是古代驅除疫鬼的儀式,多在臘月舉行。唐王建《宮詞》:『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褲朱衣四隊行。院院燒燈如白晝,沉香火底坐吹笙。』描寫了儀式的場面;孟郊的《弦歌行》:『驅儺擊鼓吹長笛,瘦鬼染面惟齒白。暗中崒崒拽茅鞭,裸足朱衫行戚戚。相顧笑聲沖庭燎,桃弧射矢時獨叫。』描寫了儺的形狀和人們驅儺的歡樂情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