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燕

馬瑞燕

馬瑞燕,女,1968年9月生,山西太穀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 、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榮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山西省教學名師、山西省十佳教師、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高校“131”領軍人才工程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擔任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專家、山西省現代農業蔬菜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任中國昆蟲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生態學會化學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崑蟲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主要從事昆蟲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榮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山西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山西省教學名師、山西省十佳教師、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高校“131”領軍人才工程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擔任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專家、山西省現代農業蔬菜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任中國昆蟲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生態學會化學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崑蟲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主要從事昆蟲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學習經歷

2014-2015 美國佛羅里達州佛羅里達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2007-2008 美國俄亥俄州歐柏林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2003-2006 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生態學流動站博士後

1998-2001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博士

1991-1994 山西農業大學昆蟲學碩士

1987-1991 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本科、學士

工作經歷

2013-2017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7-今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

2005-今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昆蟲系教授

2000-2005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昆蟲系副教授

1996-2000 山西農業大學植保系講師

1994-1996 山西農業大學植保系助教

2018年1月31日,在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的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山西省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社會兼職

2017-今 中國昆蟲學會第十屆理事會 理事

2017-今 中國生態學會化學生態學專業委員會 委員

2016-今 山西崑蟲學會理事會 常務副理事兼秘書長

研究方向

1)生物安全與生物防治

2)昆蟲生態與害蟲綜合治理

教學科研

在教學上,先後為本科、碩士、博士講授《普通昆蟲學》《昆蟲研究法》《植物保護概論》《農業昆蟲學》《生物防治》《生物安全》《科技論文寫作》《博士生專題討論》《植保科學研究前沿》等10餘門課程;培養研究生62名;主講的《普通昆蟲學》獲山西省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參編教材3部;承擔教學改革項目3項,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國家級科研、科教、科普、科創榮譽和獎項。

在科研上,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其中Journal of Ecology等SCI論文24篇;主編專著2部、參編國家重點圖書8部(1部英文);授權專利16項,規程2項;完成科教科普電影2部,其中《仿生治理梨小食心蟲》獲得2013年第七屆中國科教影視“科蕾獎”;主持的《溫室粉虱的發生規律及其持續控制技術的研究》獲山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等獎、山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科研教學項目

(一)主持“生物安全”的生物防治項目

1. 嗅覺介導的單食性天敵寄主識別及轉移風險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31570436)(2016-2019)

2. 熱激蛋白基因Hsp70與蓮草直胸跳甲溫度適應性關係的研究

(教育部博導類項目)(No: 20111403110004)(2012-2014)

3. 專食性天敵蓮草直胸跳甲對寄主的化學識別機制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項目)(No: ChineseIPM1206)(2012-2014)

4. 引進天敵蓮草直胸跳甲對非靶標植物的選擇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31070480)(2011-2013)

5. 蓮草直胸跳甲適溫保藏的研究

(山西省留學基金)(No: 2009036)(2010-2012)

6. 蓮草直胸跳甲的生態適應及其遺傳多樣性研究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No: NCET-08-0886)(2009-2011)

7. 入侵種喜旱蓮子草天敵—蓮草直胸跳甲的低溫適應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30670327)(2007-2009)

8. 蓮草直胸跳甲生態適應性AFLP分子標記技術體系

(山西農業大學青年創新基金)(No:200306)(2002-2005)

9. 引進天敵防治外來雜草喜旱蓮子草的效果及天敵生態變異評價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39970510)(2000-2002)(第二)

(二)主持“仿生治蟲”果樹害蟲綜防的科研項目

1. 仿生安全治理蟠桃園蛀果類害蟲

(山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專項)(No:201604D132033)(2016-2018)

2.“仿生生防”技術在祁縣梨生產中的推廣

(山西省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2016-2017)

3. 三種生防作用物的生防效應研究(主持)

(高校“131”領軍人才工程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2013-2016)

4. 北方果樹食心蟲綜合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子方向主持)

(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No:201103024)(2011-2015)

5. 果樹食心蟲防治規程的制定(主持)

(山西省技術質量監督局)(2013-2014)

6. 基於“仿生治蟲”的桃園蛀果害蟲安全治理示範項目(主持)

(山西省示範行動項目)(2013-2014)

7. 北方果樹食心蟲監測和防控新技術研究與示範(子方向主持)

(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No:200803006)(2008-2010)

(三)主持 害蟲生防 的科研項目

1.功能農業套用技術的研發—生防菌玫煙色棒束孢殺蟲譜及製劑性能提升研究

(晉中市科技重點研發計畫(農業))(Y172007-3)(2017-2018)

2. 生防菌玫煙色棒束孢IF1106劑型開發與套用研究

(2016年山西省重點研發計畫(一般項目)) (No:201603D221008-3) (2016-2018)

3. 設施蔬菜高效固碳技術研究與示範(子項目主持)

(山西省煤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FT201402)(2015-2017)

4. 引進生防菌防治溫室作物超級害蟲煙粉虱的研究(主持)

(山西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No:2011081004)(2011-2013)

5. 防治溫室超級害蟲的高效生防菌的引進與研究(主持)

(國家948)(No:2011-Z32)(2011-2012)

6. 入侵種煙粉虱LED誘捕器的研究(主持)

(山西省高等院校青年學科帶頭人專項)(2006-2010)

7. 溫室蔬菜粉虱類害蟲的持續控制技術(主持)

(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No:031011-2)(2003-2006)

8. 兩種瓢蟲對危害溫室蔬菜的外來種煙粉虱的生物控制(主持)

(山西省青年科學基金)(No:20031045)(2003-2006)

教學改革項目

1. 農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三維互動”模式實踐研究

(2011年山西省教學改革項目)(No:J2011024)(2011-2014)

2. 基於“三維互動”的開放式農科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

(山西省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No:GH-09221)(2011-2012)

科研論文

1.Li N, Li S, Ge J, Schuman M, Wei JN, Ma RY *(Corresponding author). Manipulating two olfactory cues causes a biological control beetle to shift to non-target plant species. Journal of Ecology (SCI-I區TOP), 2017, 105, 1534-1546.

2.Zhang ZW, Men LN, Peng YF, Li J, Deng A, Chen Y, Liu XQ, Ma RY *(Corresponding author).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of thereproductive system could be usedto predict the optimum Grapholita molesta (Busck) controlperiod. Scientific Reports (SCI-I I 區), 2017, 7: 8198.

3.ZhangZW, Li XW, Xue YH, Zhao ZG, Li J, Ma RY *(Corresponding author). Increased trapping efficiency for the peach fruit moth, Carposina sasakii(Matsumura) with synthetic sex pheromon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ntomolo g y (SCI-I I 區),2017, 19(4): 424-432.

4.Zhao ZG, Rong EH, Li SC, Zhang LJ, Zhang ZW, Guo YQ, Ma RY *(Corresponding author).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mage-processing method and fitted logistic model to the control of oriental fruit moths ( Grapholita molestaBusck). 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SCI-I I 區),2016,106:457-463.

5.Tian J, Diao HL, Liang L, Arthurs S, Hao C, Gabriel Moura Mascarin*(Corresponding author)& Ma RY*(Corresponding author).Host plants influence susceptibility of whitefly Bemisia tabaci(Hemiptera: Aleyrodidae) to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Isaria fumosorosea(Hypocreales: Cordycipitaceae).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IV區), 2016,26(4):528-538.

6.Tian J, Diao HL, Liang L, Hao C,Arthurs S, Ma RY*(Corresponding author). Pathogenicity of Isaria fumosorosea to Bemisia tabaci, with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fungal infection process and host immune response.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 SCI- I I 區). 2015,130:147-153.

7.Zhao LL, Jia D, Yuan XS, Guo YQ, Zhou WW, Ma RY*(Corresponding author). Cold hardiness of the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Agasicles hygrophi l a, and implications for its potentialdistribution. Biological C ontrol (SCI-II ),2015,87:1-5.

8.Sun YX, Tian A, Zhang XB, Zhao ZG, Zhang ZW, Ma RY*(Corresponding author). Phototaxis of Grapholitha molesta(Lepidoptera: Olethreutidae) to different light sources.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 SCI- I II區 ),2014, 107(5):1792-1799.

9.Kong WN, Hu RS, Zhao ZG, Li N, Zhang ZW, Li SC, Ma RY*(Corresponding author). Effects of trap height, location and spacing on pheromone-baited trap catch efficacy for oriental fruit moths in a peach orchard. Canadian Entomologist ( SCI - 區), 2014,146(6):684-692.

10.Zhao ZG, Rong EH, Li SC, Zhang LJ, Kong WN, Hu RS, Zhang JT, Ma RY *(Corresponding author).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rameters of sex pheromonetraps for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 SCI-I 區), 2013, 69(10):1181-1186.

11. Ma RY*(Corresponding author),JiaXY, Liu WZ, Roger H.Laushman, Zhao LL, Jia D, Wang R. Sequential loss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flea beetle Agasicles hygrophila(Coleoptera:Chrysomelidae) following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Insect S cience ( SCI-III 區), 2013,20(5):655-661.

12.Lu JJ, Zhao LL, Ma RY*(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PP,Fan RJ, Zhang JT. Performance of the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flea beetle Agasicles hygrophila(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on two plant species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alligatorweed) and A. sessilis(joyweed). Biological Control ( SCI-II 區), 2010, 54(1):9-13.

13.Tian J, Hao SG, Kong WN, Kang L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RY*(Corresponding author). Cold Tolerance and cold hardening strategy of the Japanese Pine Sawyer Monochamus alternatus(Coleoptera: Cerambycidae). Insect Science ( SCI-III 區), 2008, 15(4):307-316.

14. Ma RY,HaoSG,Kong WN,Sun JH, Kang L*(Corresponding author). Cold hardinessas factors for access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dispersal possibility of the Japanese pine sawyer Monochamus alternatus(Coleoptera: Cerambycidae) in China.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 (SCI-II ), 2006,63(5):449-456.

15. Ma RY, Hao SG, Tian J, Sun JH, Kang L*(Corresponding author). Seasonal variation in cold-hardiness of the Japanese pine sawyer Monochamus alternatus(Coleoptera: Cerambycidae).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SCI-III ), 2006,35(4):881-886.

16.孟豪,田晶,付淑慧,刁紅亮, 馬瑞燕 *(通訊作者). 玫煙色棒束孢與球孢白僵菌對桃蚜致病力對比. 植物保護學報, 2014,41(6):717-722.

17.趙志國,榮二花,趙志紅,孔維娜,張金桐, 馬瑞燕 *(通訊作者)性信息素誘捕下害蟲Logistic增長及經濟閾值數學模型. 生態學報, 2013,33(16):5008-5016.

18. 馬瑞燕,王韌. 喜旱蓮子草在中國的入侵機理及其生物防治.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5,11(2):246-250.

19. 馬瑞燕,王韌,丁建清. 利用傳統生物防治控制外來雜草的入侵. 生態學報, 2003,23(12):2677-2688.

20. 馬瑞燕,杜家緯. 昆蟲的觸角感器. 昆蟲知識,2000,03:179-183.

教學論文:

21.陳晶晶, 馬瑞燕*(通訊作者),何雲峰.地方高校創生取向課程實施的敘事研究.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5,17(1).

22.張麗,何雲峰, 馬瑞燕 *(通訊作者). 地方高校教師專業發展中的教學與科研關係探微. 高等農業教育,2014,08:47-50.

23.陳晶晶,何雲峰, 馬瑞燕 *(通訊作者). 農科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與反思. 中國成人教育,2014,09:59-61.

24.梁麗, 馬瑞燕 *(通訊作者),趙志國,何雲峰,王建明. “三維互動”教學模式:基於農科高校的實踐探索. 高等農業教育,2013,06:82-86.

25.何雲峰, 馬瑞燕 *(通訊作者),陳晶晶. 農科高校“三維互動”開放式教學模式初探. 中國大學教學,2012,08:29-31.

26.陳晶晶,何雲峰, 馬瑞燕 *(通訊作者). 農科高校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0:41-43.

27.來小龍, 馬瑞燕 *(通訊作者). 馮麗芳,焦會民,胡煒.當代常用蟲字旁初探. 昆蟲知識,2006,06:885-888.

28. 馬瑞燕 *(通訊作者),孔維娜,張朝霞,喬潔,王建明. 群體研討式教學法的實踐與理論探討.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3):255-257.

專著教材

專著

1.《入侵種煙粉虱及其持續治理》.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5. 主編.

2. 《農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三維互動”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7. 主著.

3.《北方果樹食心蟲發生規律與控制》.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5. 參編.

4.《中國生物入侵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 參編.

5.《Research on Biological Invasions in China》. Science Press, Beijing. 2009. 參編.

6.《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8.參編.

7.《重要農林入侵物種生物學及其控制》. 國家“生物減災與防災”專著和 973專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參編.

教材

1.《昆蟲研究法》.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科學出版社. 2010. 參編.

2.《草坪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國家十五規劃教材.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4. 參編.

3.《植物檢疫學(蟲害部分)》.高等院校教材.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1999. 參編.

成果專利

(一)科教成果

1. 電影《仿生治理梨小食心蟲》

2013年第七屆中國科教影視“科蕾獎”三等獎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出版管理司、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

2.《溫室粉虱的發生規律及其持續控制技術的研究》(第一)

2009年山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等獎,山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3.《普通昆蟲學》主講

2009年山西省精品課程 2013年省級共享資源課

4.《農科大學“研究性學習”教學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2008年山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第四)

5.《研討式教學法在高校高年級的實踐與套用》

2006年山西農業大學教學改革項目二等獎(第一)

6.《棗粘蟲性信息素化學通訊系統和行為的研究》

2001年通過省級鑑定,達國際先進水平(第二)

7.《黃斑長翅捲葉蛾性信息素生物學研究自選課題》

2000年通過省級鑑定,達國內領先水平(第一)

(二)專利

(1)發明專利

1.一種昆蟲飛行空間定位器[P].山西:CN205511781U,2016-08-31.(第五)

2. 一種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Z/E)-8-十二碳稀醋酸酯的合成方法[P].

山西:CN104177256 B,2016-05-25.(第二)

3. 智慧型型昆蟲計數及傳輸裝置[P]. 山西:CN103106534B,2016-03-09.

4. 一種性信息素三合一防治果園害蟲的方法[P]. 山西:CN20130544923.9,2014-04-02.(第一)

5. 一種玫煙色棒束孢菌菌株的分離及培養方法[P]. 山西:CN103451113A,2013-12-18.(第一)

6. 一種蓮草直胸跳甲實驗種群的飼養方法[P]. 山西:CN102499188B, 2013-08-21.(第一)

7. 一種昆蟲誘捕器[P]. 山西:CN102499205B, 2013-12-18.(第二)

8. 一種疏布式性信息素釋放器[P]. 山西:CN103583503A,2014-02-19.(第六)

9. 一種誘捕昆蟲的裝置[P]. 山西:CN102422830B, 2013-11-27.(第二)

(2)實用新型

10. 一種陷阱誘蟲器[P]. 山西: CN202958533U, 2013-06-05.(第一)

11. 一種疏布式可控釋放的性信息素釋放器[P]. 山西:CN203538195U,2014-04-16.(第六)

12. 一種可自動補水的昆蟲誘捕器[P].山西: CN202310963U,2012-07-11.(第二)

13.一種簡易的昆蟲性誘劑誘捕器[P]. 山西: CN202310936U, 2012-07-11.(第二)

14.一種新型水盆式誘捕器[P].山西:CN202310940U, 2012-07-11.(第三)

15.一種用於誘捕昆蟲的簡易裝置[P]. 山西: CN202310937U, 2012-07-11.(第三)

16.一種昆蟲誘捕器[P]. 山西:CN202285962U, 2012-07-04.(第二)

(三) 標準與規程

1. 性信息素防控棗園桃小食心蟲技術規程. 山西省地方標準 DB14/T801-2013(第一)

2. 性信息素防控梨小食心蟲技術規程. 山西省地方標準DB14/T802-2013(第二)

榮譽獎勵

(一)個人榮譽

2017年,山西省委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教育廳、科技廳和財政廳:“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2014年,山西省教育廳:高校“131”領軍人才工程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

2011年,山西省總工會:“山西省第十一屆育人杯‘十佳教師’、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2011年,山西農業大學:“青年拔尖人才、青年科技標兵、十一五科技先進工作者、三育人模範”.

2010年,山西省教育廳:“山西省教學名師”.

2009年,山西農業大學:“道德模範”.

2008年,教育部:“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2007年,山西省委組織部:“山西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

2006年,山西省教育廳:“山西省高等學校青年學術帶頭人”.

(二)指導學生

2017年,科學技術部辦公廳、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優秀獎,指導教師.

2017年,山西省科學技術廳、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山西科普講解大賽暨全國科普講解大賽選拔賽一等獎,指導教師.

2017年,山西省科學技術廳、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山西十佳科普講解員,指導教師.

2012-2016年,7位研究生榮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指導教師.

2015年,山西省首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指導教師.

2014年,中國青年涉農產業創業創富大賽創意組優秀獎,指導教師.

山西省青年創業創富大賽創意組一等獎,指導教師.

2013年,“首屆全國植物生產類大學生實踐創新論壇”學生論文二等獎和大學生創新創業

訓練計畫成果展第一名,指導教師.

2011年,山西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優秀指導教師”.

山西農業大學省級教學名師

近百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山西農業大學積澱了“甘於奉獻、敬業樂教”的教風,“勤奮學習、注重實踐”的學風,形成了以“崇學事農,艱苦興校”的農大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