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劇舞劇院

據了解,心理學家參與創作音樂劇,這在我國音樂劇創作史上還是首次。 據了解,這部音樂劇的創作階段即將收尾,將於今年暑假與廣大音樂劇愛好者見面。 李子瞳擔任總導演、編劇的治癒系音樂劇《生命最後的33天》已經進入到最後的劇本討論階段。

香港歌劇舞劇院成立於1923年,是亞洲較早成立的歌劇舞劇團體,現任董事局主席為李錦程李子瞳)。2010年,香港歌劇舞劇院順利實現股份化改制,將主要運營機構由香港遷至北京,並與中國民族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合署辦公。經過近百年的洗禮,香港歌劇舞劇院下設十七家分院,下屬歌劇院、話劇院、京劇院、愛樂交響樂團、電視劇製作中心、風華四海文化產業集團等六大分支機構,擁有演職人員4500餘人。
香港歌劇舞劇院自順利改制以來,原創並排演了歌劇《林則徐》、《戍邊人》、《老區情懷》、《我的父親母親們》、《中國工人》等一系列紅色主鏇律作品。
新浪娛樂訊 剛剛榮獲改變世界歌劇格局TOP10的香港歌劇舞劇院院長李子瞳新年伊始再次推出創新歌劇概念——治癒系音樂劇。據悉,這部音樂劇名為《生命最後的33天》,講述導演穆然在而立之年罹患心臟病的故事,在穆然生命僅剩下33天的情況下,情感的糾結、生命的頓悟等一系列逐一顯現。李子瞳表示:“我們總在思考,我們生命中還沒有得到什麼。我希望通過這部音樂劇,能讓我們學會感恩,讓我們習慣去思考,我們已經擁有了什麼”。
亮點一:治癒體台詞貫穿始終
劇中,導演穆然治病需要巨款,剛剛與他結婚的妻子果斷的將他們的房子賣掉以治病。他們搬出別墅,在京郊的一個小出租房裡依偎在一起。因為導演穆然沒有那么忙了,他們難得的享受著此刻的安靜。穆然問妻子:“把房子都賣了,住在出租房裡後悔了”。妻子說:“住的房子不關鍵,關鍵的是這是誰的家”。
亮點二:心理學家與音樂家的跨界合作
為了更好的實現這部音樂劇的“治癒”療效,從創作伊始,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的李子瞳便組成了心理學家與音樂家、戲劇家的跨界創作團隊,力求推出好的音樂同時能夠真正的實現打造功能性音樂劇的目的。
據了解,心理學家參與創作音樂劇,這在我國音樂劇創作史上還是首次。
亮點三:高中生加盟音樂劇排演
李子瞳在演員甄選上,大膽突破原有篩選尺度,將兩位關門弟子徐瑞康於彤彤收入陣中。據悉,這兩位學生都是今年參加藝考的迎接高中畢業生,提起這兩位學生,李子瞳津津樂道:“我的學生,我肯定是最放心的,不僅能讓他們得到鍛鍊,我更想通過新人的加盟來改變一下音樂劇的舊思想,把人捧戲改為戲捧人”。
據了解,這部音樂劇的創作階段即將收尾,將於今年暑假與廣大音樂劇愛好者見面。
新年剛過,香港歌劇舞劇院排練廳便一派忙碌的景象。李子瞳擔任總導演、編劇的治癒系音樂劇《生命最後的33天》已經進入到最後的劇本討論階段。據了解,這部音樂劇幾乎所有的演員均是新人,其中徐瑞康、於彤彤更是今年應屆高中畢業生,他們需要一邊參與排練,一邊備戰高考。
一向善於使用大牌執行作品的李子瞳為何突然使用新人,到底是冒險還是嘗試創新,在被問及此問題時,李子瞳說:“我們曾經嘗試過在首都演出使用一些大腕,效果當然不錯,可是當我們的演出進入到二線城市的時候,因為沒有大腕,往往歌劇票房遭遇了滑鐵盧。這個問題很嚴重,我們歌劇作品已經進入到一個惡性循環——人捧戲。這種惡性循環是違背藝術發展規律的。之所有世界經典歌劇可以長盛不衰,主要是因為劇情優秀,而不是演員優秀。中國的音樂劇、歌劇作品如果不去扭轉這個頹勢,或許大多數作品都會生如夏花”。
那么此部音樂劇《生命最後的33天》如何試圖提升自己的故事性呢。據製片人潘俊介紹,首先,此部音樂劇將將近一半的預算投入到劇本編寫當中,是中國音樂劇編劇環節歷史上比較高的一次投入,力求僅僅看劇本,就能達到治癒系作品的目的。其次,多位我國著名心理學家、作家、戲劇家組成了創作委員會,甚至微博的名博作者也加入其中,以最大可能的尋求當下觀眾的情感共鳴點。再次,《生命最後的33天》的故事背景,是李子瞳自己真實故事改變的,李子瞳寫、拍自己的故事,想必會有不同的效果展現,而李子瞳指導的電影《生命最後的33天》也將於今夏同步上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