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楚清

馬楚清

馬楚清,男,漢族,是一名退休教師。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今年66歲的馬楚清的確是都江堰水電十局子弟校的退休教師,他從2008年5月12日地震發生後就開始堅持記日記。馬楚清家裡沒有電腦,也不會上網,但他從兒子處已經聽說他的地震日記被放在網上曬,網友很感興趣。這讓馬楚清有些意外,“我記錄的都是最真實的東西,都是親眼所見,親身體會。我就是希望讓更多人分享這段地震記憶。
中文名:馬楚清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成都市 職業:退休教師 工作地址:都江堰水電十局子弟校 主要成就:從2008年“5·12”開始,一直堅持寫到現在的“地震日記”有 12本簡易筆記本,20多萬字之多。

人物簡歷

馬楚清說,退休之前,自己是中學的政治老師。地震前,他也從來沒有記日記的習慣。三年前的那場大地震,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既震驚又恐慌。地震後第二天,在和家人團聚心情穩定下來時,他開始思考。這次大地震千年一遇,絕對是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自己應該記下這段歷史,否則自己一定會終身遺憾。
“我應該是堅持寫地震日記時間最長的了吧。”對於這點,馬楚清還是有些自豪的。他說,他們學校的老師有些也寫,寫了一段時間就沒寫了,只有他堅持到今天。“我覺得地震發生後,是一整段的過程,每一個時間點都值得記錄,地震後發生的每一點變化都不能被遺忘,不管是地震救援,還是災後重建。”
馬楚清的日記,詳細記錄了地震發生的這三年。他寫上海援建西區水廠,自己跑了水廠10多次,去關心修建進度;他寫搬進新建的安居房,記錄房子修建以及搬進新家的喜悅。為了更好地記錄,每到一個地方,馬楚清都會拍照,並給照片仔細編好日期。
馬楚清坦言原本計畫日記將來留給子女繼承,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想到作為一份記錄,日記不僅是自己的私人財產也是一筆國家財富,所以才有了把日記捐出來,交到博物館裡保存的想法。“兒子今天打電話說喊我考慮清楚,說真的,我確實有些捨不得的。”

日記摘要

馬楚清地震日記摘錄
2008年5月12日 陰轉暴雨
中午1點過,我去太平街237號馬進的手機鋪子上為他們送中午飯。天氣十分悶熱,人非常疲倦,就到裡間小床休息,不久就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突然,"啪啦-轟"的一聲巨響,把我從睡夢中驚醒。地在抖,床在搖,牆在晃,地震!大地震!我驚慌失措地抓起外套就往門外逃命,絆倒了,爬起來,又絆倒……,終於連滾帶爬地逃到了門外……
當我驚醒過來,第一反應就是找人,找人,尋找家人的下落。抖動的手不停地撥打著手機,不通,不通,還是不通,真急死人了。
全家終於團聚了,真是大難不死,蒼天有眼,保全了我們一個完整家。
2008年5月19日 陰間晴
全國哀悼日,向地震遇難者誌哀。
接到城北社區通知,對災民進行有關情況登記,以便政丵府了解掌握流散到新津的災民情況,更好地安撫災民生活。
上午按照政丵府安排,我們去五津醫院體檢,醫生熱情地為我們做了全面檢查,為楊玉蓮的腿傷上藥打針,他們熱情周到記人記憶深刻。
2008年6月4日 陰間晴有陣雨
今天是值得我們全家高興的日子,經過建興社區領導肖書記、魏主任等人的努力,全家搬入了二環路雙流縣援建的臨時安置點,進入了該點3區1棟17號帳篷居住,結束了長達20多天的流浪生活。生活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政丵府為我們全家每人發了一套生活必需用品,免費為我們解決了吃、住、就醫等問題,我感慨萬千,這真正叫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2008年8月7日 晴天和雷陣雨
盼望已久的大喜日子終於來到了,搬家,搬過渡板房,要住到板房裡去,開始新的生活了。
全家冒著大雨搬家俱、生活用品,一直忙到晚上12點過才鬆了一口氣,我坐在沙發上喝了幾口茶,想到今晚可以睡一個安穩舒坦的大覺了,心裡舒服極了。

名人評說

“他的日記,記的都是瑣事,但反映的卻是人心的質樸跟溫暖!……沒有像馬楚清這樣的人,為逝去的事和人認真地做筆錄,彰顯人性的關懷,生命會因為失去信仰內涵而無所適從。”著名財經論者、歷史博士葉檀說,馬楚清讓她開始重溫信仰這個話題。在她看來,馬楚清的日記體現的是對夢想的信仰。這樣的純粹與理想化,在處於快速轉型期的中國顯得極其難得,馬楚清的身上非常充分地體現了這句話———“位微言輕的小我背後,是更寬泛的一種大力”。
而更多人注意到的是馬楚清日記所具有的“平民史”意義。著名軍事評論家、《盛世狼煙》的作者戴旭提出,馬老師的日記是“重大歷史事件的平民視角展現”,是“一本災後重建工作的個人志”。《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也表示,在日記里那些“最真實,也最平凡樸素的民間話語”中,在他三年不間斷記錄的行為中,看到的是“記錄歷史的自覺”。宋鴻兵呼籲,希望每個人都能通過馬楚清的視角,來共同回望過去三年的點點滴滴,因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沒有局外人。馬楚清就是我們每個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