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

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

印度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處在喜馬拉雅山脈外圍的丘陵地帶,海拔在40米到150米之間,地勢較低且平坦,該禁獵區包括馬納斯森林保護區的一部分和整個北卡姆魯浦森林保護區,是馬納斯老虎保護區的中心。

簡介

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馬納斯瀑布

印度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處在喜馬拉雅山脈外圍的丘陵地帶,海拔在40米到150米之間,地勢較低且平坦。馬納斯河從禁獵區西部分成三個支流穿流而過,直到禁獵區南64公里處匯入雅魯藏布江。橫跨馬納斯河的該禁獵區,北部以印度與不丹的國境線為界;南部靠近北卡姆魯浦的居民區;東部和西部則與一大片森林保護區接壤。該禁獵區包括馬納斯森林保護區的一部分和整個北卡姆魯浦森林保護區,是馬納斯老虎保護區的中心。

基本信息

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大象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大象

中文名稱: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馬納斯國家公園

英文名稱:ManasWildlifeSanctuary/ManasNationalPark

批准時間:1992

國家:印度-阿薩姆邦

IUCN(InternationalUnionfortheConservationofNatureandNaturalResources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

管理分類:IV(自然保護區)

世界自然遺產批准標準:標準ii,iii,iv

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9屆、第16屆會議報告,1998年遺產保護狀況報告。

生物地理學:亞區4.09.01(緬甸季風雨林)

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水牛

地理位置

公園位於巴匹達(Barpeta)Kokrajhar和科克拉賈(Kokrajhar)地區,巴匹達鎮區以北41千米。沿馬納斯河(流域)分布,北抵印度與不丹邊境,向南則臨近人口眾多的北卡姆拉普(NorthKamrup)地區,東部和西部則分別與森林保護區接壤。這個包括了馬納斯河森林保護區的一部分和整個北卡姆拉普的公園,組成了馬納斯老虎保護區的核心。保護區位於地處西阿薩姆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北卡姆拉普的卡楚岡(Kachugaon),霍圖岡(Haltugaon)的森林區域。緯度範圍北緯26°37'-26°50',經度範圍東經90°45'-91°15'設立保護區的時間和歷史馬納斯(現在也稱為北卡姆拉普)在1928年12月1日成為禁獵區,之前它的一部分地區已經在1907年和1927年成為森林保護區。為了解決當地居民(因無法種植作物而)可能侵犯保護區的問題,當地政府在1971年從保護區中劃出809公頃的土地作為種子農場。從1973年4月起,馬納斯國家公園被確定為馬納斯老虎保護區的核心區域。1985年以“馬納斯禁獵區”的名義被列入世界遺產候選名單。1990年9月7日,禁獵區升級成為國家公園,由於加入了從前東部的潘巴里(Panbari),科克拉巴里(Koklabari)和卡伊他瑪(Kahitama)森林保護區,面積也從39,100公頃擴大到50,000公頃(奧利弗Oliver,1993:K。Raopers。comm。,1995)。由於政局不穩及隨之而來的對公園基礎設施的破壞,1992年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範圍公園占據了283,712公頃的馬納斯老虎保護區的50,000公頃,並與不丹的皇家馬納斯國家公園(占地65,800公頃)相接壤。

自然環境

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全貌

海拔從40米到150米(德布羅意DebRoy,未註明日期)。自然環境位於外喜瑪拉雅山的山腳下,本地區地勢低平。馬納斯河從禁獵區西部分成三個支流穿流而過,直到禁獵區南64公里處匯入雅魯藏布江。馬納斯河和其它河流夾帶著由強降水、易碎的岩石特質和大傾斜角的積水處共同作用形成的大量泥沙和岩屑流經老虎保護區,形成了沖積梯田,包括堆有不同厚度沙子和土壤的厚厚的沉積岩層和碎石,以及多變的河道和沼澤。北部是所謂的“巴巴布”(Bhabar)構造,由於是有一薄層的腐殖質,而後是砂壤土覆蓋的厚厚的砂礫的沉積形成而非常容易滲水。南部的“氈帽”地區則是由平坦的沖積層。在這裡,地下水的水位十分接近地表。公園西部的博基(Boki)盆地地區在雨季有時會被淹沒,但由於斜坡的作用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野生動物在洪水中的死亡率幾乎可以忽略,因為它們能夠尋找高地躲避(佚名,1974;德布羅意,未註明時間)。氣候溫暖而潮濕(最高達76%的相對濕度)。大部分降水集中在雨季(5月至9月)。一般夏季最高氣溫37°C,冬季最低氣溫一般為11°C。年均降水量分布從巴塔巴里(Batabari)的3332mm到卡楚岡的4489mm不等,數據基於單獨記錄的11到17年間的單獨記錄。(佚名,1974;德布羅意,未註明時間。)。

主要物種

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老虎

印度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主要有三種植被:(a)位於禁獵區北部的熱帶半綠林(例如樟樹)。(b)熱帶乾濕落葉林(最為常見),代表樹種有:木棉樹、蘋婆、石梓屬和木蝴蝶屬。(c)位於禁獵區西部的廣闊的沖積草原,由許多草類、各種樹木和灌木叢組成(例如油柑、木棉樹);這片草原又可進一步細分為濕潤的沖積草原和丘陵稀樹大草原。沿著水路,最早出現的是乾燥落葉林,後來濕潤落葉林就映入眼帘,最後植被又漸漸地被茂密的熱帶半綠林所代替。草原覆蓋了禁獵區一半的面積。目前禁獵區內被正式確認的雙子葉植物一共有393種,單子葉植物98種。印度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的風景使人流連忘返,神秘而富饒的叢林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這裡的野生動物數量在印度首屈一指。野生動物禁獵區中總共有55種哺乳動物,36種爬行動物和3種兩棲動物記錄在冊。此禁獵區也是印度所確定的保護區里擁有哺乳動物最多的,而且其中有不少是東南亞雨林的典型動物代表。禁獵區中的哺乳動物主要包括金葉猴、普通葉猴、長臂猿、暗色豹、老虎、普通豹、金貓、魚貓、虎貓、熊狸、大懶熊、野狗、恆河海豚、印度大象、印度犀牛(1980年時大約有75隻)、侏儒豬、沼澤鹿、黑鹿、拱鹿、印度麂、水牛、印度野牛、大松鼠、硬毛野兔和印度穿山甲。其中金葉猴近年來只在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和印度與不丹交界處發現過;這裡老虎的數量在印度位居第二,截止到1984年有記載的老虎達123隻;禁獵區裡的印度大象業已達到2000頭,還有超過1000頭的大象在印不交界處附近自由的生活著。

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孔雀

禁獵區內的爬行類動物包括各種蛇類(如蔓蛇、飛蛇、阿薩姆邦小蛇和金環蛇)和蜥蜴。阿薩姆邦海龜近來也有記載。印度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有紀錄可查的鳥類達300多種,其中包括瀕危的大雜色犀鳥、飾以花環的犀鳥等。1989年,就是在這裡,印度首次正式發現了雜色鷂鷹。令人驚喜的是,世上罕有的帶點塘鵝和幾種鸛類也在這裡出沒過。印度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的周圍居住著一些部落民族,禁獵區的東南部有一個享受國家補貼的林莊。大約有5萬人分布在老虎保護區緩衝地帶的144個村落里(這些村莊一般不會有什麼變動)。禁獵區的森林中建有一套帶走廊的平房,可以提供48個人的住宿。林中還有好多休息室和野營地呢!在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中沿河泛舟或是以象代步遊覽美景,真是別有一番意境;當然,河邊垂釣也不失為一種閒情野趣吧。

評價

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馬納斯野生動物禁獵區犀牛

馬納斯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一片沖積草原和熱帶森林裡,是多種野生動物的家園。其中包括許多瀕危物種,如老虎、小靈豬、印度犀牛和大象。外界威脅:1992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決定把這一地區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委員會考慮到,1992至93年期間,圍繞這一地區的軍事活動已經對公園的基礎設施造成很大破壞。政局不穩看來已導致偷獵的增加。約33頭犀牛被偷獵。1997年1月,由印度政府和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共同承擔的監督委員會進一步確認,基礎設施的損壞在擴大,野生動物的數量在減少,特別是獨角大犀牛數量減少。然而世界遺產重視生態系統多樣性(標準II)與景色特徵完整性(標準III)的相適宜。印度政府、阿薩姆邦政府和公園當局正在精心製作一個6百萬美元的恢復計畫,預計1997年中投入實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