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泰伊科.J

馬泰伊科.J

馬泰伊科.J是一名波蘭畫家。1838年 6月24日生於克拉科夫的一個市民家庭,1893年11月1日卒於同地。14歲時進入克拉科夫藝術學校,在這個學校里他不僅學習了繪畫技巧,並接受了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基本信息

簡介

1858年後,他又在慕尼黑和維也納美術學院得到進一步深造。

獲得成就

馬泰伊科的創作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是1852~1862年;第2階段是1863~1883年;第3階段是1884~1893年。

第1階段是他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技巧的準備時期他為了要成為一名歷史畫家,廣泛收集歷史資料和素材,畫了2000多幅素描稿,他把這些作品稱作“小寶庫”1862年,民族解放運動大起義的前夕,在當時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他創作了著名的歷史畫《斯坦奇克》。畫家借用16世紀的一個歷史事件,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當時大貴族大資產階級的投降與妥協行為。

1863年民族大起義開始,馬泰伊科的創作進入了第2階段。在這一階段,他以藝術為武器,積極宣傳愛國主義精神。1864年,他創作了《斯卡爾加的宣教》(又名《第三國會宣傳》),描繪的是1592年波蘭議會內的激烈鬥爭。這裡不再是沉思,而是妥協與反抗兩大勢力面對面的鬥爭。這幅畫於1867年在巴黎展出,曾引起各界進步人士的歡迎,並獲得了金質獎章。

1866年的《雷坦》,以波蘭遭受瓜分事件為背景。這同樣是一幅人物眾多的構圖,畫面上每一個人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和豐富複雜的心理描繪。雷坦是人民的代言人,他英勇不屈地阻擋貴族投降派們的去路,反對他們去簽字大廳簽署第3次瓜分波蘭的提案。 這幅畫在展出時,引起了不同的反響,進步界人士歡迎它,而官方和一些大貴族反對它,指控馬泰伊科侮辱了他們的先人,並顛倒黑白地把馬泰伊科的愛國主義說成是賣國主義。為了回擊那些製造謠言的無恥之徒,1867年他畫了一幅頗有諷刺意味的《對馬泰伊科的判決》,這不是歷史畫,而是一幅想像中的畫,畫的是馬泰伊科被綁在克拉科夫廣場上受審。

進入70年代,馬泰伊科又創作了《巴托雷在普斯科夫城外》(1872)、《哥白尼》(1873)、《克倫瓦爾德戰役》(1878)、《普魯士效忠》(1882)等作品,可以看到他逐漸變得溫和起來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他日益天真地接受了虛假的民族和睦團結的口號,受到了斯坦奇克派保守觀點的影響。

馬泰伊科在第3階段是有爭議的,有些作品的思想性不再那么尖銳,而在藝術技巧上過分追求表面效果。最後的10年裡,他的出色作品有《波蘭文明史》(1889,組畫)、《自畫像》(1892)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