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研究

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研究,著重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的發展與時代特徵和實踐發展之間的聯繫,力求從中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發展的脈絡和總體趨勢,特別著眼於當代凸顯的新範疇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發展之間的聯繫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研究

本書著重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的發展與時代特徵和實踐發展之間的聯繫,充分揭示其科學根據和歷史意義,給予每個不同時期哲學範疇重心的轉移以深入的理解和說明,力求從中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發展的脈絡和總體趨勢,特別著眼於當代凸顯的新範疇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發展之間的聯繫。

本書目錄

前言

導論

一 哲學範疇及其特徵和功能

二 哲學轉向與哲學範疇史的分期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範疇史上的革命性變革

四 關於本書的若干構想

第一篇 總體性範疇

實踐:歷史形態和當代發展

一 實踐概念:簡要的歷史考察

二 馬克思:實踐是人類特有的對象性感性活動

三 實踐活動的歷史形態

四 人類實踐形態的當代發展

交往:人存在與自由的本質方式

一 交往理論演進的思想脈絡

二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及其與馬克思交往範疇的相互關聯

三 馬克思的交往範疇及其當代定位

四 交往範疇的當代闡釋:含義、特性、類型、功能

五 交往與文化

主體與客體:實踐一認識關係中的活動者與對象

一 主體和客體的生成與界定

二 主體性與客體性

三 主體客體化與客體主體化

四 主體性原則和客觀性原則

第二篇 存在論範疇

存在:最抽象而又充滿歧義的哲學範疇

一 存在範疇的語詞分析

二 存在範疇的含義探源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存在範疇的規定

四 馬克思主義哲學存在範疇與現代西方哲學存在範疇的比較

時間和空間:從自然時空觀到社會時空觀

一 時間和空間範疇的歷史沿革

二 時空的特性

三 傳統時空觀的局限:與人的活動相分離

四 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

五 現代西方哲學對時間理論的新探索

規律:本質的關係或本質之間的關係

一 歷史上的規律觀念與決定論思想

二 馬克思主義的“客觀規律”範疇

三 客觀規律與人的實踐活動

四 客觀規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

五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決定論

決定論相關範疇:概念清理與關係辨析

一 原因和結果與決定論問題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與決定論問題

三 現實性和可能性與決定論問題

四 歷史必然和意志自由與決定論問題

五 關於決定論的理論形式問題

第三篇 認識論範疇

意識: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動

一 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觀念與意識範疇

二 馬克思主義意識範疇新發展的現當代啟示

三 馬克思主義意識觀探真

四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五 人的主體性與社會意識

反映:主體把握世界的認識方式

一 機械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二 反映範疇的基本含義

三 馬克思主義的能動反映論

四 反映活動中的主體、客體與實踐基礎

五 反映與選擇、建構和創造

經驗和理性:認識過程的兩個層次

一 經驗範疇的歷史變遷

二 理性範疇的歷史變遷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經驗與理性的新認識

真理:從符合論、實效論到實踐論

一 關於真理範疇的歷史考察

二 真理符合論及其困境

三 真理實效論剖析

四 馬克思主義實踐真理觀

第四篇 價值論範疇

價值:客體屬性與主體尺度的統一

一 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概念

二 一些流行的價值學說述評

三 對馬克思關於價值的“經典表述”的澄清

四 價值的主體性

五 價值的客觀性

六 價值的主體性和客觀性的統一

七 關於價值的科學界定

評價:主體對主客體之間現實價值關係的能動反映

一 評價問題的歷史鳥瞰

二 評價的實質

三 評價的主體性與客觀性

價值觀念:支配主體評價和選擇的深層結構

一 價值觀念的歷史考察

二 價值觀念的概念分析

三 價值觀念的功能與特徵

四 價值觀念範疇的學科意義

五 一個需要進一步深化的課題

意志:主體的自我精神調控器

一 意志的語義學分析

二 西方意志論研究的現狀及其主要缺陷

三 意志論在現代中國的際遇

四 意志論:一個亟待重建的重要哲學分支

五 馬克思意志理論及其當代意義

六 究竟何為意志:從實踐的觀點看

自由:開放的主體性

一 自由範疇的歷史沿革

二 馬克思主義對自由及其與必然關係的理解

三 馬克思主義生存論意義上的自由觀

四 自由的歷史性與社會條件性

五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對現代思潮的回應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