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呈氏吸蜜鸚鵡

馬呈氏吸蜜鸚鵡

馬呈氏吸蜜鸚鵡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23到25公分,體重43-55克。鳥體為綠色,頭頂和頸部橄欖棕色,並帶有暗黃色的條紋;鳥喙和眼睛之間為黑綠色;臉頰帶有淺綠色的條紋。

基本信息

物種介紹

【物種名稱】馬呈氏吸蜜鸚鵡

【又 名】幕斯全柏克氏吸蜜鸚鵡

【拉丁學名】Neopsittacus musschenbroekii

【英文名稱】Musschenbroek's Lorikeet

【整體概述】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23到25公分不等(9吋到10吋)

亞種:目前有3種已知亞種分別為:

1.Musschenbroek's Lorikeet(Neopsittacus m. musschenbroekii )

2.Western Musschenbroek`s Lorikeet(Neopsittacus m. medius)

3.Southern Musschenbroek`s Lorikeet(Neopsittacus m. major )

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頭頂和頸部橄欖棕色,並帶有暗黃色的條紋;鳥喙和眼睛之間為黑綠色;臉頰帶有淺綠色的條紋。喉嚨、胸部、腹部、翅膀下覆羽和內側飛行羽的寬廣帶狀為紅色;尾羽上方綠色,尖端黃色,尾羽外測底色為紅色,內側橙黃色;鳥喙淺\黃,虹膜橘紅。幼鳥體色較深,胸部和腹部的紅色零星分布些許綠色羽毛。

幕斯全柏克氏吸蜜主要棲息於山區森林、森林邊緣、部分開墾過的區域、高大的次要植被區、介於1200米到2800米之間小面積孤立的森林地區或是耕種區;主要的活動範圍介於1600米到2500米之間。平時他們大多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有時候會聚集高達50隻左右的數量於花朵盛開的樹上覓食;有時候也會和其他種類的吸蜜鸚鵡一起集結,例如巴布亞吸蜜(PapuanLories),在比較高的緯度則會和同屬中的翠綠吸蜜(Emerald Lorikeet)一起群聚活動;有時候他們會到地面覓食雜草,大部分都是在樹木的中間層活動;在林間非常活躍,時常用鳥喙輔助靈活的於枝葉間攀爬覓食;飛行的速度相當快,會伴隨尖銳的鳴叫聲,相當刺耳和易見。

幕斯全柏克氏吸蜜主要以花朵、花蜜、花粉、漿果、軟性種子、和較小的硬種子、昆蟲以及幼蟲為食.

其他特徵

【地理分布】西伊里安和佛吉克普半島(Vogelkop Peninsular)

【繁殖】他們在野外確切的繁殖季不詳,推估一整年都可以繁殖;人工豢養的幕斯全柏克氏吸蜜資料相當有限,他們一次會產下2枚卵,孵化期為25-27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7到8周。如果驚擾親鳥育雛,親鳥很可能會咬死幼鳥或是拔去幼鳥的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