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鋼[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馬鋼[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馬鋼是我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之一,安徽省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位於長江之濱,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快捷便利,素有"江南一枝花"的美譽,產品覆蓋板、線、型、輪。現有在職職工7萬人,離退休職工3.3萬人。1993年,馬鋼作為我國首批9家規範化股份制試點企業之一,成功地進行了股份制改制,重組分立為馬鞍山馬鋼總公司和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馬鋼總公司改制為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企業規模

經過50年的艱苦創業、自我積累和滾動發展,馬鋼形了鐵、鋼、材1600萬噸配套生產規模,總資產近900億元。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冷熱軋薄板生產線、高速線材生產線、中國最先進的熱軋大H型鋼生產線和亞洲最大的車輪輪箍專業生產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板、型、線、輪”產品結構,按國際標準組織生產的鋼材產品達到鋼材產品總量的80%,有38個產品榮獲國家、省優質產品稱號。主要生產線全部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其中車輪生產線通過了北美AAR認證。產品出口到48個國家和地區。

淘汰產能

事件概況

2012年12月5日,馬鋼股份(600808)周二4日晚間公告稱,國家發改委已原則同意公司在安徽省縮減鋼鐵總規模的前提下,實施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環保搬遷項目。

公告顯示,鋼鐵生產系統:項目主要新增工藝設施包括燒結、焦爐、高爐、電爐、轉爐、

公輔設施:1台4萬立方米/小時制氧機、1套153.3兆瓦CCPP發電機組、1座400噸/日石灰豎窯。配套建設板材加工配售中心、鋼結構加工配送中心等產業項目。

項目情況

淘汰落後:項目實施後,馬鋼要淘汰合肥公司190萬噸煉鐵和200萬噸煉鋼能力,馬鋼本部90萬噸煉鐵、140萬煉鋼能力。

該項目總投資人民幣207.88億元(含外匯25,473萬美元),其中建設投資187.22億元,建設期利息9.55億元,鋪底流動資金11.11億元,其中企業自有資金103.94億元,占總投資的50%,其餘部分申請銀行貸款。

發展戰略

馬鋼緊緊圍繞“做強鋼鐵主業,發展非鋼產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三大發展戰略,內抓管理,外拓市場,企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逐年提高。2001年馬鋼在全省率先突破銷售收入100億元大關,2011年粗鋼產量達到1670萬噸,集團實現銷售收入870多億元,實現稅後利潤7億元。企業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重契約、守信用”先進單位、全國冶金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安徽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十佳單位等榮譽稱號。

總投資達250多億元的馬鋼新區工程2007年全面竣工,形成1800萬噸鋼配套生產規模。馬鋼擁有礦產資源業、鋼鐵主業、非鋼產業三大板塊。其中,礦產資源業以鐵礦石為主,業務集中於礦業公司,下轄南山礦、姑山礦、桃沖礦、羅河礦、張莊礦,現具備1000萬噸鐵礦石年生產能力;鋼鐵主業集中於馬鋼股份公司,主營黑色金屬冶煉及其壓延加工與產品銷售,擁有冷熱軋薄板、鍍鋅板、彩塗板、矽鋼、高速線(棒)材、H型鋼、車輪(輪箍)等世界一流的生產線,形成獨具特色的“板、型、線、輪”產品結構,板帶比超過50%;非鋼產業涉及金融、環保、物流、貿易、工程設計、鋼結構、設備製造及安裝、技術諮詢及勞務服務等領域。在此基礎上,馬鋼將繼續推進以產品結構調整為主的鋼鐵主業結構調整,力爭早日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公司更名

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國有企業馬鞍山鋼鐵公司(「原馬鋼」,現已更名為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集團公司」))基礎上改組設立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於1993年9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馬鞍山市註冊成立,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註冊號為企股皖總字第000970號。該公司所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及H股股票,已分別在上海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榮譽

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鋼鐵信息服務商———世界鋼鐵動態諮詢公司(WSD)推出的全球最新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序表(英文版)中,馬鋼的名字出現在第十的位置上。

馬鋼是繼寶鋼、鞍鋼和沙鋼之後第4個進入世界級鋼鐵企業的中國鋼鐵企業。WSD通過對馬鋼的實地考察和企業生產、經營、發展數據比較分析,認為經過香港上市、企業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馬鋼在生產經營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高速的產能發展和產品結構的大幅調整使馬鋼成為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鋼鐵企業之一。

此次排序所涉及的評價指標主要有各鋼鐵企業的現金運營成本、2000年至2003年贏利狀況、資產負債表、在國家地區的支配力等16項。韓國浦項制鐵(POSCO)以平均分8.17位居第一,俄羅斯的塞瓦斯托(Severstal)公司以8.13分排名第二,中國寶鋼則以7.69的分值排名第三。鞍鋼、馬鋼和沙鋼分別以6.71、6.67和6.13的平均分位列排序表的第9、第10和第14名。

從排序表來看,此次參加排序的4家國內鋼鐵企業在國內市場增長、擴展能力兩項指標所得分數較高,其中,國內市場增長都得到10分;下遊行業參與度一項除馬鋼得到8分外,寶鋼、鞍鋼、沙鋼都在3分左右。

根據世界權威鋼鐵專門分析機構“世界鋼鐵動態”(WorldSteelDynamics)2012年對全球32家鋼鐵企業進行的評估,馬鋼排名第21位。

WSD認為馬鋼的優勢包括:高水平的企業管理人員和上市後規範化的企業管理;宏偉的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相對優勢的地理位置和資源供給條件;相對低的生產經營成本;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較為合理的後部產品結構以及良好的現金流量和資金平衡狀況等。(2005年6月)

2005年起馬鋼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廢棄部分能耗大,污染大的設備。至2007年底馬鋼已成為一千萬噸級以上大型鋼鐵企業。

201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744億元,比上年下滑14.3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8.63億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4790.15%;同時,報告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6.44%,較上年增加2.7個百分點。
公司表示,營業收入較上年減少14%,主要是由於本年度鋼材銷售價格下跌所致,銷售量基本與前一年年持平。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均較上年大幅下降,由盈轉虧,主要是由於2012年鋼材價格下降幅度大於原燃料價格下降幅度,同時財務費用明顯上升,此外還發生了部分資產減值所致。鑒於2012年公司發生較大虧損,馬鋼股份董事會建議2012年度不派發現金股利,不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未分配利潤結轉至2013年。

企業文化

馬鋼文化:創業 創新 創造——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強大的文化基礎

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馬鋼)成立於1958年,其前身是1953年恢復生產的馬鞍山鐵廠。1993年,作為我國首批股份制規範化試點企業,成功實施股份制改制,成為我國鋼鐵行業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60年來,以振興我國鋼鐵工業為己任的馬鋼,為我國鋼鐵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上世紀60年代,建成我國第一個火車車輪輪箍專業生產廠,結束了我國依賴洋輪洋箍的歷史,與核子彈爆炸、大慶油田、萬噸水壓機並稱為當時我國工業戰線的四大成就;80年代,建成了我國第一套高速線材軋機,成為我國高速線材軋制技術的搖籃;90年代,建成我國第一條熱軋H型鋼生產線。

進入新世紀以來,通過成功實施“十五”、“十一五”兩輪大規模的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馬鋼形成了1800萬噸鋼配套規模,總資產達950多億元,主體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板帶比超過50%;2011年產鋼166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923億元;“十一五”以來累計上交稅金210億元,累計實現利潤總額92億元。

馬鋼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企業,上世紀60年代初,馬鋼在全國率先提出“文明生產”理念,被盛讚為“北有大慶,南有馬鋼”,以“江南一枝花”文明生產經驗享譽全國。經過60年的探索實踐,積澱形成了“敬人、精業、共贏”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和“創業、創新、創造”的企業精神,成為一代代馬鋼人建設馬鋼、發展馬鋼的強大精神動力。馬鋼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確立了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入地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積極推動《企業文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綱要》(試行稿)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實施細則》(試行稿)試行工作的深入開展,既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量化指標,又反映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在本質要求,沿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初步構建和完善了企業文化建設理念體系、企業文化建設運行體系和企業文化建設效果體系,為推動企業科學發展、維護企業和諧穩定、促進員工全面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一、馬鋼企業文化建設基本理念和總體思路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理念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旗幟和形象,是一個優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建設具有馬鋼特色的優勢企業文化,馬鋼從戰略發展的高度,明確提出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即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全體員工牢固樹立和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以先進、優勢的文化力提升企業的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為把馬鋼早日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集團奠定堅實、強大的文化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