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機辯

貞觀五年,到了京師長安,馬周幫助常何羅列出二十餘件事情,讓他上奏,.到了晉見後,唐太宗與馬周談得很高興.授予他監察御史一職,並連官中書舍人.馬周為人機智善辯,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所以上奏沒有一次不合太宗心意.太宗曾說過:“對於馬周,若有一時不見,就要想想自己有什麼不是了.”貞觀十八年,馬周遷官中書令,兼職太子左庶子,馬周已經兼職兩官,處理事情平靜合理,得到了當時許多人的讚賞.後又因為本分升官吏部尚書.太宗經常對身邊的侍者說:“馬周處事迅速,天性謹慎.至於評價他人,直言不諱,比之我所派遣之人,還是他比較合乎我的意思.既然已經表現出他的忠誠,親附於我,也實在只有他,能夠與我共同使社稷安康!”

原文

馬周,博州茌平人也。貞觀五年,至京師,舍於中郎將常何之家。時太宗令百官上書言得失,周為何陳便宜二十餘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問何,何對曰:“此非臣所發意,乃臣家客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間,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謁見,與語甚悅。令直門下省,授監察御史,累除中書舍人。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太宗嘗曰:“我於馬周,暫時不見,則便思之。”十八年,歷遷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職兼兩宮,處事平允,甚獲當時之譽。又以本官攝吏部尚書。太宗嘗謂侍臣曰:“周見事敏速,性甚慎至。至於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既寫忠誠,親附於朕,實藉此人,共康時政也。”

翻譯

馬周是博州茌平人.貞觀五年時,到了京師長安,在中郎將常何家中寄宿.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讓文武百官上書說他的得失,馬周幫助常何羅列出二十餘件事情,讓他上奏,結果都很符合聖意.唐太宗對此事感到很奇怪,就問常何,常何回答說:“這些都不是微臣的意思,都是屬下的食客馬周所提出的.”唐太宗即刻召見馬周,沒到達的期間,曾四次派遣屬下去催促.到了晉見後,唐太宗與馬周談得很高興.授予他監察御史一職,並連官中書舍人.馬周為人機智善辯,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所以上奏沒有一次不合太宗心意.太宗曾說過:“對於馬周,若有一時不見,就要想想自己有什麼不是了.”貞觀十八年,馬周遷官中書令,兼職太子左庶子,馬周已經兼職兩官,處理事情平靜合理,得到了當時許多人的讚賞.後又因為本分升官吏部尚書.太宗經常對身邊的侍者說:“馬周處事迅速,天性謹慎.至於評價他人,直言不諱,比之我所派遣之人,還是他比較合乎我的意思.既然已經表現出他的忠誠,親附於我,也實在只有他,能夠與我共同使社稷安康!”

注釋

博州茌平:今山東茌平

舍:住

發意:想出,思索出

令直門下省:下詔把他安置到門下省

除:任命

言:說

怪:對......感到奇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