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橋

馬齒橋

馬齒橋位於福清龍江的上游,東張鎮香山村石坑自然村。 此外,馬齒橋的對岸有個宋窯遺址,當年的瓷器是通過龍江的碼頭向外輸出的。 馬齒橋還有一個更有詩意的叫法——“琴橋”,也稱“碇步橋”。

馬齒橋位於福清龍江的上游,東張鎮香山村石坑自然村。長約70米,由108個石墩組成,設計簡易科學。約40平方厘米大的石墩的間隔及露出水面的高度,均在30~40厘米左右,村民挑著籮筐可以輕鬆在橋上行走;在橋每隔3~5米左右的地方就多出一個方形石塊。這座橋遠遠看去像一顆顆馬的牙齒散落在緩緩的溪面上,所以當地人都叫它“馬齒橋”,而多出的方形石塊被稱作“避石墩”,是用於來往行人避讓的。馬齒橋風格樸素,一塊塊石頭獨自豎立溪水中,彼此約隔半米,溪水從石間流淌。
馬齒橋的修建年月至少可以推斷到明清時期。馬齒橋曾經是古驛道的重要一部分,明清時期有一條古驛道,從莆田大洋鄉經福清東張古鎮,通往福清城關,而“馬齒橋”的下游不遠處就是已淹沒在水底的東張古鎮。此外,馬齒橋的對岸有個宋窯遺址,當年的瓷器是通過龍江的碼頭向外輸出的。
馬齒橋還有一個更有詩意的叫法——“琴橋”,也稱“碇步橋”。“琴橋”是橋樑的雛形,是最原始形態的橋樑,一般出現在河流的下游和淺灘地帶。這座橋的發現填補了福清此類橋的空白。在目前為止發現的同類型的碇步橋中,其規模在全省居第二,在福州地區排第一,而規模最大的碇步橋則在莆田境內。
馬齒橋馬齒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