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守途

18.論民族道德與政治道德:《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20.論社會主義時期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26.淺談民族文化多樣性與民族和諧:國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2007年第2期。

人物簡介

馬守途,回族,甘肅張家川人。曾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先後獲理學學士、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2009年至今在全國婦聯辦公廳調研室工作。

工作履歷

1996年6月—1996年7月,在中共甘肅省委黨校“全省選調優秀大學生培訓班”學習;
1996年7月—1997年3月,在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龍山鎮人民政府工作;
1997年3月—1999年4月,在甘肅省張家川縣龍山扶貧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工作(其間於1998年4月—1998年7月在中共天水市委黨校“中青年幹部理論培訓班”學習);
1999年4月—2002年1月,在中共張家川縣委辦公室工作;
2002年1月—2003年9月,任共青團張家川縣委副書記;
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讀碩士研究生;
2006年9月—2009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讀博士研究生(其間於2007年10月參加清華大學"首屆首都高校掛職鍛鍊博士生培訓班“學習,2007年10月—2008年4月在北京市門頭溝區旅遊局掛職任局長助理);
2009年6月—2012年8月,在全國婦聯辦公廳調研一處工作;
2012年8月—————今,在全國婦聯辦公廳調研室工作。

學術成果

在大學求學期間和工作業餘時間,從事族際政治、民族理論、回族文化、伊斯蘭教和中東問題研究。在國內各大核心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有4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和《倫理學》全文刊登,有1篇被《新華文摘》“學術動態”欄目輯錄,有6篇被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欄目全文轉載。主編、合著、參編著作6部。參與教育部、國家民委和中央民族大學等省重大科研項目4項。

——發表論文

1.我看水滸傳:天水日報,1998年10月3日。
2.莊裡的老狗: 天水晚報,2000年5月2日。
3.曹雪芹夜訪施耐庵:天水晚報,2001年8月1日。
4.也說甘肅方言“曹”、“牛”和“大大”:天水晚報,2001年10月6日。
5.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民族地區的繁榮與發展:《黑龍江民族叢刊》,2004年第6期。
6.淺析宣化岡建築群的中阿建築特色及美學價值:《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7.阿以民族衝突的現狀及解決前景:《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第2期。
8.阿以衝突的歷史由來及對人們的啟示:《世界民族》,2005年第2期。(該文被2005年第14期《新華文
摘》學術動態輯錄)
9.阿以衝突的四大癥結:《國際資料信息》,2005年第7期。
10.戰爭和流血只能適得其反——巴以民族衝突的啟示:《中國民族報》, 2005年10月21日。
11.伊斯蘭教的人類平等觀:《中國宗教》,2005年第5期。
12.民族教育功能解析:《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5年第3期。
13.從考證地名審視回族聚居社會演變歷史:《寧夏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14.金炳鎬與當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研究——兼論中國民族理論學科發展與學科體系建設:《貴州
民族研究》,2005年第6期。(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15.論我國民族差異和民族發展差距的長期存在:《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16.世界十大民族熱點問題現狀:《國際資料信息》,2006年第6期。
17.民族問題的新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06年第5期。
18.論民族道德與政治道德:《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該文被中國人民大
學報刊複印資料《倫理學》2007年第2期全文轉載)
19.回族舞蹈--中華舞林藝苑中的一枝奇葩:《中國民族》,2007年第4期。
20.論社會主義時期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該文
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07年第4期全文轉載)
21.論社會主義時期各民族共同因素的增多:《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22.論社會主義時期民族現象存在的長期性:《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23.東鄉族倫理思想管窺:《新疆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24.伊斯蘭教與回族舞蹈:《世界宗教文化》,2007年第1期。
25.伊斯蘭教與回族舞蹈藝術:《中國宗教》,2007年第4期。
26.淺談民族文化多樣性與民族和諧:國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2007年第2期。
27.國內巴以民族衝突研究綜述: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主辦《民族工作研究》,2007年第3期。
28.巴以問題何以久拖不決: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主辦《民族工作研究》,2007年第4期。
29.回族舞蹈的文化內涵解讀: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主辦《民族工作研究》,2007年第2期。
30.理論學習與實踐鍛鍊的緊密契合:《首都高校博士生和博士後掛職鍛鍊通訊》,2008年第4期。
31.在偉大實踐中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寧夏日報》,2008年8月1日。(該文被人民網·中國共產黨
新聞網“理論”欄目全文轉載)
32.從對回族政策及實踐看黨在解放戰爭時期民族政策內容及對民族工作的經驗啟示:《回族研究》,
2009年第1期。
33.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與《當代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選題與思
路》一文有關論述商榷:《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年第1期。
34.開展當代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前提基礎:中國民族報,2010年7月23日。(該文被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
聞網“民族理論”欄目全文轉載)
35. 不套用“族群”替代“民族”:中國民族報,2010年8月6日。
36.正確認識民族和民族識別:中國民族報,2010年8月13日。(該文被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民族理
論”欄目全文轉載)
37.“他者”經驗不是普世模板:中國民族報,2010年8月20 日。(該文被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民族理
論”欄目全文轉載)
38.當前民族理論研究領域若干問題的哲學分析:《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
第2期。
39.堅持基本經驗,做好新時期宗教工作:中國民族報,2011年3月29日。(該文被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
網“理論”欄目全文轉載)
40.中國女性地位會超過男性嗎:《環球時報》,2012年10月24日。
41.堅持文化自覺自信,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黑龍江民族叢刊》,2013年第1期。

——撰寫著作

1.《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社會建設研究》(參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21世紀世界民族問題熱點預警性研究》(合著):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3.《張家川回族研究》(合著):蘭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4.《宣化岡圖志》(參編):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5.《宗教理論與宗教政策(高校教材)》(副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6.《現階段中國民族政策及其實踐環境研究》(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參與課題

1.世界熱點民族問題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11”建設項目、國家民委2003年重點研究課題。
2.現階段中國民族政策及其實踐環境研究:2005年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
3. 跨國民族問題研究:2006年中央民族大學“十五”、“211”重點研究課題。
4.甘肅地區伊斯蘭教門宦制度與社會和諧的關係研究:2006年中央民族大學當代重大民族宗教問題研究中心
985課題。

——學位論文

1.四膜蟲監測工業污水套用研究(本科學位論文)。
2.巴以民族衝突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3.政治學視野中的巴以民族衝突(博士學位論文)。

獲獎情況

1.1996獲西北師範大學“優秀學生”稱號。
2.1999獲甘肅省“全省黨委系統優秀信息員”稱號。
3.2005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學生獎”。
4.2006獲首屆全國民族理論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二等獎。
5.2009年獲中央民族大學“優秀學生”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