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耀材

馮耀材

馮老中學就讀於澳門的一所教會學校,之所以回內地讀大學,完全是回響黨的號召,回國建設剛剛誕生的新中國。當時馮老報考的是國立中山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馮老成為了當時華南工學院的一員,可以說馮老見證了華工的誕生,是華工的元老級人物。

山東祥通膠帶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馮耀材

華園求學路
大學時代的馮老不僅學習刻苦用功,成績優異,愛好也非常廣泛,唱歌、籃球、游泳、體操等無一不精,國標舞更是馮老的強項,而且馮老當時還是學校文藝部的部長。正是因為國標舞,馮老在大學期間經歷了一段浪漫的愛情,結識了自己相伴一生的愛人。在談到華工對自己的影響時,馮老說,華工教會了我一個受用終生的道理,那就是“先學做人後學做事,要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好人”,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在華工打下的堅實基礎,為馮老以後事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大學時代的馮老,特別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他說基礎知識是一座金字塔的底層,只有底層穩固,上層的建築才能屹立於風雨中不倒,才能經受得住歲月的考驗。正是因為華工人有紮實的基礎知識,有過硬的基本功,才使馮老對華工的畢業生充滿了信心。他說華工的畢業生都很會工作,華工不愧是“企業家的搖籃,工程師的搖籃”。華工精神中的求真務實,在馮老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從一而終”的橡膠人
馮老大學時選擇橡膠專業是因為那時橡膠產業是國防工業,而那時中國的橡膠產業又很落後。馮老說“國家很需要很需要”,兩個“很需要”體現了馮老強烈的愛國情懷和赤子之心。“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馮老的心聲,也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心聲!畢業後馮老被分配到當時的青島橡膠六廠,一直到2000年退休,他在橡膠六廠一乾就是四十多年,用馮老的話說要“從一而終”。馮老在工作中從來不計較報酬的多少,而是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多出成果,乾出成績是他最終的目標和最開心的事情。
馮老的前期工作主要是產品配方設計,新原材料套用及新產品的研製,1960年他與兄弟單位及高等院校合作,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條橡塑並用難燃輸送帶,開拓了橡膠與塑膠並用製造管、帶產品的領域。“文化大革命”以後,馮老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工廠的技術改造,對工廠的發展進行全面規劃,新建了大量的廠房車間並對生產流程進行合理的布局。20世紀90年代中期,青島橡膠六廠又開拓了載重汽車輪胎及工程輪胎生產銷售市場,馮老參與了這個項目的設計和實施,使企業的經濟發展又前進了一步,馮老一直工作到2000年才退休離開橡膠六廠。他不斷對工作進行總結,先後編寫了兩部教材,並在全國性學術會議及刊物上發表了14篇論文,其中多篇被評為優秀論文。2003年,已經70高齡的馮老接受了魯寶集團祥通橡膠公司的邀請,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他在短時間內就對公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祥通橡膠公司如今的成功運營和馮老的努力工作是分不開的,其間滲透著馮老的心血和汗水。
馮老不僅關心國內橡膠行業的發展情況,對國外同行也是知之甚多。他總結中國橡膠產業現階段的總體狀況時說“中國是一個橡膠大國,但不是一個橡膠強國,中國和已開發國家在橡膠產業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他說,中國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裝備水平差。中國現有的設備很多都是國外已經淘汰的。第二,原材料使用方面的差距。中國的原材料使用不能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特別是在新材料的使用方面。第三,檢測手段的差距。國外很多廠家有專門的檢測基地、檢測工廠,而這些條件國內的廠家都不具備。第四,管理水平的差距。由於中國的橡膠工業中國營成分的比重比較大,而中國式的企業管理方式一直以來都為人詬病,這從全行業的生產效率就可以看得出來。
馮老這些年一直對華工的發展非常關注,他對高分子材料專業(以前的橡膠專業)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他說學校應該加大對這方面的支持力度,培養學科帶頭人,使高分子材料繼續走在全國高校的前列,繼續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
“無欲無求”的幸福晚年生活
馮老在學生時代就是一位文體活動積極分子,工作後仍繼續堅持。退休後,劇烈的運動已經不再適合馮老,取而代之的是唱歌、跳舞等比較適合老年人的運動項目。馮老和他的愛人一起參加了青島市老幹部藝術團的國標舞隊和合唱團,在這個老年人大群體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還經常參加慰問演出活動,體現了老有所學、老有所用、老有所為,既是運動人生,也是享受人生。退休後的馮老比較關注養生和保健,除了經常運動以外,馮老還很看重心態對一個人的影響。馮老在自己總結的“談我的養生與保健”中寫道:對生活要充滿信心,保持平和的心態,心胸開闊,樂觀豁達,處事不過分認真。可以用“無欲無求”來形容馮老一生的心理狀態。馮老很少計較個人得失,雖然自己的居室大小和自己的職位極不相稱,但馮老以《陋室銘》中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來勉勵自己,坦然處之。“淡泊名利,知足常樂”體現了馮老的人生哲理,也是馮老一生奉行的人生觀。晚年的馮老還經常參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動,他是青島市僑聯的志願者,“5?12”汶川大地震,馮老除了給災區捐款捐物以外,還參加了當地文藝團舉辦的多次賑災義演活動,以這種方式支持災區的重建工作。馮老用他的博愛精神和感恩精神回報國家、回報黨。
雖然畢業已經50多年了,但是馮老對母校的感情依然很深厚,馮老把對母校的感情都投入到了校友會的工作當中。在青島,馮老既是年齡最大、資歷最老的校友,也是最積極的校友之一。馮老是青島校友會的發起人之一,是青島校友會第二屆理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是青島校友會刊物的組稿者。所有這些身份,都說明了馮老對母校的感情,對母校懷有的感恩之心。
在採訪的最後,我們讓馮老對我們這些小師弟師妹提一點建議,馮老只說了一點:只要選定了就要一直走下去,不要三心二意。這是馮老對我們的期盼,也是他自己一生的寫照。一生無怨無悔地工作在橡膠產業的第一線,把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祖國的橡膠事業,馮老的執著精神讓我們肅然起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