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亮[放射學家]

馮亮,男,中國著名的放射學家、南京軍區總醫院原放射科主任、主任醫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06年7月20日零時3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歲。1916年4月16日生於天津,原籍浙江紹興。馮亮1937年肄業於北平輔仁大學化學系,1943年畢業於前中正醫學院。1949年8月起,歷任中央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華東軍區醫院放射科副主任,南京軍區總醫院放射科主任,解放軍第五及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88年10月退休,為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專家室成員。馮教授不僅在國內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1984年馮教授應邀參加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的影像診斷國際會議,作了“在中國套用超聲及CT的經驗暨其對醫療保健和衛生經濟的影響”的專題報告,產生了巨大影響1986年應邀參加在南斯拉夫召開的第一次世界開發中國家超聲學術會議,並作了“超聲診斷在中國的套用”和“肝細胞肝癌的超聲診斷”的學術報告,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讚揚。2001年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將他列為21世紀名人,同年被聘為美國傳記學會顧問。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馮亮,男,漢族,1916年4月16日生於天津,原籍浙江紹興。馮亮1937年肄業於北平輔仁大學化學系,1943年畢業於前中正醫學院。畢業後,歷任重慶市傳染病醫院醫師,重慶市市民醫院外科醫師,重慶中央醫院放射科醫師,上海中比鐳錠治療院放射治療科醫師。1949年8月起,歷任中央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華東軍區醫院放射科副主任,南京軍區總醫院放射科主任,解放軍第五及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88年10月退休,為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專家室成員。

主要貢獻

馮亮堪稱新中國醫學影像事業的先驅。作為新中國醫學影像專業奠基人之一的他,學術造詣精深,在軍內外有較大影響和較高的學術地位。相繼擔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第二、第三屆委員會委員,《中華放射學雜誌》第二屆編委會編委及第三屆編委會諮詢編委,全軍放射專業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江蘇省分會理事、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分會常務理事及放射學會主任委員,南京軍區科委會常委、顧問、放射學會主任委員,南京軍區衛生技術高級職稱評審,世界衛生組織(WHO)影像組成員等職。為我國的醫學影像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於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長期特殊津貼,衛生技術3級。

馮亮學識淵博,醫術精湛,活到老、學到老,對事業不倦追求。馮亮從醫半個多世紀,始終瞄準醫學影像專業的最前沿,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1945年開始從事放射線工作,對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統的X線診斷及CT診斷等工作有很深的造詣。馮亮同志先後取得了一批重要醫療成果,在國內,他首先研究並實現了計算機輔助的X線計量診斷方法,完成了肺部球形病灶、潰瘍病先天性心臟病3項鑑別診斷的電腦程式軟體;在國內首先發表了“染色體畸變:21三體徵的骨骼X線改變”等;在重要學術期刊上先後發表學術論文67篇在放射學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如:“腎結核的X線診斷”、“門靜脈高壓的脾門靜脈造影”、“電子計算機肺部球形病灶的X線診斷”、“原發性肝癌的CT診斷”等。他主編、參編出版的14部專著在國內醫學影像學界產生較大影響,如:“CT手冊”、“肺結核病防治手冊”、“腎臟病學”、“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醫學百科全書:放射診斷”、“CT讀片指南”、“心腦血管急症”等。1995年馮亮教授榮獲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頒發的“為中國放射學事業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證書。

人物評價

馮教授不僅在國內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1984年馮教授應邀參加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的影像診斷國際會議,作了“在中國套用超聲及CT的經驗暨其對醫療保健和衛生經濟的影響”的專題報告,產生了巨大影響。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該專業唯一代表,與包括美國在內的20多個國家的專家一起,編寫“開發中國家新影像技術的套用(英文)”一書。1986年應邀參加在南斯拉夫召開的第一次世界開發中國家超聲學術會議,並作了“超聲診斷在中國的套用”和“肝細胞肝癌的超聲診斷”的學術報告,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讚揚。2001年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將他列為21世紀名人,同年被聘為美國傳記學會顧問。

馮亮教授熱愛黨、熱愛軍隊、熱愛醫療事業,醫德高尚、醫風嚴謹、醫技精湛。他注重自身形象,嚴於律已寬以待人,真誠友善,光明磊落,對病人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對部下、對同事關心體貼,治學嚴謹,為人師表。他謙虛謹慎,講奉獻,淡泊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為年青的醫生手把手地傳、幫、帶,培養了眾多醫學影像學人才,桃李滿天下。他先後榮立三等功3次,評為先進工作者3次,1981年被評為全軍先進科技工作者,1983年11月被南京軍區評為科技文體系統先進個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