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九龍池

騰衝九龍池

一、池潭溪流:大龍潭,底有泉穴7個,清泉仰涌而出,水下有陷落石橋,隱然可見。 麻龍潭則獨泉翻滾,噴薄而出,譁然作響,池內苔藻翠綠,如絲似帶。 至麻龍潭下面,眾溪總匯為一河,即龍池河,流入飛井海水庫。

騰衝九龍池,又稱龍池,原名奇黎溪,位於雲南省玉溪市城西北二十里的奇黎山麓。九龍池橋頭碑敘述其得名原委說:“西山之麓,奇山窿然傑起,復嵌然下垂如雲頭曲復,……其下清泉穿壁湧出,如列星聯珠,絡繹不絕。自東而北七十餘步又得泉焉,凡七穴皆浴然仰出。……前人既負土累石塞其隘為一池,故分言之則有九,合言之則同出一溪。此九龍池所由名也。”
九龍池泉位較高,出水量較大,歷來灌溉“四十二屯”數萬畝良田,使“棋之西北,千村萬戶,一帶柳堤花溪,掩映於桑麻境裡,”就是玉溪河流域的廣大田疇,也受到它的利益。廣大民眾及遊客均以其“靈源利農”而特別愛護和讚賞它。
騰衝九龍池風光,可綜述為四:
一、池潭溪流:大龍潭,底有泉穴7個,清泉仰涌而出,水下有陷落石橋,隱然可見。潭面微波細浪,層層展開,游魚戲水,喋然有聲。周圍參天古樹,盤根錯節,蔭罩池面,故而冬溫夏涼。“亂刺棚”潭,水如珍珠,串串湧出,其中游魚,頭多向下,直對湧泉,以免被水捲走。“有爺爺無廟”溪,水自懸岩下平流而出,如地河於此露面,悄然無聲。麻龍潭則獨泉翻滾,噴薄而出,譁然作響,池內苔藻翠綠,如絲似帶。每個池潭的下面,各自有溪;溪內彩石粒粒,碧藻絲絲,兩岸或樹木蓊鬱,或綠草如茵。至麻龍潭下面,眾溪總匯為一河,即龍池河,流入飛井海水庫。
二、樓台亭榭:多集中於大龍潭西岸,依著層次構造於懸岩之上,有大觀樓、聽泉樓、三聖閣、大士閣,文星閣等。中有石磴曲徑,其間樹繞枝橫,綠蔭匝蓋,各種禽鳥飛鳴其中。登聽泉樓,晴日俯看龍池,靜夜聆聽魚聲。登文星閣眺望,眾山皆小,玉溪壩盡收眼底。
三、松園:分上松園,中松園、下松園,三園相近,內有高十數丈的巨松,相傳為明代老僧所植。
四、飛井海:飛井海水庫,為建國初期興修,為九龍池延展風景區,水面寬闊,有時微風輕拂,水光瀲灩,有時波翻浪卷,澎湃有聲。西岸村居,依山面水,村村桃林,家家菜圃,其間村道彎彎,阡陌相連,具有濃郁的雲南農村特色。飛井村出產之飛井桃,為夏季著名鮮果,“耍九龍池吃飛井桃”,亦為歷來盛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