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基礎工程,一項重大的理論創新工程。 2004年1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提出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之後,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意見》,對實施工程作出部署。

工程介紹

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是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是加強黨的理論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

工程啟動

2004年4月27日至28日,中央召開工程工作會議,標誌工程正式啟動。主要任務是: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研究重點,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理論成果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建設、教材建設中,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具體有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成果和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二是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和研究;三是建設具有時代特徵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四是編寫體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學、社會學、法學、史學、新聞學和文學等重點學科教材,形成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五是建設一支老中青三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骨幹隊伍。圍繞工程確定的任務,組建24個主要課題組與基地課題組,確定課題組首席專家和主要成員。成立工程諮詢委員會。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提出要精心組織編寫反映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努力形成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

工程實施

2005年5月11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與教材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大力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在一級學科中,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要根據中央實施工程的戰略部署和總體要求,全面開展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教材建設工作。

2005年12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成立。工程實施三年來,先後召開70多次較大規模的研討會,在中央主要報刊發表800多篇重點理論文章,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組織編寫《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及《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通俗理論讀物,為廣大幹部民眾的理論學習提供重要輔導材料;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重點著作譯文進行重新編譯和修訂,10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寧專題文集》的譯文審核和編譯工作基本完成;確定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建設的基本目標,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二級學科已經確立;第一批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教材的編寫工作已進入初稿撰寫和修改階段,第二、三批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教材的編寫規劃已經啟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教材的編寫工作已完成並陸續出版;各課題組已形成階段性研究成果。

重點教材錄目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

•《科學社會主義概論》

•《政治學概論》

•《社會學概論》

•《法理學》

•《史學概論》

•《新聞學概論》

•《文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

•《中國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世界經濟概論》

•《西方經濟學》

•《憲法學》

•《倫理學》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

•《資本論》導讀

•《中國近代史》

•《軍隊政治工作學》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經典著作導讀》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學理論經典著作導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世界現代史》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西方社會學理論評析》

•《民族學導論》

•《中國共產黨史》

•《宗教學》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當代國際政治》

•《比較政治制度》

•《德育原理》

•《中國文化概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