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穆斯

馬克西穆斯

馬克西穆斯,約(580-662),基督教修道士、神學家、學者,亦被稱為神學家馬克西穆斯或者君士坦丁堡的馬克西穆斯。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聖馬克西穆斯

馬克西穆斯(St.Maximus the confessor,約580-662)):即懺悔者聖馬克西穆斯,亦被稱為神學家馬克西穆斯或者君士坦丁堡的馬克西穆斯。他是基督教修道士、神學家、學者。他曾做過政府文員,還做過拜占庭國王赫拉克略(Heraclius)的國事秘書。後來,他選擇捐棄俗世的政治生活進入修道院。他在迦太基研讀了許多新柏拉圖主義者的著作,成為了一個傑出的學者。在當時基督一志還是二志的神學爭論中,馬克西穆斯支持迦克墩會議的決定,認為基督具有完整的人性和神性(二志論)。他後來被支持一志論的東羅馬皇帝流放,不久後即因此去世。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將基督一志論視為異端,支持了馬克西穆斯的觀點,並給他封聖。他的瞻禮日期8月13日和8月21日。懺悔者的稱號意思是說他因堅守基督教信仰而受苦,但是並不是直接殉道。

早期生活

 馬克西穆斯的早期生活(在捲入一志論的神學爭論前)我們現在知之甚少。雖然在他馬龍(Maronite)的反對者所寫傳記里,他生於巴勒斯坦,但他很有可能出生在君士坦丁堡。因為他曾做過赫拉克略的國事秘書,所以人們推斷他出生於拜占庭的貴族家庭。他後來到克利索波利斯(Chrysopolis)的腓利皮克斯(Philippicus)(今天土耳其的Uskudar)修道,並成為該修道院院長。“不身體力行之道即是魔道”(Theology without practice is the theology of demons)(這是他最廣為人知的名言)
後來薩珊(Sassanid)王國占領安納托利亞(Anatolia),馬克西穆斯被迫逃到迦太基的一個修道院。在那裡,他師從聖索福羅紐(St. Sophronius),開始攻讀格里高利(Gregory of Nazianzus)和狄奧尼修斯(Pseudo-Dionysius, Areopagite)的著作。

神學爭論

 馬克西穆斯在迦太基的時候,神學界就爆發了耶穌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如何作用的爭論,即關於一志論(Monothelitism)的神學爭論。這個爭論早在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大公會議就開始,在接下來451年的迦克墩會議得到了激化。一志論其實就是為了調和迦克墩會議中被視為異端的基督論,一志論者接受迦克墩會議中關於基督兩性的定義,但是,他們宣稱基督雖有人性,但是沒有主動決定的自由意志,基督的人性只不過是執行神性的決定。

君士坦斯二世錢幣

一志論由君士坦丁堡牧首塞吉阿斯一世patriarch Sergius I of Constantinople)所發起,支持這個論點的還有馬克西穆斯的朋友皮勒斯(Pyrrhus),他後來接替馬克西穆斯當了克利索波利斯修道院院長。塞吉阿斯於638年去世,皮勒斯繼位,但是不久即因政治原因被罷免。在皮勒斯被罷免後,馬克西穆斯和他在一志論問題上進行了一場公開的辯論。北非的眾多主教見證了這場辯論,結果是馬克西穆斯獲勝,皮勒斯承認一志論的錯誤。645年,馬克西穆斯陪同皮勒斯到羅馬。赫拉克略死後,君士坦斯二世繼位,皮勒斯回到君士坦丁堡,並且宣稱回到一志論的立場。而馬克西穆斯可能留在了羅馬,因為他出席了教皇馬丁一世(Saint Martin I)在羅馬拉特郎聖殿(Lateran basilica)召集的拉特朗地方教務會議(the lateran Council,649),這次會議定基督一志論為異端。君士坦斯二世支持一志論,他下令逮捕教皇馬丁和馬克西穆斯,教皇未經審判而被定罪,隨後去世。

審判和流放

 因為拒絕接受一志論,658年,馬克西穆斯被帶到君士坦丁堡作為異端接受審判。馬克西穆斯被判四年流放。662年,馬克西穆斯重新接受審判,再一次被定為異端。隨後,他被割去舌頭,這樣他不能再發表異端的言論;並被砍去右手,這樣他就不能撰寫異端的觀點。馬克西穆斯被流放到拉齊卡(Lazica)或者科爾啟斯(Colchis)(這兩地都在今日的喬治亞),隨後不久他即去世(662年八月13日)。亞那他修(Anastasius Bibliothecarius)記錄了馬克西穆斯受審的情況。

昭雪和封聖

17世紀畫作:馬克西穆斯和他的神跡

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即第六次大公會議,680-681)宣布教皇馬丁一世和馬克西穆斯的觀點是正確的,即基督同時擁有神性和人性,同時宣布一志論為異端。馬克西穆斯在他死後很短的時間內即被封聖,對他的神學觀點的昭雪讓他在隨後的整整一代人中十分流行,同時流行的還有關於發生在他墳墓上的神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