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西

馬振西

馬振西的畫作深邃而富有意境。 面人物的身份,還增添了畫面的氣氛。 於這個大美術時代的藝術作品。

簡介馬振西,1976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師承武德祖、劉文西.從事人物畫的研究。現為中
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陝西省社科院研究院、陝西省文史館研究員、陝西省壁畫研究會理事、陝西省秦漢繪畫研究院院長,甘肅潤通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藝術顧問。
作品:評論文章
馬振西鋪開大地寫人生
鐵木爾·達瓦買提副委員長與馬振西在一起交流我們中華民族的
國粹-國畫。並收藏他的多副偉人作品吸引我們來探討這個文化人的
藝術閃光之處。原來國畫是我們名族文化的一個符號,中華文明的象
征。從中國畫的誕生至今,歷朝歷代的畫界前賢從畫家到大師,其所
走過的路雖有各異,但師承傳統這一點是不變的。現為中國美術家協
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陝西省秦漢繪畫研究院院長的馬振西自然
概莫能外
馬振西師出名門,中國當代畫壇大師劉文西的學生。他1976年畢
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專業,曾師承武德祖、劉文西、陳忠志等名賢
大家學習人物畫。40年來堅持走長安畫派的傳統之路並有自己的個人
領悟加上在校上學期間,他的聰慧、他的悟性,以及他對繪畫藝術的
執著追求,就曾受到劉文西的賞識。後來,即在30多年後的2006年,
劉文西是這樣來評價他的學生的:“他聰穎的悟性、溫和謙讓的性格
使他博採眾長,吸取了眾多老師的風格和藝術營養,使他在人物畫創
作方面達到了獨特的藝術造詣。可以說振西的人物畫意態生動傳神,
技法精湛頗有厚味,畫面的人物傳神。作品能非常好地突出人物的思
想藝術特色。”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馬振西一頭扎進中國的文化聖地——敦煌
莫高窟,進行繪畫臨摹,吸吮公元4-16世紀這一歷史時期的北魏、
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先祖的藝術營養。
他在敦煌深入生活了4年多,在那裡臨摹了300多幅壁畫。也正是這種
執著和刻苦求索,才使得他的繪畫創作在藝術上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
境界。著名書畫大師李可染先生稱他的畫作“氣宇軒宏傑作驚天。”
石魯先生看了他的作品,給他留下了“筆精意妙”的題字。作品
《婆媳觀燈》參加76年全國兩慶美展獲獎並在人民日報上發表。
馬振西的畫作深邃而富有意境。他創作的人物畫除了表現人物的
個性特徵外,還刻意表現他們身上的真善美。他創作的領袖人物畫《
重託》、《葉劍英》、《關懷》、創作了較有影響的美術作品
《同根》等,不僅把領袖人物的精神世界刻畫的入木三分,也生動地
表現了當今社會的變遷,大氣而開闊。他創作的佛像和古代英雄人物
畫作,把佛家的善和英雄的勇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讀後給人以高雅脫
俗之感。
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陝西分院副研究員和陝西省文史館研究員的馬
振西,牢記劉文西對他的指導:“一個畫家要有自己的生活基地,深
厚的生活基礎,畫家如果脫離了生活,好比人失去了營養,他的畫也
就缺乏光彩。”馬振西深諳老師樸實而精妙的教誨,從性靈深處去發
現去思考,為他的創作奠定了基礎,使他創作了一大批較有影響的作
品。如“禮佛圖”、“賣炭翁”、“關雲長”。大型壁畫“絲綢之路
”,連環畫“沙鄉駝鈴”,“十八羅漢”,“小白象遇難記”,“陳
華成血染吳淞口”等美術作品並出版發行。
馬振西代表作《樂神》仕女圖1995年還被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了時任
的奧運會主席薩馬蘭奇。在馬振西先生的作品中,真實、親切、感人
是“馬氏人物畫”另一大特色。首先,馬振西先生的人物畫作品在繼
承傳統的同時,把西方繪畫的繪畫思想、繪畫方法進行整合處理,構
建了全新的表現形式,在對人物造型的描繪上注重解剖、透視等科學
方法的運用,使得畫家對人物的形、畫面構成的形以及筆墨語言的形,
融會貫通,近而三形合一,完全取代了傳統繪畫中尚意、尚神,而忽
略了客觀形態的描繪方式,大大彌補了傳統人物畫中人物塑造的貧乏
與不足,將中國畫人物的精、氣、神給予充分的展示。在馬振西先生
的作品中,畫家巧妙地將虛實、縱橫、繁複、穿插等對比手法運用其
中,使得畫面更具厚重與視覺張力。對於道具的運用,不光點明了畫
面人物的身份,還增添了畫面的氣氛。例如他的作品《秦之聲》就是
取材於關中人娛樂的片段,這一老一少,一唱一和,動靜相宜,在略
帶焦澀的線條的勾勒下,皴擦點染烘托出了關中人雄渾、豪邁的粗獷
氣質和關中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琴聲悠揚,吼出八百里秦川的滄
桑哀樂,有聲有色地匯聚出畫家作為關中人不變的人文情懷。又如《
樂神圖》(被國家體委作為國禮由國際奧委會收藏)整幅作品清新雅
致,運用浪漫主義手法表達出作者天人合一的儒道思想,他把衣紋用
粗獷的線條濃重地勾勒,但一點不失那種輕盈與飄逸,恰恰相反,更
加襯託了人物肌膚的質感。背景中“佛”的形象慈祥而端莊,加之對
道具的運用,大大拉近了神與人的距離,讓觀者在聆聽蕭弦之音的同
時去體悟和諧所帶給人的玄機與奧妙。
從藝40年的馬振西先生的藝術創作總會讓觀者浮想聯翩,使人的
靈魂在不經意間得到洗禮。馬振西先生正處於藝術創作的黃金時期,
他始終以平靜和純潔的心態面對現代的社會生活,探尋自己的藝術道
路上一路坦途,為觀眾創作出更加完美的心靈良劑。馬先生牢記前輩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教誨,在當代中國畫近十年來正朝著審美、
個性化為特色的現代藝術發展升華,畫家都想用自己有個性的“筆墨
”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藝術世界。他深深地感到一個風格獨特“筆墨”
語言的形成,凝聚著畫家畢生的追求與探索,每個畫家都要遇到繼承並
創新的難題,因而要下最大的力氣,用最大的功夫去攻克。他借鑑前輩
師長“筆墨”基礎,創作出許多領袖題材的人物肖像類作品並被多家美
術館收藏。這是美術界對馬振西的肯定。同時也體現他心靈感應中跳蕩
著生命力的意象,捕捉轉瞬即逝的感覺與神韻,加之以他個人的勤奮努
力才使他的畫,有動、有情、有境、有畫外之象、紙外之聲。現代人物
系列作品“婆媳觀燈”,參加1979年全國兩慶美展並獲獎,在人民日報
上發表。1991年應邀新加坡東南亞一帶舉辦畫展。1992年獲英國頒發“
世界文化名人”稱號,大唐遺風系列作品“樂神”1995年參加中國體育
書畫大展獲優秀獎後,又被國家體委選為國禮贈送國際奧委會收藏。禪
佛系列作品“達摩面壁圖”、“李太白吟詩圖”、“道濟”各有特色先
後發表。世紀新作“鍾馗引福系列”組畫借鑑傳統,與時俱進,求變創新賦予了新的內涵,使這一作品更加升華,藝術的追求是執著的。他在
藝術道路上的不懈追求,體現了他人格上的鮮明個性,他從來不盲從追
風,去草率地作一些應景俗品,而是按照自己對藝術的理解認真紮實地
去創作,他常常感嘆自己離許多前輩大師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從他謙遜
的態度中,我們可以看出,馬振西在未來的歲月中,一定會創作出無愧
於這個大美術時代的藝術作品。(卓九成齊文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