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研究

(一)動力機制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機制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社會動力機制及其演變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動力機制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平裝: 27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0479987
條形碼: 9787500479987
尺寸: 20.8 x 14.2 x 1.4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王浩斌,法學博士,現為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近年來參與國家級課題2項,在《社會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新疆社會科學》等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為《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文化研究》、《社會學》、《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等全文轉載,著有《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研究》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研究》是第一部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的專著。該書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巨觀歷史進程為背景,以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機制及其發展規律為主線,以有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歷史性飛躍為實踐目標,重點分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生型動力機制、外生型動力機制、聯動型動力機制以及綜合型動力機制的基本內涵及其精神實質,科學總結了構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過程中的歷史經驗,深入揭示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運行的基本規律,這無論是對於豐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還是為有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歷史性飛躍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議,都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目錄

引言
緒論
一 研究對象
(一)動力機制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機制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的基本對象及確立依據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的基本類型及劃定標準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的歷史演進及客觀規律
二 研究現狀
(一)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的相關研究
(二)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機制”的相關研究
(三)初步涉及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的研究
三 研究困境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研究的基本困境及主要表現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研究的具體困境及主要表現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研究困境的可能出路及路徑抉擇
四 研究方法
(一)基於理解和解釋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理解機制與現代哲學解釋學的根本方法
(二)基於有效宣傳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創新機制與社會創造論的根本方法
(三)基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創新機制與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根本方法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生型動力機制
一 內生型動力機制的概念詮釋
(一)“內生型”中“內”的理解問題
(二)“內生型”中“生”的理解問題
(三)“內生型動力機制”概念的內涵
(四)“內生型動力機制”概念的外延
二 內生型動力機制的結構要素
(一)內生型動力機制中理論形態的結構要素
(二)內生型動力機制中實踐形態的結構要素
(三)內生型動力機制中主體形態的結構要素
三 內生型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
(一)內生型動力機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因
(二)內生型動力機制確保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
(三)內生型動力機制增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承繼性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外生型動力機制
一 外生型動力機制的概念詮釋
(一)外生型動力機制的邏輯基點
(二)外生型動力機制的概念內涵
(三)外生型動力機制的概念外延
二 外生型動力機制的結構要素
(一)外生型動力機制的時代性結構要素
(二)外生型動力機制理論形態的結構要素
(三)外生型動力機制實踐形態的結構要素
三 外生型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
(一)外生型動力機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外因
(二)外生型動力機制增添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活力
(三)外生型動力機制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階段性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聯動型動力機制
一 聯動型動力機制的概念詮釋
(一)聯動型動力機制的闡釋視閾
(二)聯動型動力機制的概念內涵
(三)聯動型動力機制的概念外延
二 聯動型動力機制的相關機制及其結構要素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加速機制及其結構要素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緩衝機制及其結構要素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延緩機制及其結構要素
三 聯動型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
(一)聯動型動力機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和發展的契機
(二)聯動型動力機制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協調發展、良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三)聯動型動力機制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性與階段性的有機統一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綜合型動力機制
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社會動力機制及其精神實質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本質與社會創造論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社會動力機制及其演變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
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政治動力機制及其精神實質
(一)政治生態及其發展階段
(二)政治動力機制及其精神實質
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動力機制及其精神實質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背景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動力機制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化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構建的歷史經驗
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實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主題的邏輯互動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主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進一步中國化的根本動因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主題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還需要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完善與發展
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實現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邏輯互動
(一)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突出體現就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化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當代化的歷史性飛躍
(三)與時俱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
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邏輯互動
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實現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的邏輯互動
(一)自覺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經驗的總結,有力地促進了兩者的邏輯互動
(二)自覺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客觀規律的歸納,有力地促進了兩者的邏輯互動
(三)自覺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的探索,有力地促進了兩者的邏輯互動
五 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多元化路徑之間的邏輯互動
(一)“個體理解”:“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判定標準的個體之維
(二)“群體認同”:“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判定標準的群體之維
(三)“社會實踐”:“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判定標準的社會之維
第六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機制運行的基本規律
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盈虧及其演變規律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盈餘及其體現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虧損及其體現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盈虧的演變規律
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負動力及其演變規律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向動力及其體現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負向動力及其體現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負動力的演變規律
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變異及其演變規律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變異及其體現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力變異的演變規律
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增量動力及其演變規律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增量動力及其體現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增量動力的演變規律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