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福(1849~1934)

中國伊斯蘭教依赫瓦尼派創始人。 光緒十八年學成回國,途經湖北,為老河口清真寺挽留開學年余,次年始回故里。

馬萬福(1849~1934)

正文

中國伊斯蘭教依赫瓦尼派創始人。經名努哈。東鄉族。東鄉(今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果園村人,故又稱馬果園。其祖、父均為阿訇,屬北莊門宦。22歲即收徒講學。清光緒十四年(1888),往麥加朝覲並求學,受瓦哈比運動的影響,棄門宦而改宗“艾海里·遜奈”(遵經派)。光緒十八年學成回國,途經湖北,為老河口清真寺挽留開學年余,次年始回故里。不久應聘到臨夏漠泥溝何家寺開學,主講《古蘭經》聖訓、認主學、教法等學科,歷時10年,宣傳其“尊經革俗”和“憑經立教”的主張。弟子眾多,遂自成一派,稱“依赫瓦尼”。在講學過程中,他會同當時甘肅河州十大阿訇從8部阿拉伯文經典中擇錄編印了闡述依赫瓦尼主張的小冊子,批評門宦儀禮,引起各門宦的強烈反對,被地方官吏、花寺門宦教徒馬安良下令禁毀。後來馬萬福學生又用阿拉伯語拼音間以漢文,縮寫成《回教讀本》,作為甘肅、青海回民學校課本。他主張“言行一致”,反對蘇非主義的修持,謹守教規;注重《古蘭經》的精神實質,反對將其作為念經祈禱取酬的工具,從而觸犯了門宦勢力。光緒三十三年被迫離開臨夏往陝西興安州(今安康)清真寺開學講經。辛亥革命後,重回家鄉。由於受門宦勢力的排擠,無法立足。1916年9月攜眷經酒泉抵哈密,不久為新疆都督楊增新逮捕押解甘肅究辦。途中為青海提督馬麒援救,接回西寧,並支持他推行伊斯蘭教改革主張;依赫瓦尼派也在青海地區得以發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