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人[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馬立人[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馬立人[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藥物化學專家。浙江鄞縣人。1947年畢業於上海中法大學藥科。曾任上海浙江第一商業銀行職員。另有華北煤炭醫學院教授。

基本信息

概況

藥物化學專家。浙江鄞縣人。1947年畢業於上海中法大學藥科。曾任上海浙江第一商業銀行職員。1952年後,歷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從事人工代血漿和輻射損傷防治藥物研究。1962年研究成功丙烯醯胺電泳技術。其後從中草藥中提取一種具有抗輻射作用、能升高處周血細胞的有效成分,測定了結構式併合成成功。七十年代設計成功柱層析儀。編有《放射損傷生化檢查參考手冊》。

生平簡介

馬立人,祖籍浙江鄞縣。1926年5月生於上海市,他自幼聰穎善學,從國中起就酷愛化學,能在沒有條件下創造條件做化學實驗。1952年調入軍事醫學科學院任助理研究員,當時為建國初期,國內醫藥、醫療方麵條件十分落後,特別是正逢“抗美援朝”戰爭,部隊急需改善和改變這方面的條件,他立志要為事業創造新天地,

50年代,他在凍乾血漿、右旋糖酐代血漿等方面研究做出了成績,支援了“抗美援朝”。60年代他完成了《急性放射病人臨床生化檢驗》的編寫任務。他完成了從中草藥中分離抗輻射藥物研究的生產工藝、測定結構人工合成。他還參與了“戰時特種武器傷害的醫學防護”的研究,1986年獲國家科學進步特等獎。90年代,他又承擔了“863”研究課題;主持過國家“九五”重大課題攻關六項。

馬立人始終不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哲理,他在研究攻克醫藥難關的同時,與地方分析儀器廠協作,製成了一批關鍵醫用和科研需要的分析儀器,改變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馬立人不僅在工作崗位上潛心研究、開發工作,就是在“文化大革命”被下放寧夏賀蘭山勞動時,也沒忘記科學家的責任,用自己堅實、深諳的化學知識,幫助當地在與銀川建材院合作,研製出500號水泥。改變了銀川不能生產水泥的歷史。此外,他還研究從礦石中提煉稀土,從鹽鹼地中提取純鹼,並研製糖化飼料。這些,都為銀川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馬立人謙虛好學,治學嚴謹,思維敏捷,科學預見性強,善於抓住科技新動向予以開拓創新。能團結同志,甘為年輕同志“彎腰為橋,站立為梯”,論文及科研成果總是讓他們為首,與他們共同完成重大課題並取得實用性強的豐碩成果。馬立人在任全國政協第六、第七屆委員期間,他心繫祖國科技事業,積極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出謀劃策。他善於調動年輕人的科研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早日成材,培養了碩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12名及博士後6名。1993年、1995年被評為研究生優秀指導教師。1996年榮獲“光華科技基金”獎勵,1998年獲總後勤部“伯樂獎”。

工作經歷

1947年9月-1952年7月 上海銀行。

1952年8月-1956年8月 軍事醫學科學院生化系任研究實習員。

1956年8月-1976年8月 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1976年8月-1982年8月 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員。

1982年8月— 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任博士生導師。

1995年8月—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副主任、學委會主任。

成就

為抗輻射藥物在防原醫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

因為抗輻射藥物它關係到核戰爭時廣大戰士和居民的生命,它必須有效、無毒、口服、使用方便。馬立人挖掘祖國醫藥學寶庫,主持從民間複方開始,研製出抗輻射損傷有效的中藥。克服重重困難,歷時七年,用創新的特殊吸附劑進行分離提取純化,經大量生物試驗驗證,發現了有效成分為互變異構單體,該單體的分子結構為一新型結構,同時完成了它的全合成。在此期間設計出批量生產的工藝,投入工廠生產,使之成為有實用價值的抗輻射中藥製劑。期間,他主持研製了注射與口服、既能預防又能治療輻射損傷的激素類藥物。仍為首選抗輻射藥,為中國獨創,在多次核事故輻射損傷病例上使用,效果顯著。兩藥是1986年軍科院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戰時特種武器傷害的醫學防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馬立人是該特等獎的主要研究者之一。

血液製品研製與發展

馬立人早期參加凍乾血漿、右旋糖酐代血漿、PVP代血漿、醫用血漿研究,前三者已完成生產工藝並投產,在“抗美援朝”後期、支援古巴及中印邊境反擊戰救治傷員中得到套用,也在民用抗休克治療中得到廣泛套用。其中低分子糖酐製劑至今仍為治療血栓的常用藥。他作為軍隊血液製品顧問組成員,主持編寫“中國人民解放軍血液製品規範”,培訓七個軍隊血站的工藝改革骨幹。他還編寫了《工藝改革》、《靜注丙球》、《滅病毒》文集三冊。1997年經軍委批准成立了野戰輸血研究所,他是該所的顧問。在分子生物學基因診斷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七五”、“八五”期間,馬立人先後主持承擔兩項國家“863”生物技術領域課題:遺傳病的基因診斷研究和基因工程支撐技術研究。在非同位素標記核酸探針和聚合酶反應在分子生物學高新技術及醫學診斷學等方面的套用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空間位阻原理,設計研製出分子生物學技術中重要的標記試劑:長臂光敏生物素,使標記探針的檢測靈敏度超過國外產品,部分替代了同位素標記,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國內最早將聚合酶鏈反應診斷技術套用於病原體醫學檢測。實現了方法、儀器及試劑同步配套發展,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並批量裝備部隊醫院及地方醫院。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研製成一批藥用、分析儀器

生化製備液相色譜儀 生化製備液相色譜儀

不論在為軍事醫學服務還是承擔國家重大項目中,他為了改變中國分析儀器、生化儀器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在從事生物化學、藥物學研究的過程中,他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他與北京分析儀器廠、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北京新技術套用研究所和北京德賽系統工程開發研究所等單位合作,開發研製了毛細管電泳儀、微量螢光計、微電腦擴增儀(PCR)、分子雜交儀、紫外吸收分析儀、色譜儀、低溫浴槽、冷乾機、活動冷室等十多種儀器,並先後獲機電部、北京市及軍隊二、三等獎多項,其中PCR擴增儀獲國家發明四等獎,上述成果多數已投產進入市場,其中PCR擴增儀達到數百套。此外,馬立人於1983年受國家進出口公司委託對全國分析儀器和醫療儀器進口訂單進行審查,他認真負責,逐項審查、節省了外匯。他還受國家科技部委託,負責主持“九五”重大攻關課題:“生化分離分析儀器的研究和技術開發”;開展生物感測器及基因晶片技術的研究等。

馬立人同樣熱心於社會工作,他於1983年起被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95年以來任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副主任、學委會主任,以及美國《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Pharmacy》雜誌的編委,他也是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學會的一、二、三屆副理事長和中國色譜學會理事。

馬立人長期為軍事醫學和醫用儀器儀表的發展取得成就,以及培養新一代科技人才的成長盡了很大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主要論著

1 馬立人.放射損傷生化檢查參考手冊.軍事醫學科學院,1965.

2 馬立人,孫仲詒等.茜草酸甙中甙元的化學結構分析.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1979;(1):54~68.

3 馬立人,劉耀清等.茜草酸2,3,4,6-四乙醯葡萄糖甙的合成和分析.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1981;(3):359 ~363.

4 陶義訓,馬立人等.臨床生化檢查.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5 李晉萍,馬立人等.中等劑量γ線照射後狗血漿蛋白質聚焦電泳分析.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誌,1986;(6):35~38.

6 馬立人,蔣中華等.2,4二氘代雌二醇的合成.穩定同位素,1983;(2):49~52.

7 馬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血液製品規範.總後勤部衛生部,1988.

8 王升啟,馬立人.雙向高效薄層色譜測定甙中糖鏈序列.中草藥,1989;20(4):11~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