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如是說

馬雲如是說

《馬雲如是說》是國內迄今第一部全面解讀和詮釋阿里巴巴CEO馬雲經營理念與管理思想的作品,完整展示馬雲的戰略思維與行動軌跡。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馬雲如是說》說任何一個企業家的成功,都需要一種特立獨行的精神。換爾言之,他一定是不斷地否定別人的反對意見,堅持自己獨特的觀點,才能夠真正走向大成功。在中國企業家群像里,馬雲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二十多年來,在曾被外資力量把持的零售、通信製造、網路等行業里,成長和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本土企業家,他們帶領中國企業探索出了一條非凡的成功之路,向世界彰顯了中國企業家的強大力量和獨特智慧。本系列圖書忠實紀錄並深入剖析了這些教父級的企業家創業、創新的詳實過程,為讀者提供了一場關於中國企業家智慧的饕餮盛宴,我們衷心地希望他們的膽識、眼光和境界,能成為後來者的榜樣;他們所經歷的困境、遭遇過的坎坷、付出的代價,能成為後來者的借鑑經驗。如能實現這一宗旨和目的,那便是我們這支創作團隊和編輯們最大的欣慰了。

經典語錄

我們必須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很多時候發現我們缺的不是鈣,而是愛!!!

做生意不能憑關係,做生意不能憑小聰明,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你明白客戶需要什麼,實實在在創造價值,堅持下去。這個世界上最靠不住的就是關係。

在我看來有三種人,生意人:創造錢;商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家:為社會承擔責任。企業家應該為社會創造環境。

創業要找最合適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誠信不是一種銷售,不是一種高深空洞的理念,是實實在在的言出必行,點點滴滴的細節誠信不能拿來銷售,不能拿來做概念。

免費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

男人的長相往往和他的的才華成反比。

永遠不要跟別人比幸運,我從來沒想過我比別人幸運,我也許比他們更有毅力,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鐘、兩秒鐘。

那些私下忠告我們,指出我們錯誤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我們公司是每半年一次評估,評下來,雖然你的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你就是最後一個,非常對不起,你就得離開。

每個人都應學會認真做事,大度做人。

不光要承認錯誤,還要勇於承擔責任。

有結果不一定會成功,但沒有結果的人一定會失敗。

一個公司在兩種情況下最容易犯錯誤,第一是有太多的錢的時候,第二是面對太多的機會,一個CEO看到的不應該是機會,因為機會無處不在,一個CEO更應該看到災難,並把災難扼殺在搖籃里

注重自己的名聲,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遵守諾言,這樣對你們的事業非常有幫助。

服務是全世界最貴的產品,所以最佳的服務就是不要服務,最好的服務就是不需要服務

孫正義跟我有同一個觀點,一個方案是一流的Idea加三流的實施,另外一個方案,一流的實施,三流的Idea,哪個好?我們倆同時選擇一流的實施,三流的Idea。

愚蠢的人用嘴說話,聰明的人用腦袋說話,智慧的人用心說話。

媒體推薦

目標是全世界

——評《馬雲如是說》一書

馬雲是個傳奇性人物,曾被說成是“騙子”、“瘋子”和“狂人”,而如今,他帶領著阿里巴巴團隊一路走來,從資本額只有50萬元人民幣的小企業,變成了市值超過200億美元的大企業,創下了全球網際網路融資額的最高紀錄。

他靠什麼實現了大成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商業奇蹟呢?

讀罷《馬雲如是說》一書,我似乎找到了更為準確的答案。那就是馬雲從創業之初就具備的大視野、大胸懷和大眼光。通常,我們都認為企業在創業的時候,目標會是比較狹窄和單一的——找準一個市場,想法子賺錢。只有當企業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實力後,才會站得高看得遠——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可是,這種思維已經是傳統經濟下的過時產物了。在網際網路技術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日趨明顯的今天,只有那些在創業之初就具備了放眼全球視野的企業家,才能使他的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具備市場領先者的潛質。阿里巴巴和馬雲就屬於這樣的企業和企業家。

最初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雖然創業資本很少,但馬雲還是將未來的公司定位為全球公司。為了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記住他的公司和品牌,他從創業資本中拿出1萬美金買回了阿里巴巴的域名。他認準阿里巴巴這個名字可以跨越國界,流行全世界。在建立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時,馬雲把客戶源就定位在了國內和國外兩個價值鏈上:一頭是海外買家,一頭是中國供應商。他們的口號是“避免國內甲A聯賽,直接進入世界盃”,在培育中國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的同時,加大力度打開國際電子商務市場。我們從阿里巴巴的機構設定中,就可以感受到它自始至終的國際化戰略。1999年,馬雲將阿里巴巴總部定在香港。在美國設立研究基地,在倫敦設了分公司,然後在杭州建立了在中國的基地。

創業之初就能有放眼世界的魄力和勇氣,實在令人喟嘆。而它的原動力又是什麼呢?我認為是作為企業家的使命感。能否稱得上是企業家,並非看他擁有多少財富,創造多少利潤,而是看他具備什麼樣的素質。馬雲講到“我們只想做一個企業,做一個企業家。企業家應該影響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創造價值。商人留給世人的印象就是追逐利潤,而企業家則給人一種使命感。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永遠不把賺錢作為第一目標。”因為偉大公司首先能為社會創造真正的財富和價值,可以持續不斷地改變這個社會。所以,阿里巴巴在他還是胚胎時就具備了偉大公司的基因,那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強烈使命感。

有了使命感的驅動,還需要成為一個心理巨人——遇到困難和艱辛,能夠保護自己,激勵自己,永不放棄,永遠保持火一樣的激情。這也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品質。聽聽馬雲的精彩語錄吧,“面對各種無法控制的變化,真正的創業者必須懂得用樂觀和主動的心態去擁抱。當然變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機會卻往往在適應變化的痛苦中獲得。這么多年來,我已經歷了很多的痛苦,所以我不在乎後面更多的痛苦,反正來一個我滅一個。”

在《馬雲如是說》一書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馬雲在創業精神、戰略、企業家修為方面的獨到智慧,而且能分享到他在經營理念、產品定位、融資方略、客戶關係管理、人才使用與培養等方面的精闢論見。掩卷閉目,可以想像得到阿里巴巴如何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電子商務公司的歷程,也可以想像得到馬雲如何憑藉自己的夢想、智慧和魄力成為傑出企業家的創業過程。更讓人興奮的是,書中總結出的馬雲語錄,使閱讀中的我們不僅汲取了精粹的精神營養,而且極大地激發了我們作為中國人對於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無比信心。我們相信:在中國日益崛起的今天和明天,必將會有許許多多像馬雲一樣的企業家帶領著中國的企業走向世界,為全球創造越來越大的價值和財富,並向世界展示中國人的實力和底氣。正如馬雲所講:要讓全世界人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國創辦的公司,是一家讓全世界華人驕傲的中國公司。

書中的扉頁引發我很多感慨,姑且作為本文的結尾:“國家的驕傲民族的自豪 謹以此叢書獻給為中國改革開放和民族企業振興而不懈努力的企業家們!”(苗小玲 經濟學博士)

作者簡介

朱甫,商學院MBA,網際網路創業觀察專業人士,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為期三年的重點跟蹤研究,最為佩服創業教父馬雲。

目錄

*永不放棄——馬雲論創業精神

*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馬雲論經營理念

*B2B時代——馬雲論電子商務

*網路只是一個工具——馬雲論網際網路與網路公司

*太多錢會壞事——馬雲論融資方略

*大多數客戶都是懶人——馬雲論客戶關係管理

*只要普通人才——馬雲論人才選拔與任用

*追求良好工作氛圍——馬雲論公司內部管理

*目標是全世界——馬雲論阿里巴巴品牌力

*要能對機會說“NO”——馬雲論企業家修為

*戰略聯盟——馬雲論“阿雅”聯姻

*長江里的鱷魚與海里的鯊魚——馬雲論競爭戰略

*成 功 物 語——馬雲論阿里巴巴的成功之道

序言

任何一個企業家的成功,都需要一種特立獨行的精神,馬雲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馬雲在不同場合的講話和演講激情、幽默,精彩語句閃現其間,帶給聽者的不僅有聽覺上的衝擊,更有智慧和靈感的碰撞。

馬雲曾自嘲是“騎在盲虎背上的盲人”,因為他對科技一竅不通,但是他精通“外行領導內行”的道理,在8年時間裡將資本額五十萬元人民幣的小企業,變為市值逾200億美元的大企業,馬雲也因此被評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商業人物之一。

這樣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在2005年收購了雅虎中國,如今統管著阿里巴巴、淘寶網、支付寶、阿里軟體及網路分銷網站阿里媽媽,個個都能獨當一面,構築了一個阿里巴巴系的網路帝國。

事實上,馬雲帶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感悟和啟迪,以至於我們迫切地想帶著讀者們進入關於馬雲,關於阿里巴巴的這個真實而寬廣的世界中去。

文摘

一、 永不放棄——馬雲論創業精神

創業者既然選擇了創業,就必須一直堅持下去。暫時的失敗並不能代表永遠的失利;一時的成功並不能代表將來的成功,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並在理想的道路上堅持下去,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那時候,很多人說阿里巴巴如果能成功,無疑就是把一艘萬噸輪(船)抬到喜馬拉雅山上面。我跟我的同事說我們的任務是:把這艘萬噸輪(船)從山頂抬到山腳下,別人怎么說,(是)沒辦法的事。你自己要明白,我要去哪裡?我能對社會創造什麼價值?創業的時候,我的同事可能流過淚,我的朋友可能流過淚,但我沒有,因為流淚沒有用。

創業者沒有退路,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

毫無疑問,馬雲所說的成功是一種堅持的成功。正如馬雲所言,放棄就等於失敗,只有堅持才能成功。

雖說在外界看來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經非常成功了,但是馬雲仍然不忘告誡公司員工,要對外界的讚譽置若罔聞。

因為我們要做102年。有一天如果你上了什麼封面,你就把自己當作上了一個娛樂雜誌一樣。不要認為那是成功,成功是很短暫的,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是很大很大的。

二、 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馬雲論經營理念

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讓客戶掙錢,幫助他們省錢,幫助他們管理員工。

馬雲在作每一個決定之前,都會考慮到怎樣去做才會使客戶的利益更大化。

我們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以後,我們就把這個作為阿里巴巴推出任何服務和產品的唯一標準。我們以前曾經說最少推出一個免費的產品,我們工程師和產品設計師、銷售師馬上想到免費搞得複雜一點,將來收費搞得簡單一點就可以了。所以我們產品就越做越複雜,後來問我們的使命是什麼,我們全體員工就說是“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為什麼把產品搞得那么複雜?一下就醒了,我們就把產品做得非常簡單。讓客戶越來越簡單,把麻煩留給我們自己,這就是使命感的驅動。

我們是要讓中小企業真正賺錢,我們讓中小企業有更多的後繼者,我們國家有13億、14億人口,20年以後可能很多人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失業,我希望電子商務幫助更多的人有就業機會,有就業機會社會就穩定,家庭就穩定,事業就發展。

在我看來一個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並把這個社會責任貫穿於我們的工作中,我們要承擔我們的責任,我們要推進這個社會發展。

三、 B2B時代——馬雲論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只是一個工具,你拿回去之後,拿這個工具,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這個工具,跟傳真、電話沒什麼區別,它只不過是把傳真、電話、網路、電腦、電視、報紙、媒體結合在一起的工具。所以我們不要把電子商務看得太神秘。 馬雲給阿里巴巴的定位就是幫助大家在網站收集其他人的信息,在網上促成交易,從而把企業的產品推到全國、全世界。

將電子商務還給商人,就是讓商人來決定需要什麼樣的電子商務,用商人能聽懂的語言,開發商人能使用的技術,讓商人來控制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就是利用先進的手段,增加貿易機會、提高生產和貿易效率、降低生產和貿易成本。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產品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就不會對社會生產產生影響。因此,一個產品、一種服務的好壞不是由評論家或媒體來判斷,而是要看企業是否從中獲益。

四、網路只是一個工具——馬雲論網際網路與網路公司

如果網際網路在中國是一個大產業,或者主流產業的話,那么會走下坡路。我認為網際網路在靠攏主流產業,網際網路會影響中國經濟30年、50年,但是真正創造這個影響也就未來3、5年。我相信再過10年不會有人在這兒談網際網路,今天人們只不過看到了網際網路邊緣成長的勢頭。 網際網路最大的特徵是變化。阿里巴巴就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我們認為,除了我們的夢想之外,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是個高速變化的世界,我們的產業在變,我們的環境在變,我們自己在變,我們的對手也在變……我們周圍的一切全在變化之中! 中國還沒有一個真正強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中國的網際網路人口基數達到兩億以後,在技術創新的情況下,中國會誕生世界級的網際網路公司。我們內部提出了一個目標:十年以內,希望世界上三大網際網路公司中有一家是我們的。我們希望憑藉自己的努力打進世界五百強,還要成為世界最佳僱主。

五、太多錢會壞事——馬雲論融資方略

我相信孫正義喜歡我,所有的投資者都喜歡我,是因為我說了我想做成這么一件事情。這件事兒的結果一定會帶來很多錢,所以他看見的是我這個眼神。全世界有錢的人很多,但全世界能做阿里巴巴的人並不多。我覺得這是我們的信心所在。投資者你不給我,另外會有人給我,我就找願意給我的人。全世界有很多投資者,但全世界馬雲就一個,沒辦法。

孫正義也曾說過:“馬雲,你是唯一一個3年前對我說什麼,現在還對我說什麼的人。”

馬雲稱他與孫正義的合作屬於一見鍾情、一拍即合,他說:

孫正義個人承諾協助阿里巴巴的業務,為阿里巴巴增添莫大的價值。我們十分欽佩軟銀在扶助新企業發展成為行業領導的業績及全球實力,並對軟銀成為我們的夥伴深感鼓舞。

我們洞悉企業與企業間電子商務高速增長的潛力,網際網路將徹底改變我們所專注的國際貿易局面。全球貿易總額高達六萬五千億美元,這市場為我們提供了龐大的商機。與軟銀建立夥伴關係給予我們一個強勁的支撐,從而有利於深化及擴大我們的業務,為全球貿易商提供更多價值。

六、大多數客戶都是懶人——馬雲論客戶關係管理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爾·蓋茨,他是個程式設計師,懶得讀書,他就退學了。他又懶得記那些複雜的DOS命令,於是,他就編了個圖形的界面程式,叫什麼來著?我忘了,懶得記這些東西。於是,全世界的電腦都長著相同的臉,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值錢的品牌,可口可樂。他的老闆更懶,儘管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濃郁,但他實在太懶了。弄點兒糖精加上涼水,裝瓶就賣。於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 還有更聰明的懶人:

懶得爬樓,於是他們發明了電梯;

懶得走路,於是他們製造出汽車、火車和飛機;

懶得一個一個地殺人,於是他們發明了核子彈;

懶得每次去計算,於是他們發明了數學公式;

懶得出去聽音樂會,於是他們發明了唱片、磁帶和CD;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都懶得再說了。

懶不是傻懶,如果你想少乾,就要想出懶的方法。要懶出風格,懶出境界。像我從小就懶,連肉都懶得長,這就是境界。

馬雲認為“客戶也是懶人”,於是規定了要以“客戶第一”,替客戶著想,這是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

七、只要普通人才——馬雲論人才選拔與任用

阿里巴巴公司不承諾任何人加入阿里巴巴會升官發財,因為升官發財、股票這些東西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是我會承諾你在我們公司一定會很倒霉,很冤枉,幹得很好領導還是不喜歡你,這些東西我都能承諾,但是你經歷這些後你出去一定滿懷信心,可以自己創業,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做好,你會想:“因為我阿里巴巴都待過,還怕你這樣的公司?”

我唯一能許諾的是4年人間的痛苦、委屈、不理解、難以溝通和失敗的努力,那才是你們真正的財富。

對阿里巴巴來講,期權、錢都無法和人才相比。員工是公司最好的財富,有共同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員工是最大的財富,今天銀行利息是2個百分點,如果把這個錢投在員工身上,讓他們得到培訓,那么員工創造的財富遠遠不止2個百分點。

許多人認為專家很重要,中層管理人才很重要,但是他們往往忘記普通的員工,普通員工對企業來說更重要。我們家保姆,我給她1200元,杭州市場價800元。她做得很開心,因為她覺得得到了尊重。而那些高層他們薪四五萬元,即使你給他加一萬元、兩萬元,他也不會感到什麼。但是你對廣大員工增加一些,那么士氣會大增。

八、追求良好工作氛圍——馬雲論公司內部管理

我認為,員工第一,客戶第二。沒有員工,就沒有這個網站。也只有他們開心了,我們的客戶才會開心。而客戶們那些鼓勵的言語,又會讓他們像發瘋一樣去工作,這也使得我們的網站不斷地發展。

在阿里巴巴,員工可以穿旱冰鞋上班,也可以隨時來我辦公室,總之一定要讓員工爽。

人有一樣東西是平等的,就是一天都有24小時。不快樂的工作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員工就是企業的內部客戶,必須先服務好員工,讓他們有良好的情緒,讓他們一想到工作就覺得開心、快樂、喜悅,願意並且能夠在企業的平台上不斷成長,在工作中獲得超越工作本身的價值與意義,他們才能把這種使命感與情感傳遞給客戶。客戶在接觸到這種情緒與情感時,他們才會相信企業的廣告、宣言或承諾中所言非虛。

九、目標是全世界——馬雲論阿里巴巴品牌力

最初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雖然創業資本很少,但馬雲還是將未來的公司定位為全球的公司,因而名字也應該是響亮的、國際化的。為了註冊一個好的名字,馬雲思索了很久。直到有一次在美國一家餐廳吃飯時,他突發奇想,找來了餐廳服務員,問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這個名字。服務員回答說知道,並且還跟馬雲說阿里巴巴打開寶藏的咒語是“芝麻開門”。之後馬雲又在各地反覆地詢問他人,經過這個測試,馬雲發現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並且不論語種,發音也近乎一致。“從我外婆到我兒子,他們都讀阿里巴巴。”就這樣,一錘定音,馬雲將“阿里巴巴”確定為公司的名字。

我們選擇“阿里巴巴”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們希望成為全世界的十大網站之一,也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我們。你既然有這樣一個想法你就需要有一個優秀的品牌、優秀的名字讓全世界的人都記得住。

後來,馬雲進一步解釋為什麼把網站取名“阿里巴巴”的更深層的目的,那就是:

我取名字叫阿里巴巴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全球,我做淘寶,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們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創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優秀公司。

十、要能對機會說“NO”——馬雲論企業家修為

CEO的主要任務是什麼?馬雲在這一問題上的見解很獨特:

看見10隻兔子,你到底抓哪一隻?有些人一會兒抓這隻兔子,一會兒抓那隻兔子,最後可能一隻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只能抓一個。

我們作為CEO,看到的機會很多,我的工作就是對機會說“NO”。

很多創業者都栽在不夠專註上。這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想清楚“做什麼”這個最初始的命題。今天在這兒打一個井,明天在那兒打一個井,最後哪兒也沒挖出水,地面上只是留下了許多坑而已。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專注”可以讓創業者將所有的資源都凝聚在一個點上。

十一、戰略聯盟——馬雲論“阿雅”聯姻

2005年8月11日,馬雲在給阿里巴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寫道:

我很高興向大家宣布這個好訊息,台北時間2005年8月11日,我們與雅虎達成協定,結成戰略聯盟關係,我們全面併購雅虎中國的資產,同時得到雅虎10億美元投資。

我們選擇雅虎,雅虎有世界最強大的技術,雅虎在中國7年的經驗,無論犯的錯誤還是取得的進步,都是我們發展的資本。

對阿里巴巴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戰略性嘗試:一是通過收購雅虎中國迅速獲得搜尋技術;二是獲得併購的經驗,為將來的全球化打下基礎;三是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強有力的盟友——雅虎。

十二、長江里的鱷魚與海里的鯊魚——馬雲論競爭戰略

曾有人問馬雲,阿里巴巴最大的對手是誰,馬雲不假思索地表示:

是沃爾瑪,阿里巴巴乾的事情其實與沃爾瑪有相似之處。

eBay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是一個強大的對手,《福布斯》雜誌是這樣描述的:“eBay目前年收入(2004年)為33億美元(而馬雲旗下公司2005年的年收入為6800萬美元),預計eBay今後兩年內海外市場收入將超過美國本土市場。eBay通過打敗或是收購當地對手的方式,占據了德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的線上拍賣市場,它在韓國和新加坡市場位於主導地位。前不久,eBay進入了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市場,估計將來還要進軍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市場。”

eBay是大海里的鯊魚,淘寶則是長江里的鱷魚,鱷魚在大海里與鯊魚搏鬥,結果可想而知,我們要把鯊魚引到長江里來。

我們與競爭對手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知道他們要做什麼,而他們不知道我們想做什麼。

十三、成功物語——馬雲論阿里巴巴的成功之道

從創業的第一天起,我覺得任何一個創業者都要有這個心理準備,他每天要思考自己未來的10年、20年要面對什麼,你碰到的倒霉的事情,在這幾十年遇到的困難中,只會是小小的一部分。

馬雲在回顧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時,總結了企業創新發展的經驗,其中有一條就是:堅持自己的理想。

初戀情人是最美麗的。任何創業者第一天創業的夢想是最美麗的,永遠要相信你的直覺。

馬雲認為一定要堅信自己在做什麼,一定要堅信自己是正確的。

阿里巴巴從成立以來一直備受質疑,從8年前我做阿里巴巴的時候一路被罵過來,都說這個東西不可能。不過沒關係,我不怕罵,在中國反正別人也罵不過我。我也不在乎別人怎么罵,因為我永遠堅信這句話,你說的都是對的,別人都認同你了,那還輪得到你嗎?你一定要堅信自己在做什麼。

馬雲如是說2

基本信息

作 者: 紀子義 著

出 版 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字 數: 210000

版 次: 1

頁 數: 249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501788552

分類: 圖書 >> 管理 >> 創業企業與企業家 >> 企業家

定價:¥39.80

內容簡介

《馬雲如是說2》為了滿足許多熱心讀者的要求,我們繼續推出了內容全新的《馬雲如是說2》,共同構成了向創業教父馬雲學習的“盛宴”,尤其是在華爾街金融風暴背景下,學習馬雲與阿里巴巴如何過冬更顯得尤為重要。早在2007年,馬雲就曾做出“過冬”預警。2007年12月8日,在“2007(第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剛剛帶領阿里巴巴B2B業務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馬雲說道:“我為什麼上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在準備‘過冬’。最近我特別緊張,也特別小心。”2008年7月23日,馬雲發出題為《冬天的使命》的內部郵件,號召阿里巴巴全體準備“過冬”。原因是,他認為全球經濟將進入非常困難的時期,且預計這“冬天”將非常漫長。然而,當時人們還紛紛沉浸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即將開幕的氛圍之中,對奧運會的關注與信心使得人們的注意力很少去關注國際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馬雲的過冬論也被很多人看作是無稽之談。

編輯推薦

《馬雲如是說2》——《馬雲如是說》姊妹篇,中國創業教父的商道真經,《馬雲如是說》、《牛根生如是說》等系列財經暢銷書出版後,CCTV、新浪網等眾多媒體爭相報導、連載,並且獲得“2008年度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獎。國內迄今第一部全面解讀和詮釋阿里巴巴集團CEO馬雲的危機意識與過冬策略的作品,完整展示了馬雲的創業精神與管理思維。

二十多年來,在曾被外資力量把持的零售、通信製造、網路等行業里,成長和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本土企業家,他們帶領中國企業探索出了一條非凡的成功之路,向世界彰顯了中國企業家的強大力量和獨特智慧。本系列圖書忠實記錄並深入剖析了這些教父級的企業家創業、創新的翔實過程,為讀者提供了一場關於中國企業家智慧的饕餮盛宴,我們衷心地希望他們的膽識、眼光和境界,能成為後來者的榜樣;他們所經歷的困境、遭遇過的坎坷、付出的代價,能成為後來者的借鑑經驗。如能實現這一宗旨和目的,那便是我們這支創作團隊和編輯們最大的欣慰了。

冬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做好準備!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冬天有多長,有多寒冷!

嗅不到冬天味道的CEO,就不是一個合格的CEO。

優秀的企業家必須學會比別人提前適應這個(金融危機的)環境,這個災難一定會在兩三年內打擊每一個人,誰先適應誰就有機會。

該保留現金的保留現金,該關掉一些部門的關掉一些部門,該合併的合併,但是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信心,永遠不要放棄當第一的夢想。

2002年,我的口號是成為最後一個倒下的人,即使跪著,我也要最後倒下。而且,我堅信一點,我困難,對手比我更困難;我難過,對手比我更難過,誰能熬得住誰就贏。

創業的時候,我的同事可能流過淚,但我沒有,因為流淚是沒有用的。創業者沒有退路,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

戰略不等於結果,戰略制定了以後,離結果還很遙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是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我們永遠不挖人,也永遠不留人。

做企業首先要有偉大的夢想。

如果一個企業家被資本控制就沒有希望了,因為資本是為你服務的,而不是你為資本服務。

只有原創的、獨創的商業模式,才能持續不斷地發展。模仿者永遠只能是二流高手。

一個人要想創業成功,首先要想好自己到底想乾什麼,能夠乾什麼,然後才能擺脫各種誘惑。

所有的創業者都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去學習別人是怎么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但失敗的原因就一兩個。

對一個創業者而言,賺錢僅僅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創業要找最合適的人,而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什麼是團隊?團隊就是不要讓團隊中的任何一個人失敗。

把錢存在銀行里。不如把錢花在培養員工身上。

我有一個夢想,即10年、20年以後,中國500強企業當中的很多CEO都來自於阿里巴巴。

我們不僅僅要讓自己不倒下,我們還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客戶——全世界相信並依賴阿里巴巴服務的數千萬的中小企業,讓它們不倒下!

作者簡介

紀子義,網際網路行業專業研究人士,企業諮詢顧問,工商管理碩士,長期對馬雲、阿里巴巴及淘寶網進行跟蹤觀察與深入研究,尤其對馬雲準確預言全球經濟危機並提早做好過冬準備的策略有著深入的研究。

目錄

第1章 企業家永遠不要被資本控制——馬雲論創業信念

創業者一定要有夢想

永遠不要被資本控制

像我者死,學我者生

傻堅持強於不堅持

放棄是最大的失敗

失敗過程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越困難的時候,越要往前

錢要花到刀口上面

在誘惑面前學會說NO

第2章 讓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馬雲論管理理念

讓阿里巴巴成為黃埔軍校

凝聚力:把優秀人才黏合起來

客戶是衣食父母

為客戶創造價值

培訓客戶:幫助客戶成長

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

執行隊伍而非想法隊伍

第3章 把錢投在人身上是最賺的——馬雲論用人、管人、育人

不挖人,也不留人

用理想控制團隊

分散股份:讓員工富有

把錢存在員工身上

百年大計:銷售人員培訓

提升員工業務能力

培養企業“將領”

“接班人制度”

輪崗和學習機制

輪崗

學習

第4章 商業活動的本質就是作秀——馬雲論行銷策略

活動行銷:“西湖論劍”

概念行銷:“網商”’時代

作秀:娛樂行銷

“傍大片”

超級買家

與名導合作拍搜尋廣告

第5章 串起珍珠的那條線——馬雲論企業文化

串起珍珠的那條線

“獨孤九劍”

“整風運動”

“六脈神劍”

價值觀落地

倒過來看世界

應對文化稀釋

我們的旗還能舉多久

再次整風

進一步貫徹價值觀

第6章 冬天的使命——馬雲論企業“過冬”

練內功的時候到了

半跪著過冬

為過冬做準備

做好資金準備

做好心理準備

幫助客戶過冬

第7章 中國網際網路之父——馬雲論創業前傳

守住承諾,初涉商海

這個東西靠譜

我太想做一樣東西

中國網際網路之父

離開中國黃頁

北上,南下

全球化的名字

第8章 不要過早暴露商業模式——馬雲論商業模式

不要過早暴露商業模式

中國供應商:最火的產品

誠信通:網上活檔案

為什麼要推出誠信通

強制推行的“誠信”

在網上建立信用

B2B—C2C—B2C

B2B

C2C

B2C

轉向進口、內貿

轉向進口

轉向內貿

第9章 阿里巴巴團隊——馬雲論創業團隊與高管

衛哲

蔡崇信

關明生

崔仁輔

陸兆禧

金建杭

第10章 阿里巴巴帝國 ——馬雲論阿里巴巴系

淘寶帝國

免費政策:後來居上的原因

解決安全支付問題

目標,要成為中國零售業老大

大淘寶戰略

中國雅虎

支付寶

阿里軟體

第11章 “騙子”、“瘋子”、“狂人”——馬雲論創業人生與理念

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

“騙子”、“瘋子”、“狂人”

“騙子”

“瘋子”

“狂人”

將社會責任植入商業模式

誠信是最大的財富

附錄一:《冬天的使命》

附錄二:馬雲個人檔案

附錄三:認真做事、大度做人

附錄四:馬雲經典語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2008年,《馬雲如是說》出版後,市場反響熱烈,短短的一年時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銷量,並獲得了廣大讀者、眾多企業界人士及創業青年才俊的一致認可。2009年,為了滿足許多熱心讀者的要求,我們繼續推出了內容全新的《馬雲如是說2》,共同構成了向創業教父馬雲學習的“盛宴”,尤其是在華爾街金融風暴背景下,學習馬雲與阿里巴巴如何過冬更顯得尤為重要。早在2007年,馬雲就曾做出“過冬”預警。2007年12月8日,在“2007(第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剛剛帶領阿里巴巴B2B業務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馬雲說道:“我為什麼上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在準備‘過冬’。最近我特別緊張,也特別小心。”2008年7月23日,馬雲發出題為《冬天的使命》的內部郵件,號召阿里巴巴全體準備“過冬”。原因是,他認為全球經濟將進入非常困難的時期,且預計這“冬天”將非常漫長。然而,當時人們還紛紛沉浸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即將開幕的氛圍之中,對奧運會的關注與信心使得人們的注意力很少去關注國際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馬雲的過冬論也被很多人看作是無稽之談。

後記

本書寫作過程中,作者查詢、參考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從中吸收和借鑑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觀點。由於資料來源廣泛,兼時間倉促,部分資料未能(正確)註明來源及聯繫著作權擁有者並支付稿酬,希望版權擁有者見到本聲明後及時與我們聯繫。在此表示感謝與歉意。此外,要特別感謝吉陽發、林鴻表、楊明、陳玲、陳符良貴、楊瓊蘭、陳龍護、趙孫智、盧大正、梁月華、陳明景、高偉偉、馬初祥、陳啟強、陳帥、楊先靈、朱吉強、王碧波李如華、文承果、劉秀慧、符美玲、蘇如東、李善元、王風雄、林英花。

文摘

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曾這樣說過:“真正要做一番大事業,覺得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的人,就要有堅定的目標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道路上的千辛萬苦。事實上,整個社會也正是靠這樣一些人在帶動前進的。比如說鄧小平,如果當年受了批判後,他隱退不言語了,就沒有今天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中國大的局勢的變化。他就是這種大英雄,這種大英雄造福於無數人,造福於一個歷史階段。”柳傳志繼續說道:“創業之路就像一列前進的火車,不斷有人上車下車,都很正常,但總有人想要去到更遠的地方。也許你創業能做到一定程度,那退出肯定也比沒做強。你要做得很大,就要做好更艱苦的準備,用我們自己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困難無其數,從來不動搖’。”1992年,馬雲成立了海博翻譯社,海博翻譯社第一個月的收入是600元,而當時一個月的房租是1500元,馬雲遭到一致譏諷。為了維持海博翻譯社的正常運轉,馬雲不得不去販賣小商品。1995年馬雲創立中國黃頁的時候,面臨的依然是困難的處境。那時候,公司“只租一間房間當辦公室,只用一台電腦,一塊錢一塊錢數著花。付完房租後只剩下三四千塊錢。買辦公用品的錢也沒有,只好把家裡的家具搬到辦公室里去用。”1999年3月,在杭州創辦阿里巴巴的時候,馬雲面臨的環境依然困難重重。為了節約費用,馬雲的家成了阿里巴巴的辦公室,最多的時候坐了35個人。他們把自己封閉在房間裡,埋頭苦幹,每天工作16-18個小時。馬雲和他的創業夥伴們,沒日沒夜地工作,地上有一個睡袋,誰累了就鑽進去睡一會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