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報告(2012)

回歸祖國15年來,香港社會同心協力,成功抵禦了兩場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百年不遇的“非典”疫情,鞏固和提升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 薛鳳鏇主編的《香港發展報告(2012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專輯)》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經濟與社會、政制發展和政府管治,以及結論與建議,對香港過去15年來的有關方面變遷作出深入回顧和分析。 《香港發展報告(2012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專輯)》第一部分:經濟與社會,主要就施政方向、經濟狀況、公共財政、教育、醫療、房屋土地、領匯問題共七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內容介紹

香港在1997年脫離英國管治,回歸祖國。香港順利過渡,成為在“一國兩制”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特別行政區,是國家乃至世界的一件大事。回歸祖國15年來,香港社會同心協力,成功抵禦了兩場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百年不遇的“非典”疫情,鞏固和提升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香港依然被公認為全球最開放自由的經濟體,以及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全國和全世界的城市綜合競爭力仍然名列前茅。明顯地,香港成功地落實了“一國兩制”。
然而,政權和憲法的變更、全球化既急且深的影響,加上由此產生的制度變化及人才培養步伐跟不上,不同利益集團對改變有不同接受程度等情況,也令香港的經濟、社會、政制發展、政府管治等各方面都出現不同的問題,使香港經常置身於各場大大小小的政治性、社會性爭論當中。加上,全球環境複雜多變,各類風險明顯增多,作為高度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在抗風險能力上未有長足進步,隱憂不斷。與此同時,相對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對自由放任經濟理念的普遍質疑、區域經濟融合成為增強地區綜合經濟實力的大趨勢等,特區政府欲變未變、裹足不前的施政作風,令香港出現不同方面懸而未決的深層次矛盾問題。
薛鳳鏇主編的《香港發展報告(2012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專輯)》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經濟與社會、政制發展和政府管治,以及結論與建議,對香港過去15年來的有關方面變遷作出深入回顧和分析。《香港發展報告(2012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專輯)》第一部分:經濟與社會,主要就施政方向、經濟狀況、公共財政、教育、醫療、房屋土地、領匯問題共七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第二部分:政制發展和政府管治,主要就政制、諮詢機構、政治體制及公務員體系、法治、最新選情共五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第三部分:結論與建議,主要是作精要的問題總結,並就香港未來面對的主要隱憂和機遇提出建議。
由於1997年回歸前的體制與經濟及社會狀況直接影響了回歸後的發展,因此在需要的章節里,我們作出合宜和扼要的介紹,作為必要的引子。

作者介紹

薛鳳鏇,現任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暨地理系講座教授,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取得地理學學士及碩士學位;1974~1977年就讀於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取得博士學位;1977~2007年在香港大學任教三十載。
除擔任香港大學榮譽教授外,薛教授也是多所大學,包括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福州師範大學的榮譽教授;此外,他還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和澳門大學的名譽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特約教授與研究員。
薛教授積極參與香港地方以及國家的政治與決策,是第八屆至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也是香港特區籌委會、選委會,以及特區政府多個諮詢委員會成員。

作品目錄

Ⅰ 總報告
1 香港回歸15年來經濟社會與政制發展回顧、評估與展望001
Ⅰ 回歸15年來香港經濟社會形勢回顧與評估001
Ⅱ 回歸15年來香港政制發展和政府管治形勢回顧與評估008
Ⅲ 香港未來發展中的隱憂與機遇及政策建議012
Ⅱ 第一部分 經濟與社會
2 施政方向016
Ⅰ 歷次特首施政報告重點016
Ⅱ 歷次施政報告017
Ⅲ 十大基建034
Ⅳ 歷次財政司預算案重點035
Ⅴ 理財原則的變化035
3 經濟狀況037
Ⅰ 總體經濟狀況037
Ⅱ 產業結構和貿易041
Ⅲ 通脹044
Ⅳ 就業與收入044
Ⅴ 股市和金融業049
4 公共財政053
Ⅰ 概況053
Ⅱ 儲備管理055
Ⅲ 人員/管理058
Ⅳ 小結與建議060
5 教育061
Ⅰ 教育體制061
Ⅱ 開支與供求變化064
Ⅲ 課程、學制068
Ⅳ 管理071
Ⅴ 問題與建議073
6 醫療075
Ⅰ 概況075
Ⅱ 開支與需求076
Ⅲ 管理080
Ⅳ 問題及建議082
7 房屋土地084
Ⅰ 公屋、居屋084
Ⅱ 勾地088
Ⅲ 供求變化089
Ⅳ 居住條件與價格變化093
Ⅴ 問題與建議097
8 領匯問題101
Ⅰ 沿革101
Ⅱ 基金持有人結構102
Ⅲ 管理層103
Ⅳ 領匯與民生104
Ⅴ 問題與建議106
Ⅲ 第二部分 政制發展和政府管治
9 政治體制110
Ⅰ “一國兩制”110
Ⅱ 特首117
Ⅲ 立法會121
Ⅳ 政黨政治129
10 諮詢機構149
Ⅰ 行政會議149
Ⅱ 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150
Ⅲ 鄉議局152
Ⅳ 區議會153
Ⅴ 諮詢委員會156
Ⅵ 中央政策組157
11 政府體制及公務員體系159
Ⅰ 回歸前沿革159
Ⅱ 回歸後發展159
Ⅲ 問責制162
Ⅳ 副局長及政治助理165
Ⅴ 主要官員能力與民望169
Ⅵ 歷屆“七一遊行”170
12 法治173
Ⅰ 人大釋法173
Ⅱ 司法覆核175
Ⅲ 法援177
Ⅳ 執法/人員181
13 最新選情183
Ⅰ 2011年區議會選舉183
Ⅱ 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185
Ⅳ 第三部分 結論與建議
14 隱憂188
Ⅰ 特區政府欠缺有為,外國政治勢力介入189
Ⅱ 行政立法關係緊張189
Ⅲ 激進政治抬頭189
Ⅳ “80後”及“本土意識”190
Ⅴ 地產商壟斷190
Ⅵ 產業過於單一190
Ⅶ 民生困苦191
15 機遇192
Ⅰ 中國發展192
Ⅱ “一國兩制”下中央對香港的特殊政策193
Ⅲ 特區與中央關係200
16 香港政治社會經濟的問題及改善建議202
Ⅰ 政治體制不穩定問題202
Ⅱ 用人方面203
Ⅲ 基本住房問題204
Ⅳ 教育問題205
Ⅴ 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融合問題207
Ⅵ 特區與中央關係208
Ⅶ 特區行政首長及主要官員任用條件208
圖表目錄
第一部分 圖表
表1-1 香港特區政府2007年推出的“十大基建”進展概覽034
表1-2 2009年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中有關六項優勢產業的措施040
表1-3 香港歷年GDP實質增長(1994~2010,以2009年價值為準)040
表1-4 香港地區和有關國家/地區經濟指標年增長率比較(2004~2010)041
表1-5 香港地區和有關國家/地區資本投資總額占商業總開支比例的比較(2004~2008)041
表1-6 香港地區各經濟活動在GDP中所占的比例(2001~2009)042
表1-7 香港對外商品貿易總計數字(2002~2010)043
表1-8 香港每月就業收入人數分布(1999~2009)046
表1-9 香港金融服務行業的增加價值(2000~2010)050
表1-10 香港恒生指數變化(1997~2011)051
表1-11 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清單052
表1-12 香港特區政府開支結構表(1996~2010)054
表1-13 香港特區政府按政策組別劃分的公共開支結構(1999~2010)055
表1-14 香港特區政府收入及支出變化(1996~2010)055
表1-15 香港外匯基金資產分布(1997~2010)057
表1-16 香港外匯基金收益(1997~2010)058
表1-17 新加坡淡馬錫與香港外匯基金盈餘表現比較(2004~2010)058
表1-18 新加坡淡馬錫2011年投資結構058
表1-19 香港直資學校學費加幅(2010~2011)063
表1-20 香港教育年度開支(1997~2010)064
表1-21 全香港學齡人口推算數字(2010~2015)066
表1-22 部分赴海外留學的香港學生人數(1971~2001)066
表1-23 部分正于海外及中國內地留學的香港學生人數(2011)067
表1-24 1995年度香港的中學課程069
表1-25 2009年度香港開始實行的新中學課程069
表1-26 自1964年以來的香港醫療改革075
表1-27 香港醫院管理局過去財政摘要(1997~2010)077
表1-28 香港醫療服務支出預測(2002~2030)077
表1-29 香港病床數目、住院服務、急症服務及門診服務統計078
表1-30 香港按病科醫療服務統計數字(2007~2010)079
表1-31 香港醫院管理局按職員組別分類的人手狀況(2005~2010)079
表1-32 香港政府規定之單身人士及一般家庭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2011年4月1日生效)085
表1-33 1990~2000年代香港興建的公屋單位面積表085
表1-34 香港政府規定之申請購買居屋資格(2007年)086
表1-35 香港規定之置安心計畫購買資格(2011年建議)086
表1-36 香港規定之置安心計畫單位面積(2011年建議)087
表1-37 香港按類型及區域劃分的永久性屋宇單位總數(1999~2010)091
表1-38 按房屋類別列出的香港人口分布091
表1-39 香港的公營房屋建屋量092
表1-40 香港近年樓價與供款(2009、2011)095
表1-41 國際不同城市的樓價與收入比率(2011)095
表1-42 領匯最大股東名單(2006~2011)103
表1-43 領匯資產提升項目狀況(2006~2011)104
表1-44 領匯的歷年開支(2008~2011)105
表1-45 領匯10大租戶名單(2011)106
圖1-1 香港物價指數變化(1992~2011)044
圖1-2 香港歷年按年齡計算的失業率(1997~2010)046
圖1-3 香港按收入分類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變化(1999~2009)047
圖1-4 香港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變化(1999~2009)047
圖1-5 香港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變化(1991~2010)048
圖1-6 香港住戶每月入息劃分的家庭住戶數目變化(1996~2010)048
圖1-7 香港基尼係數變化(1971~2006)048
圖1-8 香港住戶每月入息劃分的家庭住戶數目占整體百分比變化(1996~2010)049
圖1-9 香港住戶每月入息劃分的家庭住戶數目變化(1996~2010)049
圖1-10 香港特區政府開支結構圖(1996~2010)054
圖1-11 2009年部分國家及香港地區的教育經費占GDP比例065
圖1-12 香港政府平均每個學生的年度學費支助(1997~2009)065
圖1-13 香港在校學生人數(2004~2009)067
圖1-14 香港畢業生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068
圖1-15 香港政府的土地收入(1988~2010)088
圖1-16 香港各年度落成住宅量(1994~2010)092
圖1-17 香港各年度批准動工興建房屋數目(1994~2009)093
圖1-18 香港歷年物業成交量(1991~2010)093
圖1-19 香港住宅樓價指數(1991~2011)096
圖1-20 香港樓宇售價指數(1999~2009)097
圖1-21 香港樓宇租金指數(1999~2009)097
圖1-22 領匯按類別劃分的綜合續租租金調整率(2005~2011)108
圖1-23 領匯租金收益(2005~2011)108
圖1-24 領匯商鋪位租用率及平均租金(2006~2011)109
圖1-25 領匯街市檔位租用率及平均租金(2006~2011)109
圖1-26 領匯整體租金收益( 2005~2011)109
第二部分 圖表
表2-1 立法局/立法會組成(1843~2012)123
表2-2 回歸後歷屆立法會選區議席數量124
表2-3 29個功能組別125
表2-4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數據127
表2-5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數據127
表2-6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數據128
表2-7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數據128
表2-8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數據129
表2-9 香港回歸前民建聯在立法局及臨時立法會選舉結果129
表2-10 香港回歸後民建聯在立法會選舉結果131
表2-11 香港回歸後民建聯在區議會選舉結果131
表2-12 香港回歸前自由黨在立法局及臨時立法會選舉結果131
表2-13 香港回歸後自由黨在立法會選舉結果132
表2-14 香港回歸後自由黨在區議會選舉結果132
表2-15 香港回歸後工聯會在立法會選舉結果133
表2-16 香港回歸後工聯會在區議會選舉結果133
表2-17 香港回歸前民主黨在立法局及臨時立法會選舉結果134
表2-18 香港回歸後民主黨在立法會選舉結果136
表2-19 香港回歸後民主黨在區議會選舉結果136
表2-20 香港回歸前民協在立法局及臨時立法會選舉結果137
表2-21 香港回歸後民協在立法會選舉結果137
表2-22 香港回歸後民協在區議會選舉結果138
表2-23 香港回歸後前線在立法會選舉結果139
表2-24 香港回歸後前線在區議會選舉結果139
表2-25 香港回歸後公民黨在立法會選舉結果140
表2-26 香港回歸後公民黨在區議會選舉結果141
表2-27 香港回歸後社民連在立法會選舉結果141
表2-28 香港回歸後社民連在區議會選舉結果142
表2-29 香港回歸前職工盟在立法局及臨時立法會選舉結果143
表2-30 香港回歸後職工盟在立法會選舉結果143
表2-31 香港回歸後匯賢智庫在立法會選舉結果144
表2-32 香港回歸後匯賢智庫在區議會選舉結果144
表2-33 香港工商專業聯盟核心成員一覽(均為現任或前任立法會議員)145
表2-34 香港歷屆立法局/選舉愛國陣營和反對派表現(1995~2008)147
表2-35 香港歷屆區議會選舉愛國陣營和反對派表現(1999~2007)148
表2-36 香港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的其他職務(2011)153
表2-37 1991年以來香港區議會議席變化155
表2-38 香港歷屆委任議員背景(1998~2007)156
表2-39 香港近年出任19個重要委員會的人大或政協名單157
表2-40 香港公務員最多的12個部門(2011)161
表2-41 1997年香港回歸後決策局變遷162
表2-42 香港政府歷任問責局長列表(2002~2011)164
表2-43 香港政府歷任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列表(2007~2011)166
表2-44 香港民間人權陣線旗下團體171
表2-45 各政治團體Facebook群組人數(2011年8月)172
表2-46 人大曆次釋法表173
表2-47 香港歷年司法覆核數目(1997~2010)175
表2-48 香港歷年法援申請數目及批准數(1991~2010)179
表2-49 香港歷年法援收入與開支(2006~2010)180
表2-50 2011年香港區選愛國陣營得票情況185
表2-51 2011年香港區選反對派得票情況185
表2-52 2012年第四屆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投票結果187
表2-53 民調對香港歷屆即將就任行政長官的信心度187
圖2-1 特首及管治班子的產生辦法115
圖2-2 立法會的構成及產生辦法116
圖2-3 地區諮詢機構的變化117
圖2-4 香港公務員人數變化(1980~2010)159
圖2-5 香港歷任特首整體評分(1997~2011)171
圖2-6 港人對特區政府滿意度(2005~2011)172
圖2-7 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1997~2011)172
第三部分 圖表
表3-1 中國曆年GDP(2000~2010)192
表3-2 中國曆年進出口額(2000~2010)193
表3-3 中國曆年外匯儲備(1997~2011)194
表3-4 內地與香港的CEPA推進表195
表3-5 圍繞CEPA的粵港合作主要成果195
表3-6 內地與香港CEPA具體成果一覽195
表3-7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主要議題回顧(1998~2008)196
表3-8 2011年中央對港經濟措施199
表3-9 香港特首述職及中央官員訪港2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